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运城七彩盐池位于运城盆地的盆底,北靠七里岗、四十里岗,南依中条山,东至安邑,西至解州,东西长20~35公里,南北宽3~5公里。由于年均降水量497mm,蒸发量高达2102mm,湖水不断浓缩,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了天然的盐湖。盐湖因杜氏盐藻在不同盐度、光照、温度下呈现七彩颜色,从高空俯瞰犹如调色盘,被誉为“中国死海”。2025年3月22日下午,我随丽华携程旅游团来到了运城盐湖。</p> 运城盐池已有4600多年的食盐开采史和70多年的无机盐开发史,曾是古代中国北方重要的食盐供应基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作出了贡献。盐湖周边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等历史遗迹,历史上曾有5位帝王亲临巡视,彰显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们到来这里时正是星期六,许多家庭带着孩子们在湖边享受着欢乐的时光,孩子们则在盐湖广场上尽情地玩吹泡泡,放风筝,他们拉着风筝线奔跑,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广场。 湖面上不时泛起层层涟漪,那是孩子们在水中嬉戏的痕迹。老人们回忆着过去的岁月,孩子们则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这里,许多年轻人和孩子们都喜欢在这里拍照留念,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留下了美好的回忆。<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河东盐池文化博览园。据介绍,该博物园主体是始建于唐代的国保单位盐池神庙和2021年新建的河东池盐博物馆。运城因“池盐”而兴盛,因“盐运”而扬名,又因池盐文化而备受瞩目。现存的盐池神庙规模庞大,按照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而建,中轴线上建造了三座大殿、奏衍楼、海光楼、望湖亭等,东西两侧也建造了相应的配殿。 我们从北门进入后,边走遍欣赏这里的美景和浓厚的盐池文化,正值春暖花开季节,桃花开了,如同绚烂的云霞,点缀着春天的画卷,美不胜收,随手一拍都是美景。 河东盐业博物馆,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盐池北岸,是当地人习惯称之为“池神庙”的一座博物馆。该博物馆总面积2.6万平方米,展厅面积为600平方米,藏品总数为9件(套),于1995年12月8日对外开放。它坐北向南,依丘陵地势高低错落而建,南门正对着浩渺的盐池。博物馆内收藏有明代石刻《河东盐池之图》和元代皇帝铁穆耳所立的《新建池神庙碑》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记录了盐池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反映了盐业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河东盐业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中国唯一保存良好的盐神庙。 池神庙乾门的匾额上写的是“鹤境云衢”四个字,这四个字是由清恭亲王奕訢所书。<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从乾门进入之后,接着会看到西侧的一个殿堂--玉树青霞道院,这是一座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道院,建于清道光十四年至十七年(1834-1837年)间,重修池神庙时新增道院。碑文记载“延黄冠住持其中,朔望扫除”。近代1929年6月29日,军阀阎锡山、冯玉祥在此院“密谋倒蒋”。1930年5月1日,阎冯联合发表讨蒋檄文,并郑重宣布从即日起正式向蒋介石宣战。 在玉树青霞道院的东侧就是盐池神庙的最大看点之一--三大殿,这是一座始建于唐代大历十二年的建筑群,不过如今保存下来的建筑为明代嘉靖时期的遗存,整个建筑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顶建筑。 池神庙建在运城盐池北岸卧云岗一个30度的斜坡上,坐北朝南,南北长250米,东西宽85米,占地面积21600平方米。始建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是河东盐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全国唯一祭祀“盐池之神”的庙宇,也是历代帝王朝拜池神必到之处。史载唐代宗李豫赐运城盐池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在盐池建庙,赐封池神为“灵庆公”,列入国家祀典。池神庙是一座以崇拜自然神为主的神殿,是赞颂、礼拜大自然的神庙。舜帝曾在这里抚五弦琴吟唱《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池神庙现仅存三大殿(灵庆公神祠、太阳神祠、风洞神祠)、戏台、西厢房和偏院 。三大殿为明代遗构,戏台、西厢房和偏院都是清代建筑。三大殿始建于唐代大历十二年(777年),各代均有修葺。现存主要建筑为明嘉靖十四年遗构,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由灵庆公神祠、雨师太阳神祠、条山风洞神祠组成,为盐池神庙主殿,殿内分别供奉着青铜铸造的池神、太阳神、风神三尊神像。体现了盐池生产与太阳、风的自然关系。三大殿横轴排列,并列尊位,比肩为邻,错落有致,在中国古代庙宇建筑史上绝无仅有。 西殿祭奉的是条山风洞神祠,即风洞之神。风洞之神也就是风神,其主要职责与盐池的产盐过程密切相关。 中殿祭奉的是池神-钦赐灵庆公神祠,即盐池之神。史载唐代宗李豫赐运城盐池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在盐池建庙,赐封池神为“灵庆公”,列入国家祀典。池神庙是一座以崇拜自然神为主的神殿,是赞颂、礼拜大自然的神庙。舜帝曾在这里抚五弦琴吟唱《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东殿祭奉的是钦赐太阳神祠,即太阳神。池神庙供奉的太阳神在古代被视为盐池产盐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池神庙是祭祀盐池之神、太阳神和风神的场所,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认识和崇拜。太阳神在池神庙中被称为灵庆公神祠,是池神庙主殿三大殿之一,与其他两大殿池神祠和风神祠并列。 奏衍楼始建于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之前,原为乐楼,灰陶卷棚顶,以后各代均有增修。清康熙年间更名为“奏衍楼”。历史上每年在池神庙举办庙会,为盐工、盐商的节日,庙会时盐商会请戏班酬神演戏。农历二月初一意为铲盐开工前祈望神灵保佑丰年。八月十五铲盐结束时,酬神感谢神灵赐福。此戏台为“连三戏台”的形制,全国仅存此一处。 碑林原为中门,始建于元代,面宽五间,内置历代石碑数十通。解放前毁于战火,现仅存柱础,石碑露天。这些碑碣记载了河东盐池的幅员、盐法、渠堰、运销、引目、课额、盐政及历代修缮池神庙经过,还有文人学士谒庙、游览时所留下的诗赋刻石等内容。为研究河东盐池历史的珍贵资料。 海光楼创建于明洪武年间 , 是盐池神庙的山门楼阁,古称河东盐池为“鹾海”,故称“海光楼”,毁于公元1947年,公元2003年在原址上复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二层,重檐歇山顶。据了解,若登楼眺望,河东盐池胜景一览无余。遗憾的是已经到了闭馆时间,我们没有登楼眺望。 池神庙成天宝地牌楼是池神庙的一部分,位于运城盐湖池神庙的入口处。建于元延祐年间。牌楼的设计和建造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牌楼采用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形式,红柱绿顶,黄、绿、蓝三彩琉璃瓦剪边,显得气势磅礴,结构精巧。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精美工艺,还体现了道家哲学思想。 站在成天宝地牌楼处,可以俯瞰盐池湖水,远眺中条山的秀丽景色,感受那份超凡脱俗的宁静与壮丽。在这里还会看到盐湖在四季变换中展现出不同的美景,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美。 望湖亭位于庙南,在此俯瞰运城盐湖的全景,远眺连绵起伏的中条山。这里被誉为中华庙宇的一枝奇葩,是观赏运城盐湖奇观和享受自然风光的绝佳地点。 运城池神庙的忠义书堂是池神庙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池神庙的南侧,与池神庙主体建筑相隔不远。忠义书堂是池神庙内的一座书院,主要用于祭祀和读书学习。忠义书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具体时间不详。它作为池神庙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参观完池神庙后,我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与宁静。池神庙的庄严与神圣,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圣的殿堂,每一缕香烟、每一声钟鸣都在洗涤着我的心灵。庙内的建筑精美,雕梁画栋,由衷的感慨古人的智慧和工艺。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池神庙背山临水,可以俯瞰盐湖湖面及远眺中条山的美景,这种自然与建筑的完美结合,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我也希望池神庙能永远保持这份宁静与庄严,成为人们心灵的净土。愿池神庙的香火不断,祈愿世间一切美好如期而至,愿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