<p class="ql-block">“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老邻居滕大哥将在台湾的照片发来,使我激动了好几天!十年前(2015年3月),在台湾旅行情景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台湾与福建省相望;北濒东海,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是中国第一大岛,它与①兰屿、②绿岛、③钓鱼岛附属岛屿④澎湖列岛…组成,人口约2300多万。</p> <p class="ql-block">“台湾桃园”国际机场下的飞机,机场服务人员热情的给我引路。</p> <p class="ql-block">在机场与一位外国小姑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一、台湾“慈佑宫”,道教宫观。在台湾省台北市松山区《台湾寺庙大观》,此宫坐北面南。创建于清代乾隆十八年 (1753年)。这是来台湾旅游的,马来西亚夫妇给我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慈 佑 宫 ”三字,龙门曰“左辅”,虎门称“右弼”,前殿内横梁彩绘,上悬“代天以化”匾额,中庭左右各建一座轩亭,细巧鲜丽;正殿重檐三层,殿内正龛中供妈祖圣像,法相和蔼,千里眼与顺风耳分侍两侧,神威奕奕,令人生畏;左厢敬祀注生娘娘,右厢崇奉福德正神,右后厢奉祀历代先贤禄位、地藏王菩萨、阿难陀尊者及目犍连尊者;后殿名曰凌霁宝殿,阶前雕塑一座龙陛,两侧置有石狮四尊,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台湾松山酒店</p> <p class="ql-block">有天然的温泉</p> <p class="ql-block">就是按照这个旅行线路,来进行的八天台湾旅行。</p> <p class="ql-block">这是台湾台北地铁站点</p> <p class="ql-block">二、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尽70万件传世珍宝,绝大多数来自北京故宫。这些珍宝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抗日时期,为了避免中国文物沦落日本之手,当时组织南迁了一批国宝。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蒋介石见势不妙,退守台湾,也转移了一大批文物。丰厚的家底就这么在动荡的百年间迁来移去。</p> <p class="ql-block">“台北故宫博物院”,坐落台北市士林区,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国民党当局宣布在台北复建这座博物院,称之为“北平午门”意象,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元素。</p> <p class="ql-block">台北故宫的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屋顶覆盖着淡蓝色的琉璃瓦,墙壁是米黄色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屋顶则采用绿色饰金黄色收边的琉璃瓦,整体风格清丽典雅。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p> <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宫本身是历史建筑,而“台北故宫”则是专门为收藏,这些文物而建的博物馆,所以虽然都叫故宫,但性质不同。还有“故宫”更多是强调文物的来源和历史背景,而不仅仅是建筑本身。</p> <p class="ql-block">总计698854件/册文物,①铜器6241件②绘画6744件③陶瓷器25595件④法书3741件⑤玉器13478件⑥法帖495件⑦漆器773件⑧丝绸308件⑨珐琅器2520件⑩成扇1882件,雕刻666件,印拓900件,文具2379件,善本书籍216507册,钱币6953件,档案文献395551册件,杂项12495件,织品1626件。</p> <p class="ql-block">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永乐大典》《永乐大典》这部珍贵的古籍,现存共计430余册。其中,261册珍藏于中国境内,包括大陆的185册和台湾的76册;另有60册被珍藏在日本。而欧美国家则收藏了100余册。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欧美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永乐大典》已基本实现线上公开,并支持无水印高清下载。</p> <p class="ql-block">《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p> <p class="ql-block">这部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珍贵古籍,自明朝永乐年间编纂以来,便以其22877卷的宏大规模、11095册的繁复装帧,以及约3.7亿字的丰富内容,成为了文学、艺术、史地、哲学和应用科学等领域的宝贵遗产。然而,历经六百年的沧桑,如今仅存的400余册残本散落在世界各地的8个国家和地区,让人不禁为这份人类文明的瑰宝而惋惜。</p> <p class="ql-block">1.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玛瑙石,经过工匠的巧妙加工,呈现出肉皮、肥肉、瘦肉分明的逼真效果,甚至毛孔和肌理都清晰可见。这件作品出自清代内府,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2.翠玉白菜高9.1厘米,由一块灰白与翠绿相间的玉石雕刻而成,绿色部分雕成菜叶,灰白部分雕成菜帮,菜叶上还攀爬着两只螽斯虫。这件作品原是清末瑾妃的嫁妆,寓意清白纯洁与多子多孙,展现了清代玉雕工艺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3.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高53.8厘米,重34.5公斤,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其内壁铸有499字的铭文,是现存商周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记载了周宣王任命毛公治理国家的事迹,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献。</p> <p class="ql-block">4、《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一,通常认为《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快雪时晴帖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件作品以其流畅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而著称,展现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p> <p class="ql-block">5、富春山居图: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笔法和深远的意境而著称。这幅画作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山和水的布置疏密有致,墨色浓淡干湿并用,展现了黄公望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山水画成就。富春山居图在历经沧桑后分为两段,其中《无用师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研究元代绘画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6、北宋赵佶和宫廷画家共同创作的《文会图》,也是经常出境的名作。这幅画展现的是文人雅士集会品茗的场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家具、瓷器茶具、品茶习惯和场所布置上都可以成为证史的材料。</p> <p class="ql-block">7、北宋汝窑莲花式温碗,北宋汝窑烧制瓷器,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p> <p class="ql-block">8、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这件瓷器以其精致的工艺而著称。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以烧制青瓷闻名于世。这件水仙盆釉面纯洁无纹片,温润素雅的色泽展现了宋人所追求的如雨过天晴般的宁静开朗之美。汝窑瓷器传世极少,而这件水仙盆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9、散氏盘于乾隆年间在陕西凤翔出土,铭文详细记录了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散氏盘的铭文不仅字数众多,而且书法古朴典雅,展现了西周晚期青铜器的独特魅力。这件作品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10、黄州寒食帖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书法作品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这件作品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创作的,书法豪放洒脱、意境深远。黄州寒食帖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书法技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11、南宋马麟的《静听松风图》,绘一文士坐于松树之下,姿态随意潇洒,静听着山涧旁的松涛声。画里盘曲的高松刻画得相当有质感,更妙的是对风的描绘相当成功,摇动的枝叶和衣衫等细节都能让人体会到徐徐微风。</p> <p class="ql-block">12、象牙套球(有18层和23层)有些部位是一根象牙雕刻而成的,实属巧夺天工了。</p> <p class="ql-block">13、“清乾隆碧玉鳌鱼花插”,引用鱼洄游黄河龙门天险,奋力跳跃的自然现象,藉此祝福寒窗苦读的士人,考试中第。</p> <p class="ql-block">14、玛瑙花式碗</p> <p class="ql-block">15、“清玉嵌宝石浣花溪舟图插屏”,两面均有图案,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16、“战国·嵌孔雀石钫”,钫,酒器,即方形的壶。</p> <p class="ql-block">17、“西周早中期之际铜服方尊”,和传统方尊的形制相比,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器腹两侧有向上延伸弯转的象鼻形双耳,是相当罕见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18、商晚期铜乳丁纹羊首罍,罍为大型盛酒器。此器体态宏伟,纹饰丰富多姿,营造出视觉的强烈张力。</p> <p class="ql-block">19、翡翠雕花鸟瓶</p> <p class="ql-block">20、西周时期奎龙纹方壶</p> <p class="ql-block">21、明-仇英·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汉宫春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22、战国狩猎纹壶,壶形为战国早期以来流行之鼓腹壶,造型简单大气。</p> <p class="ql-block">23、清翡翠山子</p> <p class="ql-block">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馆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中国古代艺术品珍藏之一,藏品总计近70万件,其中不乏翠玉白菜、毛公鼎、散氏盘、快雪时晴帖、《早春图》《华子冈图》《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稀世珍品!</p> <p class="ql-block">末代皇帝溥仪迁出紫禁城后,大批宋、元、明、清之稀世珍品留于宫中,构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基础。</p> <p class="ql-block">三、宋美龄“士林官邸”内现只保留私人别墅一栋,其余皆开放民众参观,景观自然,提供市民亲近绿地和休闲的去处,花园内现有丰富的动植资源。</p> <p class="ql-block">于2000年9月又添了两处景点:生态园区、木栈道音乐台,让游客观赏各式草生昆虫,和享受席地而坐聆听不拘形式的音乐飨宴。</p> <p class="ql-block">包括:士林园艺所、园艺展览馆、欧式花园、中式庭园、兰亭与喷泉,及做礼拜的凯歌堂,外花园有温室盆栽和玫瑰园内花园为中西合称庭园,有假山奇石造景,花木扶疏丝荫遮天,在艳阳高照下,可让你清凉一下!又可享受席地而坐聆听演奏,一种不拘形式的音乐盛宴。</p> <p class="ql-block">到处可见婚纱摄影,留下人生珍贵的彩页!最核心建筑为“蒋公”公馆(居住26年,陈设典雅简朴,台北市府有意规划为史迹博物馆。紧邻的园艺所则致力于兰花培植,富风雅或喜爱养花莳草者不可错失。士林官邸就像你的秘密心园,四季交替的花卉,感觉如沐于皇宫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士林官邸位于台北市士林区中山北路五段和福林路交界,周围福山山系环抱,为蒋中正、宋美龄官邸,分为山区和平地,平地开放民众游览。这里庭园造景设计精致,虫鸣鸟叫、景色秀丽,是休闲游憩的绝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当年因占据极佳地理位置,故成为蒋中正官邸,这是宋美龄的座驾。</p> <p class="ql-block">宋美龄来到台湾后,迷上中国画,拜国画大师黄君璧、张大千等为师,画兰、画竹、画山水,几达废寝忘食境界。负责导览的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讲了一段趣闻:外间怀疑宋美龄之画有人捉刀代笔,宋美龄于是选在孔子诞辰纪念日,邀请各大国画名家餐叙,餐后当场挥毫,展现画技,从此无人再持疑心。</p> <p class="ql-block">1975年4月5日,蒋介石辞世,永远告别士林官邸。同年9月,宋美龄搭机赴美国纽约,过幽居静养的生活。官邸人去楼空,不复兴盛荣景。此后,宋美龄三度回到台湾,都居住在士林官邸。第一次是蒋介石逝世周年纪念。第二次是1986年,蒋介石百岁冥诞,这次一住4年之久,中间历经蒋经国、蒋孝文、蒋孝武先后病逝的天伦丧痛。第三次则是1994年,探视重病的外甥女孔令伟。</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台湾乘坐的大巴车(中华情台湾行)。</p> <p class="ql-block">四、台湾“自由广场〞四周为杭州南路、中山南路、爱国东路和信义路,以中正纪念堂为主体,分布中正公园、自由广场牌楼、瞻仰大道、国家戏剧院、国家音乐厅等公共建筑。2007年12月7日下午,民进党执政的台湾领导人陈水扁在即将下台之前,将中正广场牌坊上的“大中至正”四个大字换成了“自由广场”,广场旁的“中正纪念堂”也改成了“台湾民主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两蒋雕塑公园所摆设的是来自于全台各地所拆除的国父、蒋公铜像,这些铜像有大、有小,有大家所熟析的全身、半身像,也有坐姿与骑马的塑像。每一座像皆具其时代背景,每一座也都具有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桃园火车站前圆环一度矗立着蒋介石铜像,而今它只剩下了孤零零的基座,周围残留着尚未被清理的瓦砾,这一幕实在令人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台湾慈湖雕塑纪念公园是一个以个人铜像为题材的纪念公园,园区内设置安放着160多尊蒋介石铜像。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台湾执政派推行“去蒋化”,各地矗立的铜像纷纷被拆除,即而铜像面临着回炉炼铜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慈湖所在的桃园县将各地拆除的铜像收来,据说有两千多座,选出其中艺术水准较高者,建成这座雕像公园。</p> <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雕像或立,或坐,或骑马,或拄杖,各种姿态;其神情或庄重,或威严,或微笑,或安详。当时,被讥笑为“铜像收容所”,现在,却成了一处游。</p> <p class="ql-block">台湾大多数景点都是免费的,这里也不例外。由于时代的发展,各地区的蒋介石雕像只能集中在公园内存放,你会发现每个雕像颜色形态都不同。</p> <p class="ql-block">五、“中台禅寺”建筑远望像一位修行之人静坐于群山之中。惟觉老和尚与名建筑师李祖原居士对于中台禅寺的建筑内涵融合了中西工法,并且运用『直了成佛』的顿悟法门『因次第尽』的渐修精神。</p> <p class="ql-block">还有古代丛林的风格,将艺术、学术、宗教和文化融为一体,却不失禅宗的风格,令人为之赞叹;中台禅寺除了建筑令人赞赏,硬体设备也相当完善,有禅堂、四天王殿、菩萨殿、三世佛殿、讲堂、知客室、大寮、斋堂让信众参拜、使用。</p> <p class="ql-block">刚刚将保留十年的,“中台禅寺”宣传资料,找出来予以仔细阅读。</p> <p class="ql-block">向上抬望万佛殿顶层的天花,一道道沉稳且柔软的光纤微光,正在三十九公尺远的上方,畅亮庄严地勾勒出佛国气象。十条放射状的间接照明,在瓣瓣莲花之间,向外放光,代表着十法界层层推演,互融互摄而成;而在中央,是一朵层层相叠的清净莲花,细心观察下,便会发现莲花的中心,是以空心的方法所表现,亦代表了一切表相,终当归于一真法界,不偏不倚,无实无虚。</p> <p class="ql-block">六、塔型石碑建筑北回归线标志,位于台湾省嘉义县水上乡,它建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高约20米,为一塔型石碑建筑。</p> <p class="ql-block">碑顶有3个东西、南北和水平相交叉的圆球,石碑四面浮雕“北回归线标志”6个大金字,势、温两带以北回归线为界,由此以南为热带。北回归线横过台湾的澎湖、嘉义、南投、花莲四县,台湾岛上东、西各立碑志,东标志碑建在花莲县的瑞穗车站,西标志碑就是嘉义这一座。</p> <p class="ql-block">七、邵人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居住于台湾省南投县境内的日月潭一带。有人认为它是曹人的一部分,有人又把它划为布农人的成员,还有人把它划为平埔人的一系,但其语言、风俗、习惯独具特点,因而把它看成独立的族群。是高山族中人口最少的一族,只有283人。</p> <p class="ql-block">邵族人深受祖灵信仰之影响,敬畏自然,但近百年来受到日据时期日本人以及汉人的移入,使原有的土地以及文化风貌受到了很大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八、日月潭:位于台湾省南投县鱼池乡,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也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其天然风姿可与杭州西湖媲美。潭中有一小岛名珠仔屿,亦名珠仔山,海拔745米。</p> <p class="ql-block">日月潭美景如画,春夏秋冬,晨昏晴雨,景色变幻无穷。尤其是秋天夜晚,湖面轻笼着薄雾,明月倒映湖中,景色更为佳丽动人。每年中秋圆月当空时,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着又长又粗的竹竿,带着彩球,来到潭边跳起古老的民间舞蹈。</p> <p class="ql-block">他们重演着征服恶龙的民间故事,把太阳和月亮顶上天,让日月潭永远享有日月的光辉。这时候你可能会想到小时候在语文课本上的《日月潭》课文。</p> <p class="ql-block">台湾阿婆,“茶叶蛋”顶级配方:</p><p class="ql-block">1.鸡蛋冷水下锅煮熟后,敲破备用。2.锅里加水烧开,加入全部香料和调料,小火煮15分钟,然后放入鸡蛋,小火煮10分钟关火。3.浸泡三个小时,这一步非常关键,这一步做好了,茶叶蛋更加入味,颜色更漂亮。</p> <p class="ql-block">北蕉是芭蕉科植物,是台湾最重要的香蕉品种。仙人蕉是北蕉中选出的突变体,其蕉株比北蕉高些,叶片要窄些。开花后雄花序的苞片全部脱落。生产周期11个月~12个月,平均果穗重25公斤,良好管理下可达30公斤。</p> <p class="ql-block">台湾盛产:水稻、甘蔗、香蕉、菠萝等农产品的决定因素,台湾菠萝的年产量约为43万吨。这个数字虽然看似普通,但却蕴含着台湾农民们的辛勤付出和菠萝产业的蓬勃发展。台湾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菠萝生长,使得台湾的菠萝口感鲜美、甜度适中,深受市场喜爱。</p> <p class="ql-block">是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p> <p class="ql-block">九、台湾的阿里山,它位于台湾省嘉义市,海拔2216米,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是台湾省的著名旅游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组成,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隔陈有兰溪与玉山主峰相望,平均气温为摄氏10.6度,夏季平均14.3度,冬季平均气温6.4度。相传以前,有一位邹人酋长阿巴里曾只身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常带族人来此,为感念他便以其名为此地命名。</p> <p class="ql-block">真实的阿里山文化历史就应深入到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里面,在阿里山邹族的文化园区,就会认识邹族这个英勇的原住民族。阿里山的日出、云海、晚霞、森林与高山铁路,合称阿里山五奇:阿里山铁路有7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仅存的三条高山铁路之一,途经热、暖、温、寒四带,景致迥异,搭乘火车如置身自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里山区的林相丰富,从亚热带的阔叶林到寒带的针叶林都有。800公尺以下丘陵为热带林相,主要由相思树、构树构成。樟树、枫树、楠树和壳斗科植为为主的暖带林林相。1,800~3,000公尺左右的林相为温带林,红桧、台湾扁柏、台湾杉、铁杉及华山松称为阿里山五木在此大量生长,阿里山的千年桧木群是台湾最密集的巨木群,桧木还分为红桧和黄桧,其中黄桧较为稀少。</p> <p class="ql-block">1995年台湾省政府核定“阿里山森林游乐区计划”,1999年林务局改隶“名称改为“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2001年7月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纳入阿里山“国家”风景特定区(台湾第八座)计画范围。</p> <p class="ql-block">十、“国立中山大学”位于台湾省高雄市,是台当局迈向顶尖大学计划、台湾综合大学系统、台湾欧盟中心100.亚太管理学院联合会96……西子湾是台湾八景之一,所以台中大曾誉为“台湾第一观光学府”,</p> <p class="ql-block">是全台甚至世界上,唯一校内拥有海水浴场,并可在校内从事冲浪、风帆运动的大学。看到的体育场就是填海造陆建成的。全校被山海环绕,风景独特。附近还有雄镇北门、清末打狗英国领事馆等旧迹(打狗为高雄旧称)。</p> <p class="ql-block">十、第一核能发电站(简称核一厂)是一座位于台湾新北市石门区的核能发电站,由台湾电力公司经营。其为台湾第一座核电站,乃中国台湾地区于1970年代推动的十大建设之一。</p> <p class="ql-block">民航局划定核一厂周边2海浬为限航区R46(核能第一厂),昼夜连续限航。由于厂址距新北市金山区的中心街区较近,国际上多称之为金山发电厂。</p> <p class="ql-block">随着1960年代台湾的经济发展,台湾的电力来源已经由火力取代水力发电,然而台湾虽然产煤但几乎不产石油,火力发电的燃料需仰赖进口,而当时的燃料进口来源地的中东地区局势长期不稳定,为了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以及更大的发电量以支持发展中的台湾,政府决定兴建核能发电站来因应需要。</p> <p class="ql-block">核一厂营运后对台湾的用电能源供应贡献,然而随着台湾反核民意的升高,核电站的价值与地位也一再受到质疑跟挑战。加上美国三哩岛、苏联切尔诺贝利及日本福岛相继发生意外事故后,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更是备受关注。</p> <p class="ql-block">十一、邓丽君·(1953-1995)河北省大名县人,出生于台湾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在很多人心目中邓丽君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女歌手,她将永远拥有这一地位。她的魅力就蕴含在那甜美的嗓音和极富感染力的演唱中。</p> <p class="ql-block">“邓丽君纪念馆”位于台湾屏东县,里面摆放从法国运回的邓丽君生前,代步的奔驰车,有简报室,专门播放邓丽君出生、成长、歌唱演艺事业发展过程,呈现邓丽君的精彩一生。</p> <p class="ql-block">展出邓家客厅、餐厅、邓丽君演出服装、表演用饰品与喜爱的收藏,摆设仿照邓丽君故居摆设,包括邓丽君旅居香港,使用过的公主床等,令参观者犹如置身邓丽君家中。</p> <p class="ql-block">在华语乐坛的璀璨星河中,邓丽君宛如一颗永恒闪耀的巨星,她的歌声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至今仍在人们的耳畔回响。然而,在她光芒万丈的音乐生涯背后,有着一段段充满温情与故事的人生经历,其中与父亲邓枢的点点滴滴,更是为她的传奇人生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据邓丽君的大哥邓长安介绍,邓丽君纪念文物馆的陈设,与她生前的居所一模一样。纪念馆自去年8月试办,前往参观的大陆旅游团络绎不绝,每天约接待20团近600人,不少粉丝都将纪念馆列为台湾游的必到之处。观光局加强周边环境改善,创造不同氛围,并将纪念馆列入观光行程路线,让更多人有机会可以一睹一代巨星的精彩岁月。</p> <p class="ql-block">据邓丽君的大哥邓长安介绍,邓丽君纪念文物馆的陈设,与她生前的居所一模一样。不少粉丝都将纪念馆列为台湾游的必到之处。邓丽君文物纪念馆,现已闭馆。</p> <p class="ql-block">十二、珊瑚博物馆地处北半球亚热带的台湾,由于四面环海,因此拥有许多美丽的海岸景观,除了东海岸壮阔的岩岸、西海岸平缓的沙岸以外,更拥有美丽、珍贵的珊瑚。</p> <p class="ql-block">宝岛台湾的珊瑚,大多分布在本岛的东北部-苏澳、东部海岸的三仙台、南部的恒春半岛等地,以及台东的绿岛、兰屿与澎湖这些离岛。</p> <p class="ql-block">台湾的珊瑚宝石,是上天赐给台湾最珍贵、美丽的礼物,由于品质相当的良好,所以将近有百分之九十九都外销至国外,并被冠上有“珊瑚王国”的美称,然而国人对这个有国宝级称号的珊瑚,却无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的200年间,在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汉族戏曲剧种。南戏是以宾白和曲牌联套相结合、以歌舞故事为主体的早期戏剧表现形式。南戏产生后,很快向南北流布,衍变为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四大声腔,影响直达元明清。2</p> <p class="ql-block">十三、1949年,国民党政府带着百万军民迁往台湾。蒋介石提及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有三种不同数字,分别为:五十万人、八十万人与一百万人,后来又号称国民党军在台湾有六十万大军。从1949年底起,随国民党来台的士兵差不多60万左右。当台湾实施义务兵役制后,这60万人逐步被年轻的新兵取代,只好退伍。</p> <p class="ql-block">可他们在台湾没有亲人,也身无长技。有的人头脑灵活,通过做生意赚了一笔大财,而更多数人则是浑浑噩噩。60万老兵的消亡,似乎成为一个无人问津的事情了……1949年前后,国民党军在大陆战场已经连连败退。1949年底,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从西南地区仓皇乘坐飞机撤退至台湾。在此之前,号称“百万大军”或“五十万军队”受到国民党政府与蒋介石本人的蛊惑,以“半自愿,半强迫”的形式从大陆前往人生地不熟的台湾。</p> <p class="ql-block">初到台湾,由于大陆战场仍进行着小规模的交火,蒋介石也在美国人的支持下摆出即将“反攻大陆”的姿态,所以这60万大军受到一定重用。50年代后,虽然蒋介石无论如何也不想承认,但他“反攻大陆”的梦想已经彻底化为泡影。</p> <p class="ql-block">对大多数“荣民”而言,他们根本听不懂闽南话,台湾当地的风俗民情迥异于他们的认知范围。加上台湾社会长期受到“二二八事变”的影响,本地人私底下以“老芋仔”泛指所有的大陆籍退伍兵……可见,这些来自大陆的退伍老兵进入台湾社会后,他们是如何的彷徨无助与孤立无援。</p> <p class="ql-block">为了完成“新老交替”,也或是出于别的目的,他开始批准老兵退伍,首批共近两万名服役十年以上的士兵在命令下退役,成了“荣民”。“荣民”,即“荣誉国民”的简称,从这一刻开始,“荣民”成为这60万有血有肉之人的一个代称……</p> <p class="ql-block">除少部分之外,退伍的“荣民”十之八九是单身汉。在大陆时,因常年战乱,根本没受过系统教育,大多数人目不识丁,念过几年私塾的已经算是佼佼者。而来到台湾后,因为举目无亲,脱下两尺半军装的他们身无长物,只领了一顶蚊帐,包袱里塞了几套换洗衣服,一张单程火车票,和几百元新台币的“退伍金”便离开了军营。</p> <p class="ql-block">更为残酷的是,这些追随蒋介石到台湾的第一代国民党军受限“军人禁婚”规定,许多人终生未婚。有的人好不容易临老找到终身伴侣,娶妻时已是花甲之年,漫说开枝散叶,就连一生积蓄也极容易打了水漂。为了替60万“荣民”找个去处,1953年11月,蒋介石授意“行政院”成立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为他们安置生活。</p> <p class="ql-block">蒋经国的想法很简单,大多数退伍兵能吃苦耐劳,且掌握一定农耕技术,倒不如学以致用让他们付出劳动。从1954年起,在蒋经国的安排下,“荣民”们前往位于嘉义、屏东、花莲、彰化等台湾各地的6所农场中植树、种田,后来又前往偏远的山区林地中去开荒。植树、种田、开荒的工作虽然艰苦,但至少让退伍老兵获得容身之机。不过,与其父蒋介石一样,蒋经国也是善于投机取巧之辈,他怎么可能会诚心诚意帮助这些老兵安顿生活?</p> <p class="ql-block">1956年4月,蒋经国正式接替严家淦担任退辅会主任。一上任,他就计划打通横贯台湾中部、海拔三千多米的合欢山区,修筑一条连通台湾东西两岸的公路。为此,他说服美国人给提供了4200万美元的资助,并通过退辅会组织老兵们做劳力,这项浩浩荡荡的大工程由此动工。伴随着“金门炮战”的余威,数以万计的“荣民”投入到公路的建设。</p> <p class="ql-block">这些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侥幸活下来的人们,又开始奋斗在崇山峻岭间,工程的艰难超出他们的想象。不仅如此,恶劣的环境和天气也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公路修建期间,有212名老兵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60年5月,中横公路建成通车。这条公路在后来的开发台湾东部资源、架设电力网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台湾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围期八天的台湾旅行在回忆中,“一定要解放台湾”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第一次口号提出是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已经计划将台湾作为退出中国大陆的最后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为解放全中国,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作出了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今天3月23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这一事实将被历史铭记。</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4日 早晨5:19完成!</p><p class="ql-block">感谢老邻居滕大哥,将十年前(2015年3月),到台湾的57张照片予以保存,真是满满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