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浮肿病因》</p> <p class="ql-block"> 学生时养成了早起锻炼的习惯,所以到分校的第二天就起了个大早,到河边跑步,倒也神清气爽。如此下来,三四天的时间,身上便感觉到困倦不堪,继而脸和腿都肿起来,于是停止了跑步,改为做操。不久与很多人一样被诊断为“浮肿”,实际是由于营养不良的原因,但医生回避营养不良四个字,含浑的说成“浮肿”。</p><p class="ql-block">大学时每月36斤粮,工作后一下变成24斤3两。早晚喝稀的,中午吃一顿被称做“跃进饭”的干饭,其实就是稠粥。副食更谈不上,很少能见到青菜,大多是一种叫做“地涩皮”(学名为“地衣”)的黑乎乎的苔藓类植物。每天除了饭后一两个小时稍有“饱”的感觉,其他时间都是饥肠辘辘,因而盼开饭也就成了每天的期望。营养跟不上,身体肯定要出问题,学校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老师都和我一样患上了浮肿病。上级得知情况后,于元旦前通知学校,停课两个月、学生放假、教师休息,这样第一学期的课实际仅上了三分之二就结束了,为了不致学生复课后受到太大的影响,便趁放假的机会钻研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修订课时计划,以便开学后能够补偿一些损失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1961年学校搬到赵家桥现校址后,学校在南槕场给每个人划一小片地,发动大家在校园的空地上种点农作物以做贴补。我种的是一小片蚕豆,没经验,也就收获了三四斤的样子。晚间备课时间长了,饿得不行,就抓一小把,用茶缸装了,倒上水撒点盐放在土煤炉上煮。往往大半熟时就开始捞着吃,待完全煮熟缸内的豆子已所剩无几。虽然于事无大补,但总算给肚子以暂时的抚慰。</p> <p class="ql-block">(那时全校也难找到一台照像机,所以极少有学校的影视资料存世。夲篇中的插图为自已试作的AI图片,很小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