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记忆的幽谧深处,家乡那片毗邻练江、静卧于南海之滨的沙滩,犹如一座被时光偏爱的隐秘桃源,被岁月温柔以待。每一寸土地都铭刻着往昔的故事,镌刻着时光深深浅浅的痕迹;每一道纹理都在悠悠诉说着那些难以忘怀的往事,承载着无尽的乡愁与眷恋,成为心底最柔软的归处。</p><p class="ql-block">初至沙滩,那片木麻黄防风林便毫无保留地撞入眼帘。棵棵木麻黄笔挺屹立,修长的枝干仿若离弦之箭,带着一往无前、刺破苍穹的气势,径直刺向高远的蓝天,尽显蓬勃朝气与坚韧不拔之态。极目远眺,它们又似一条雄伟壮阔的绿色长城,以傲然之姿横亘在沙滩之上,自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严严实实地隔绝了外界的纷扰喧嚣,为这片土地营造出一片宁静祥和、不被世俗叨扰的小世界。人一踏入其中,尘世的烦恼便被远远抛在身后,仿若置身于人间仙境,内心瞬间被安宁与平和填满。</p><p class="ql-block">海风裹挟着大海独有的咸腥味,不由分说地一头钻进木麻黄的枝叶缝隙。木麻黄宛如不知疲倦的净化精灵,尽情地吸纳这浓郁的海味,再经由生命力量那神奇而微妙的转化,悠悠地释放出一缕缕清新淡雅的树香。这香气似灵动俏皮的仙子,在空气中袅袅飘荡、肆意弥漫开来,轻柔地萦绕在沙滩的每一处角落。它与海风相互追逐嬉戏,与海浪轻声低语呢喃,为这片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海滨之地,悄然添上一抹别样的温柔与浪漫,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在这美妙的氛围中无法自拔。</p><p class="ql-block">每当风暴从大洋深处汹涌来袭,狂风卷着惊涛骇浪,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势恶狠狠地扑向这片宁静的沙滩。刹那间,天地仿佛被恐惧笼罩,日月无光,仿若世界末日骤然降临。此时,木麻黄瞬间化作坚毅无畏的卫士,枝干相互交错、紧紧缠绕在一起,根系如钢铁般深深扎进土地,牢牢地抓住大地母亲的怀抱。它们凭借着顽强不屈的毅力和无所畏惧的勇气,毅然决然地直面风暴的疯狂侵袭。在一次次激烈的对抗中,狂风呼啸着,像恶魔般试图将它们连根拔起,暴雨肆虐着,如鞭子般想要将它们击垮,但木麻黄始终坚守阵地,毫不退缩。它们竭尽全力地将狂风的力量一点点消解,用自己坚实的身躯,为沙滩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捍卫着沙滩的安宁。同时,木麻黄还用细密的枝叶温柔地挽留住那些被狂风吹得四处飘散的细砂,就像母亲紧紧拉住年幼孩子的手,生怕他们迷失方向,让它们重新回归沙滩那温暖的怀抱,一同见证这片土地的沧海桑田与兴衰变迁,成为岁月变迁的无声见证者。</p><p class="ql-block">木麻黄防风林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默默守护着身后那片生机勃勃的豆园。园里种满了黄豆与黑豆,颗颗豆种宛如藏着希望的珍贵宝藏,被乡亲们满怀期待地播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孕育着未来的希望。每年元宵节过后,大地从沉睡中渐渐苏醒,暖阳轻柔地抚摸着这片土地,仿佛在催促着人们开始新一年的劳作。趁着这大好时光,人们带着对土地深深的敬畏,对丰收满满的憧憬,满怀热忱地走进豆园,开启了又一年充满希望的耕耘之旅。</p><p class="ql-block">踏入豆园,放眼望去,每隔百米,便能看到一座方形沙窟静静坐落其中,仿佛是大地特意为这片豆园打造的神秘容器。沙窟顶宽十米见方,深度达四米,规整而又独特。俯身靠近,约两米深处,清泉正潺潺流淌,那水流不疾不徐,带着岁月沉淀下来的从容与淡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悄然汇聚成一泓清澈见底的沙泉。日光倾洒而下,粼粼波光在水面欢快地跳跃着,与周边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豆苗相互交织映衬,共同绘就了一幅充满诗意与生命力的田园画卷。微风拂过,豆苗轻轻摇曳,似在与清泉亲密低语,又似在向阳光诉说着成长的喜悦与对这片土地的感恩。而画卷上的每一抹色彩,都饱含着乡亲们辛勤劳作的汗水与心血,每一片叶子都凝聚着他们对生活炽热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的期许,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描绘出这如诗如画的田园盛景。</p><p class="ql-block">种豆子,是一门融入了乡亲们无尽心血与智慧的精细农事。人们挥动锄头,节奏有序地将土地规整地划分为约1.5米宽的垅,锄头落下,扬起的尘土仿佛是大地对人们辛勤劳作的回应,也是新一年希望的开场。随后横向开沟,动作娴熟且轻柔,仿佛在大地之上一笔一划地书写着对丰收的祈愿,每一道沟痕都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把把饱满圆润的豆种,从乡亲们宽厚温暖的掌心滑落,如灵动的雨点般均匀地散落在沟内。每一颗种子落下,都带着乡亲们沉甸甸的希望与期待,它们是这片土地未来的寄托,承载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紧接着,覆上一层松软的土,细细整平、踏实,让种子与大地紧密相拥,感受大地的温暖与力量,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中汲取成长的养分。最后,用喷壶轻轻洒下一层薄水,恰似为种子编织了一层温润的“襁褓”,在这温柔的呵护下,种子开始了它们充满希望的成长之旅。在温暖宜人的气候里,只需短短六七天,豆芽便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好奇地张望着这个崭新的世界,它们带着嫩绿的生机,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乡亲们的辛勤劳作带来了最初的慰藉。</p><p class="ql-block">自此,田间的守护便更加细致入微,乡亲们每日穿梭在田垄间,精心地除草、松地、打药、浇水,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他们对这片土地和豆苗的深情。浇水,是其中最为重要且艰巨的任务。每天凌晨两点左右,月色还未完全褪去,大地仍在沉睡,整个世界一片寂静,豆园里便已出现忙碌的身影。乡亲们挑着家乡传统的浇水用具——两个各约25公斤的木桶,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一步一步地前往沙窟汲取清泉。木桶底部开着约6 - 7公分的圆洞,连接着两根约70公分长的空心竹筒作为输水管,输水管末端被精心做成花洒喷头的模样,只为能更均匀地滋润每一株豆苗。从沙窟到豆园,上坡下坡,路途虽艰辛,但乡亲们来来回回,一趟又一趟,脚步从未停歇。他们的身影在月色下显得有些疲惫,被汗水浸湿的衣衫贴在背上,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与执着,那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丰收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每天早上,他们一般要从沙窟往地面挑30至50担水浇洒豆苗。这浇水劳作从豆芽出土开始,一直延续到仲夏时节,无论烈日炎炎,汗水湿透衣衫,还是风雨交加,道路泥泞难行,他们从未间断,用自己的坚持和付出,守护着豆苗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在乡亲们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下,豆芽由最初的白白嫩嫩,慢慢染上青色,最终彻底披上翠绿的外衣,枝节头露出一串串三至四瓣的豆荚,从扁扁的、嫩嫩的,慢慢长大,变成了毛绒绒的浅咖啡色。在微风中,它们轻轻摇曳生姿,像是大地派来的使者,用自己的成长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微风拂过,饱满的豆荚与豆叶相互碰撞,发出阵阵唦唦响声,那是丰收的前奏,是这片土地最美的乐章。这声音悠悠然飘向远方,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丰收故事,也传递着乡亲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与热爱,让这份对土地的深情,随着微风,飘向更远的地方,感染着每一个听闻的人。</p><p class="ql-block">收割豆子时,乡亲们弯下腰,双手紧紧握住枝干,用力将其连根拔起,然后熟练地绑扎成捆,集中铺摊晾晒。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在豆捆上,加速着它们的干燥。尔后,乡亲们便会拿起工具,人工锤击脱壳,一下又一下,伴随着有节奏的敲击声,一颗颗饱满的豆子从豆荚中脱落。收去豆叶支干后,金灿灿的黄豆或黑油油的黑豆就展现在眼前了,它们颗颗饱满,散发着诱人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经细筛、再晾晒数天,待水分完全蒸发,这些豆子便被小心翼翼地进行装仓,成为乡亲们一年辛勤劳作的成果,也是他们生活的希望与保障。</p> <p class="ql-block">依稀记得,在村头的小巷,有一户人家,经营着祖传的全村唯一豆制品加工作坊。黄豆用清水浸泡一夜后,次日凌晨,在朦胧的夜色中,便采用古老的石磨进行磨研。石磨缓缓转动,发出沉闷而又富有韵律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磨出的豆浆经过过滤,有的原浆被特制成豆干,那细腻的口感,豆香四溢;有的原浆加上适当清水,用大锅煮熟,在这过程中,飘在面上的厚厚浆皮用竹片轻轻卷起晾干,便成为了腐竹,其余的则是营养丰富的豆浆。清晨,阳光刚刚洒进村子,大人便会让小孩子带上一两分钱,蹦蹦跳跳地来购买豆浆。那豆浆,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真的是香沁脾胃,至今我都无法忘怀。晌午过后,豆制品作坊便会如期在村头那棵大树下,支起炉灶,开始油炸豆干。不一会儿,空气中便弥漫着豆干的香气,那香脆可口的豆干,摆上盐水葱花蘸料,供乡亲享用。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豆干,一边分享着生活的点滴,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子上空。黑豆则用来制作酱油,依然是用清水浸泡后,煮熟,装在竹盆中充分发酵,掏洗后装入陶罐,约半月左右,便成豆香四溢的酱油了。豆子收成后,更多的是趁着传统墟集,乡亲们挑着沉甸甸的豆子,前往墟集上出售。在热闹的墟集上,他们用汗水换来的豆子,换成各种农用产品、猪、鸭、鹅仔等,为新一年的生活做着准备,也为这片土地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五十载风雨悠悠而过,如今,木麻黄防风林已被沈海高速路段取代,豆园也变成了成片的西瓜园,乡村豆制品作坊的人们远走他乡。唯一不变的,是那依旧缓缓拥抱着沙滩的海浪,还有一群群自由飞翔的海鸥,它们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也承载着往昔岁月里那永不磨灭的记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