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闻喜文庙原名宣圣宫,又名孔庙,是闻喜古八景之一,曰“潢宫古柏”。它坐落于闻喜县城中心,西与原县衙署,东与老城墙相邻,建筑群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古朴庄严,整体布局坐北朝南,承我国古建筑之风格,该文庙庙内古柏参天,殿宇巍峨。闻喜县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8月17日,是在原县文化馆文物组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地方综合类博物馆,早在50年代就开始了文物的征集工作。闻喜县博物馆利用古建筑文庙,并新建了展室、办公室等,建筑面积为1100平方米。2025年3月22日上午,我随丽华携程旅游团来到了这里。</p> 闻喜文庙始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北宋咸平四年得到了重建,并在元大德七年(1303年)因地震被毁,后在明弘治四年(1491年)重建。坐北向南,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成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右侧有传道斋、授业斋,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中轴线上依次为棂星门、戟门、大成门、泮池、大成殿、明伦堂。中轴线之两侧为学宫、廊庑等建筑,共有200余间。 走进大门后,我们就来到了一进院落,大成门前有五龙影壁映入眼帘,影壁后有砚池。门前五龙影壁,用五彩琉璃烧制而成,形态生动,光泽纯朴。 泮池作为文庙的标准配置,其名字连形带意,半月形的外观,是古代学子洗笔墨的池子,而且池中多为活水,取意“学海无涯”。故泮池在民间有“洗墨池”“学海池”之称,同时也寄托了学子对苦读成才、鱼跃龙门的深切期望。 照壁的背面,是一个圆形的琉璃龙盘。 走进大成门后进入二进院落。 二进院落的东房,是赵梅生美术馆。赵梅生(1926年~2022年10月20日),山西闻喜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太原画院名誉院长等。他擅长花鸟画,尤其是梅花,作品以章法立意奇特、用笔快速、泼洒豪放而著称,被誉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赵梅生的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多家专业机构收藏。他的艺术成就包括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在2005年被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赵梅生从教、从艺70余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美术人才,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人民教师”奖章等。 二进院落的西房是红鹤楼书画展。闻喜红鹤楼是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红鹤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它不仅是文人墨客的聚会之地,还在历史上多次被修葺和重建。楼内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闻喜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的红鹤楼位于山西闻喜县城西门漱水河畔。在1945年毁于战火,原来的闻喜学堂就是现在闻喜中学的前身。 文庙的两侧陈列着古代碑刻,记录着文庙的历史变迁和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抚摸着那些斑驳的碑石,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从此门进入三进院落,这里就是闻喜文庙和闻喜博物馆的核心部分。 三进院落两侧有学宫和廊庑等建筑,是闻喜县博物馆的展区,其中展示有闻喜县的历史、出土文物,以及闻喜历代名人介绍。 闻喜县文庙大成殿是闻喜文庙的核心建筑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喜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在元大德七年(1303年)因地震倾坏,后在明弘治四年(1491年)重建。右侧有传道斋和授业斋,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憾的是我们到来之时大成殿没有开放。 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采用五彩双昂斗拱,琉璃歇山顶,结构规整,琉璃脊饰光彩夺目,显得庄重而瑰丽。大成殿的斗拱为五踩双昂,显示出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艺术价值。 资料介绍,闻喜文庙不仅是纪念孔子的场所,庙内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明代孔子线刻石像、宋司马光篆书宣圣庙碑以及宋、元、明、清碑刻四十余通,这些文物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匠人技艺的精湛。 文庙不仅是古建筑群,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文庙的建筑精美,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沉淀。 参观完闻喜文庙后,我深感震撼与敬畏,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尘世的纷扰,沉浸在千年文化的熏陶中,探寻古老智慧的光芒。愿文庙能够永远保存这份历史的记忆和文化传承,愿我们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