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善良

言和意顺

<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是一位极其普通却又无比伟大的女性。她去世已经十七年了,但与她一起生活那些年月,她身上许多质朴的基因、优秀的品质,尤其是她的善良,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我心中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阶级斗争这根弦绷得很紧,搞得人人自危,村里时常会召开大批判会,批斗那些所谓的“四类分子”“走资派”。有一次,村里押来了一个从外岛带来的“走资派”,这人曾经在我老家的公社机关任职,与我的父亲同过事。关押期间,他每日的伙食需要各家轮流送到。轮到我们家送饭时,母亲像往常一样,精心准备了饭菜。但不同的是,她在那个看似普通的窝窝头里,偷偷包裹着白面,外表看是粗糙的玉米面,而里面却是柔软的白面馒头。我疑惑地问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怕被人发现吗?”母亲轻轻摇了摇头:“这么好一个人,怎么就是成了坏蛋了?他过去对你爹很照顾,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咱们不能失了自己的良心。”</p> <p class="ql-block">这件事我当时很是恐惧,知道一旦传出去,对我们家来说,那就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所以一直替母亲保守着这个秘密,连我的弟弟妹妹都没讲。今天想来,却有着一种深深的触动感,让我体会到人性中那份最纯粹、最温暖的善良。在文革那样一个特殊时期,许多人为了“划清界限”,往往失去了亲人和同志间的关爱与同情。然而,母亲却用她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和人性的光辉。母亲的举动看似微小,却蕴含着巨大的勇气。她不顾可能带来的风险,选择坚持自己的良心,给予一个被批判、被孤立的人以温暖和关怀。这种善良和勇气,在那个充满恐惧和猜忌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母亲这一辈子,没有见过大世面,没有自己的事业,也没对谁有过改变命运的大恩大德。一个普普通通的渔家妇女,操持家务,相夫教子,辛勤劳作,终其一生。她那善良的品行,都体现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发生的一些小事上。</p> <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天,家里面来了个要饭的,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我一看到他那副模样,就嫌恶地把他撵走了。谁知母亲知道后,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她把我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记住,人都有难的时候,咱不能见死不救。要是有一天咱们也落到这个地步,你不希望有人能帮一帮你吗?”说完,母亲拿了好吃的,又带了点钱,追出去送给了那个要饭的。</p> <p class="ql-block">那一刻,站在门口的我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敬佩,母亲用她的行动,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她的话语简单却深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而当我们有能力伸出援手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做。因为说不定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那个需要帮助的人。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像母亲那样,用一颗宽广而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他们身处何种境地。因为我们的善良和同情心,很有可能会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束希望之光。</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全家正在吃晚饭,母亲隔着后窗,无意间看见后海滩上有一个拾破烂的人,他弯着腰,在垃圾堆里翻找着什么东西,脸上挂满了汗水。母亲的眼神里立刻充满了怜悯,她放下手中的筷子,拿起一个塑料袋,在里面装了十几个包子,对我说:“你快去把它送给那个捡破烂的,让他趁热迟了。”接着又叹了一口气:“但凡有点门路,谁还愿意干这个!”我连忙跑出去,把包子送给了那个人,并告诉他:“这是我妈给的。”那个人感激涕零,连声说着“谢谢!”还朝着我家的后窗使劲摆了摆手。我没看清母亲的表情,我想一定是欣慰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在这件事上,母亲的举动不仅温暖了那个拾破烂的人,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教育了我。她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时候,怜悯并非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同情,更是行动上的驱动力。而这种善良和同情心的传递,正是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力量所在。</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上面列举的几桩事,是母亲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那么接下来我要讲的,就更加凸现了母亲的善良所体现出的一种深邃的思想境界。</p> <p class="ql-block">与我家一墙之隔的邻家,曾住着一位鳏夫,他老婆离世得早,女儿远嫁外岛,他一个人独自生活。此人脾气暴躁,在村里口碑很差。因为是近邻,常得到我家的周济。可尽管如此,还是为相处之中的一点小摩擦,反目成了仇人,两家从此不再来往。他对外扬言:“我叫他家的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后来他得了脑血栓落下后遗症,生活难以自理,我母亲却对他动了恻隐之心,忘了此前他的种种劣迹和对我家的恶语相向,时常念叨他身边没人照顾有多可怜。听说他的女儿举家迁来与他生活在一起,又转而替他高兴起来。某日忽听隔壁传来一个女人的哭声,我母亲急忙跑过去,发现那男人已经停止了呼吸,守在眼前的女儿手足无措,只在那里哭泣。我母亲急忙找出他的寿衣为其穿上,又帮着料理了他的全部后事。此事很快在村里传为佳话,但也有人不解:“他生前对你那么狠,那么咒你,你怎么还会帮他?”母亲淡然一笑说:“你能和一个死人记仇吗?!”</p> <p class="ql-block">母亲不计前嫌的临终关怀,使一个普通的渔家妇女,顿时有了超越世俗的精神高度。这种善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根植于生命本真的悲悯,是在看透人性的幽暗后,依然选择点亮烛火的勇气。尤其在当下社会戾气弥漫的环境中,这种跨越仇恨的善意更显珍贵,恰似寒冬里的一碗热汤,既暖人肠胃,更熨帖灵魂。</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一生,就是这样,用她的善心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善良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点点滴滴的小事,却如同涓涓细流,汇成了爱的海洋。每当我想起母亲,就会想起她的善良,那是我心中一道永恒的光,照亮着我前行的路,也激励着我成为一个像她一样善良的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片来自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