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秦商风雨行(1)

终南白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作家赫广利作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道西风》有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钱锦龙(中国-陕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道西风》(上.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赫广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  赫广利,西安人。祖籍蓝田白鹿原人氏。据传言乃五胡十六国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后裔,自号“统万一孤”。自幼喜静,衷情于文学、历史。读书不求甚解,唯愿友朋常聚。最爱五代李珣之句:“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引 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胡乱华气如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豪杰定都统万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名山河津眼前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流广泽水草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挥戈南下陷长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万晋军首级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夏国号传千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赫连勃勃史留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统万方终成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赫显连天亦成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后人至此空长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行行热泪洒故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白如银兮坚如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塞外吹来大漠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荣辱兴衰项刻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悠悠白云意无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许多年后,当赫祝轩携夫人周凤鸣,还有三个好朋友来到统万城,他们一起沿着上墙的陡坡、登上了城西南隅最高的墩台时,放眼四野,黄沙茫茫,眼前废墟一片,心中感慨万千,他高声地朗诵了这篇他从小就背得滚瓜烂熟的诗。</p><p class="ql-block"> 他的同窗好友、生意上的助手燕淳良听后高声赞道:“好诗,好诗!语句雄壮,气势豪迈,既激情澎涯,又达观隽永。不但说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自然风貌,又怀念了祖先的不朽功业及后人的无穷感慨。全诗一气呵成,了无羁绊,确实不错。对了祝轩,这首诗是谁作的?”</p><p class="ql-block"> 听见淳良问,赫祝轩回过身来说道:“在前清时,我族中有一个做生意的人,这人为人急公近义,慷慨豪迈又粗通文墨,他小时读过书,知道我们这族人的来历,当他经商游历,经过这里时,写下了这首 《临废城怀先祖》 的仿古体诗,虽然用韵过宽, 但也没影响诗本身的气韵。从那时起,我村认字的人都会背。我也从小就期望有朝一日,能到统万城来看一看,祭拜一下我们最古老的祖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作家赫广利作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道西风》有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道秦商风雨行.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钱锦龙(中国-陕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以文字结缘,与作家赫广利老师相识,得知我们同属于白鹿原人,又处一个乡镇,两村相距不足五公里。地域上的近距离,彼此之间拉近了心灵上的归属感,自然多了许多话题,亲近亲切,交流顺畅,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从读他,到读他的作品《古道西风》,感慨依依。他谦逊朴实随和,重情重义,有其祖父为原型的《古道西风》主人公赫祝轩“仁义走天下”的人格魅力,为文朋诗友及广大读者所爱戴。也是我们从相识到相知相懂,友谊有了一个质的升华。他文史知识渊博,学风高尚,在文学界颇有建树,以作品《古道西风》内容翔实,地域历史文化典故涉猎众多,人文景观知识点丰富,人物性格特点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生动炙热等文风和“义为先、德服人”的主题思想来吸引读者。</p><p class="ql-block"> 作品重墨倡导的正能量精神对于喜欢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的人们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全书分上下两册,共八十余万字,成书过程历时十年,可以说是集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儒商文化于一起的鸿篇巨著,被文学界普遍认为是“十年磨一剑”的绝代佳作。</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创作经历颇显辛劳,付出努力甚多,从想法到计划,再到筹划,经历了一番内心深处的思想过程,明晰的灵魂荡涤。在行动实施中抽出时间寻访知情的亲属故旧多方了解情况,又踏着故事主人公赫祝轩原型也就是作者祖父民国初期经商的足迹,东去河南,西到甘肃,北走陕北宁夏,亲身体验他们留在岁月中的辛劳印痕和“义在利先”的秦商情怀,为创作《古道西风》积累了一些旅途感受中的第一手资料。</p><p class="ql-block"> 随后广泛查阅资料,搜集相关历史商业等书籍作为参考,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陕西历史和陕西商业类的系统介绍作为写作应掌握的文史知识资料,在不遗余力殚精撰写完成《古道西风》作品初稿后,再经多年反复修改,字斟句酌,不断推敲,使这部鸿篇巨著终于成稿,出版发行面世,圆了作者的文学之梦,即传承了家族的正能量精神,也让读者享受了一番情景交融的文学饕餮盛宴,从而成就了作者的文学界声望。</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事实上说这话一点不假有点绝对,若从哲学相对论的角度解读人们的这个观点也没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那么严重。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抛开事物的特殊性不讲,单从事物的普遍性方面考究事物,那么人们常说的文如其人这句话确实不假,不只是文朋诗友,文化界也都普遍认可。</p><p class="ql-block"> 以诗言志,文达观点,是每一位写作者的思想,无论从什么角度表述,反说倒说都是对的。拿自己比对,吾虽不才,闲暇时也喜欢搓搓花花的写几个字,或诗或文,表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抒发思想感情,把对万事万物的观点笔下做个注脚,其实都是些陋文,上不了桌面,却只要自己癖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娱自乐一番,让自己精神得到调剂,为之一振,也是一件乐事,写作付出的情感,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都不至于做无用功,是“以诗言志,文达观点”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体现。</p><p class="ql-block"> 大凡我们了解一个作家,通常是先读他的作品,从他对事物的观点和态度以及从文字里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进而了解他在为人处世方面的风范,做人的品位,才能知道自己在生活中该学习什么,借鉴什么,不断提高健全,用良好的形象立足于社会,只要有所作为,就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我也不会免俗,对一个作家的了解,也大都遵循这个规律,只有对作家赫广利老师的了解是个例外,我们是源于缘分乡情交往,和对文学共同的挚爱,从亲密接触到交流,在领略了他人格风范的闪光点之后,又阅读其知识点丰富的大作《古道西风》,赏析作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照我对作家赫广利老师的近距离了解,肝胆相照,礼贤义厚,确实是文如其人。</p> <p class="ql-block">  白鹿原孟村镇是一个红色之乡,人民解放斗争时期革命者为数不少,出过赵佰平田涛胡达明等中共地方领袖人物,曾经被称为蓝田革命斗争的中心,是中国革命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大王村的刘忠敏,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闯王李自成麾下一员大将,横扫明朝腐朽势力,辅佐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功勋卓著。民国初年代寨村名声远扬的武术宗师大教师二教师,一统陕西武术界,曾经分别身居督军府总教练,军事训练总监,风光无限,为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发展陕西地方武术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紧邻大王的赫家村,更是居住着五胡十六国时期大夏国武烈帝赫连勃勃后裔的一脉,武烈帝一统北方部分地区,为所辖区域百姓结束战乱疾苦,休养生息以及安静的社会生活环境提供了安全保障,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都是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孟村镇历代先贤们在不同的社会生态下为推动历史进程做出的辉煌成就,永远被后人称道。</p><p class="ql-block"> 翻遍五书四经,二十四史,孟村镇在历朝历代以至如今,在大夏国消失1500多年以后武烈帝赫连勃勃后裔当代著名作家赫广利创作的以其祖父为主人公赫祝轩原型的大作《古道西风》出版发行以前,还没有一位以鸿篇巨著的章回小说形式奠基时代文坛的文学骄子。</p><p class="ql-block"> 如今作家赫广利老师以过人的才智,丰富的学识,“十年磨一剑”的非凡毅力创作的场景浑厚,跌宕起伏的巨著《古道西风》发表以来,从作品在文学界引起的轰动效应,使作家赫广利老师被人们普遍认定为文学界翘楚,闪着光辉的璀璨文学辰星,正好填补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孟村镇历朝历代没有造就一位享负文学盛名大咖奇才的历史空白。作家赫广利老师是家乡人的骄傲,对推动白鹿原孟村镇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古道西风》2017年秋季完稿,出版发行后,好评如潮,历年来书评众多,热度不减,读者无不比故事主人公赫祝轩“义在利先”的秦商情怀折服,有幸得到此书者都将其作为珍贵名著细细赏阅,准备永久收藏。</p><p class="ql-block"> 两年前我得到作家赫广利老师赠书,闻着散发着墨香的书卷气,爱不释手,如获至宝。本想巨细拜读,一睹风采,无奈被工作事务家中诸事缠绕,加之自己还没有完稿的其它文学作品写作,担负的白鹿原文学品牌的推广责任性工作,从自己一向的爱岗敬业顾家的态度看待事景,实在是暂时性的分身乏术。</p><p class="ql-block"> 通过赫广利老师赠书时对本书写作过程的介绍,对于希望能从书中吸收正能量精神营养的我,又急于想了解书的具体内容,就对本书做了一个通略阅览,在了解其核心思想精髓后,根据自己的赏析见解,将赞誉深情的感想心得落于笔下。随后的好长一段时间,很想写一丛系统性书评,却恐自己才疏学浅,缺少对书思想内容的深邃洞察力,点不通透,将书中个性鲜明的精神文化艺术氛围表述不清楚,无法达到对本书文化品牌的传承效应,就迟迟没有付诸实施,再说自己的写作之路只简述过几篇达不到深意的作文性质读后感,从未写过书评,怕抓不住重点,点评不到位,起不到将作品的光辉发扬光大的作用。可又觉得作为作家赫广利老师的乡邻朋友兄弟,从角色定位的情感上说起在《古道西风》发表后成风的书评中也不能少了自己,有再多的理由都不能成为自己写作书评的绊脚石,有再大的困难都必须克服,在自己文才能及的范围内,力争写得重点突出,点评精准到位,体现出作品的可读性,品位性,精神力量的闪光性,感染性,写出水平,写到好再好更好。</p><p class="ql-block"> 待续……</p> <p class="ql-block">  钱锦龙,网名雾中影。西安市蓝田县白鹿原人,文静优雅,爱好写作,喜欢以文会友,作品散见于《梅花亭诗歌》、《在蓝田》、《蓝田文艺》、《蓝天文宛》等文学网及各类网络空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白鹿原文学-风情专刊】</p><p class="ql-block"> 是【白鹿原文学】品牌名下的一个美篇平台,专注于白鹿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包括地理地貌,自然风光,物产特产,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风云人物,神话传说,谚语典故,行政机构,经济商贸,对外交往,等,堪称白鹿原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 欢迎对白鹿原感兴趣的朋友投稿,点阅,点赞,点评,赞赏,留言,晒朋友圈,转发各群,宣传推广!</p> <p class="ql-block">  白鹿原文学院创立于2014年底。十年来,它位于在巴黎汉唐社的名义下,从事文学创作,组织文学交流,推动了中法文学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它在海内外拥有读者粉丝5千多人,尤其在海外华人中影响颇大。2025年2月5日,白鹿原文学院正式登陆中国大陆,在政府机关正式注册登记,成为一家被国家承认的合法民间社团组织。</p> <p class="ql-block">白鹿原文学院院长:白鹿原文学院创始人总院长陈旭英:</p><p class="ql-block"> 陕西蓝田白鹿原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法国语言文学学士,法国新索邦-巴黎第三大学暨巴黎高等翻译学院翻译学硕士;-旅法华侨诗人,作家,翻译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