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阆中之美

耕读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华夏文明的璀璨星河中,阆中古城如同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静静地镶嵌在巴蜀大地上。阆中的美,不仅仅在于它山水相依,更在于它那独有的文化底蕴。古城的每一砖一瓦,都似乎蕴含着历史的厚重与深邃。走在阆中的街头巷尾,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些逝去岁月的温柔呢喃。这里,是诗人笔下的梦境,是画家心中的桃源,更是每一个寻找心灵归宿者的圣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时光的褶皱里,阆中古城静静地矗立,如同一幅被岁月温柔以待的水墨画。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古老的窗棂,洒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上,光影交错,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微风轻拂,带来远处嘉陵江的湿润气息,与古城的宁静交织,让人不禁沉醉于这份古朴与清新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风华绝代的阆中,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是每一个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人心中的一片净土。在这里,每一刻都是新的发现,每一处都充满了诗意,让人不禁想要停下脚步,细细品味这份属于阆中的风华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阆中古城名字之美。主要体现在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上‌。阆中古城被誉为“阆苑仙境”,这个名字不仅描绘了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此外,阆中古城的名字还与其历史文化和象征意义紧密相关。据历史文献考证,阆中县名,始于公元前314年,即秦惠文王更元后十一年置巴郡和阆中县,至今己有2300多年的历史文化。阆中名称的由来一直流传着三种说法。其一:阆中因山而得名。历史文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和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中记载“阆中”,“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就是说因阆中周边山势地貌形似高门,而城建于其中,所以称之为阆中,周边的山也习惯的称之为“阆山”。其二:阆中因水而得名。《旧唐书、地理志》中解释“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意思是说流经阆中的嘉陵江绕城三面而过,所以称为阆中,流经阆中这段的嘉陵江水称之为“阆水”其三:阆中以意而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阆中古城传说之美。传说在很久以前,阆中古城曾是一片荒芜之地,四周群山环绕,河流蜿蜒。一天,一位仙人驾云路过此地,被这片土地的风水所吸引。他挥.动拂尘,点化了山川河流,使得阆中成为一处风水宝地。从此,古城依山傍水,四季如春,百姓安居乐业。古城的中心,有一座古老的钟楼,钟声悠扬,传遍四方。相传,这口钟是由一位痴情的铸钟师所铸。他深爱着一位女子,但女子因病早逝。铸钟师悲痛欲绝,将全部心血倾注于这口钟中。每当钟声响起,仿佛能听见他对爱人的呼唤,那声音穿透时光,感动着每一位聆听者。古城的北面,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名为“白塔寺”。寺内有一座高耸的白塔,塔顶常年盘旋着几只白鹤。相传,这些白鹤是天上仙鹤的化身,它们守护着古城的平安。每当古城遭遇灾难,白鹤便会展翅高飞,驱散乌云,带来光明。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一段美丽的传说。这些传说如同古城的老街巷,蜿蜒曲折,充满了神秘与温情。走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些古老故事中蕴含的深情与智慧。古城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建筑与风景,更在于这些代代相传的传说,它们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与灵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阆中古城历史之美,据史书记载,阆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当时这里是彭国之地。到了周代,它又成为了巴子国的国都。秦末汉初,刘邦以阆中巴人作先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得以“还定三秦”。在阆中古城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张飞,这位蜀汉的猛将,曾在阆中镇守多年,他的英勇事迹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而诸葛亮,这位智勇双全的蜀汉丞相,也曾在阆中驻军,为蜀汉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除了这些历史人物,阆中古城还见证了无数的历史事件。从秦末汉初的刘邦攻秦,到三国时期的群雄逐鹿,再到唐宋时期的繁华盛世,阆中古城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孕育了无数传奇人物。中华始母,华胥,这个名字在人们心中并不熟悉,但一提到伏羲女娲兄妹的孕育,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这位伟大的母亲,在阆中七里的长青寺里和嘉陵江畔东北岸边,均有纪念这位人文始母的雕像。提及阆中,不得不提的是天文学家落下闳。他是我国汉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创制了《太初历》,为后世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他的影响下,阆中成为了一个星辰闪耀的地方,让人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也感受到古人对于星辰的敬畏与好奇。蒙应瑞,这个名字在过去的阆中可谓家喻户晓,但在今天的将军广场和迎恩街,威德牌坊处,官菜园街,以及七里的金顶观上下蒙家湾村,人们就不再生蔬。作为古代川军第一勇士的他,他为清朝的延续和大一统的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在阆中古城威德牌坊处,就是川陕蒙门商戎并举世家,蒙顺赐名蒙善宇、蒙元亨、蒙应瑞,三代同时拜封大将军的地方。漫步在今天古城的每条街道,您可想象感受到,蒙应瑞将军多年守卫阆中的足迹,也可感受到天下商帮竞技场中的保宁府阆中城蒙顺、蒙元亨父子经商的家国情怀。你更可以感受到他们在阆中古城的街道上留下生活的艰辛、成长的历程,自荐助力西征的豪情壮志,以及显赫于世的大将军地位,所带来的瑞气吉祥,仿佛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的不只是水,还有哪些英雄的气概与梦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阆中古城春节文化之美。据成都的朋友介绍,落下闳是中国春节先祖,他是中国第一位在历法上推定“春节”的天文学家,史书上有记载,落下闳创制《太初历》,把以前政治性的岁首制改为适应季节变化、便于指导百姓生产生活的历日制度,恒定岁首为正月初一,年末岁首成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并逐步形成了千古不衰、九州同俗、远播域外的春节文化。从此中华民族有了过春节的习俗,春节成了中国人最古老的文化胎记、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因此,落下闳被誉为“春节老人”“年爷爷”,阆中被称为春节文化发源地、“中国春节文化之乡”。据悉,落下闳还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发明浑天仪的张衡是他的学生呢。春节期间的阆中古城,更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贴上了寓意吉祥的春联,整个古城仿佛变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在这片红色的海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传统的春节习俗。在阆中古城,春节期间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打糍粑、贴窗花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古城的文化魅力,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在阆中古城过春节,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体验,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阆中古城的文化之美,更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这里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诸葛亮、张飞等历史名人的足迹曾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印记。古城内的张飞庙、贡院等古迹,更是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阆中,她孕育出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等本籍俊彦;也吸引了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流连其间,滕王元婴、张飞等王公重臣镇守其境,袁天罡、李淳风等名人大师寓居其地。现今在古城入口处的状元牌坊上,赫然镌刻着唐代尹枢、尹极,宋代陈尧叟、陈尧咨两朝兄弟状元的姓名。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素有“蜀之人物,惟阆为盛,科名之盛,甲于天下”的赞誉,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阆中古城,这座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古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瑰丽,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梦境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阆中古城风水之美。阆中古城,被誉为“天下第一风水宝地”,其风水之美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上‌。阆中古城,始建于商周时期,背山面水,坐北朝南,棋盘式的格局宛如天然的太极八卦图,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象具备,至善至美,天人合一‌。阆中古城的风水布局不仅符合古代风水理论,还与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紧密结合。古城内有117条街巷,大部分建筑保留了康熙、乾隆年间的风貌,五分之一的建筑保持着唐宋时期的风格。古城的街道以中天楼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形成了独特的风水格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阆中古城街巷之美。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山水环境之中,更蕴含于其精巧的城市规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古城之美,美在一条条街巷。古城中有大小街道117条,城市格局规则严整,建筑形式古雅厚朴。凸凸凹凹的石板街,灯笼高挂,布幌摇曳,给人一种穿越千年时空的梦幻;斑驳渍苔的古巷陌,曲里拐弯,藤蔓堞垣,每迈出一步都会踩出一段掌故。古城的街道布局呈棋盘状,纵横交错,主街宽直,小巷幽深,既有规整的秩序感,又不失自然的灵动。街道两旁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木结构建筑,青瓦白墙,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宁静。古城的街巷是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它不仅仅是一座古城,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一座文化的宝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阆中古城夜韵之美。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我站在嘉陵江畔,凝视着对岸的阆中古城。江水在暮色中泛着粼粼波光,仿佛流淌着千年的时光。这一刻,古城仿佛从沉睡中苏醒,在夜色中绽放出别样的魅力。青石板路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每一块石板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街边的店铺亮起了暖黄的灯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石板路上,勾勒出斑驳的光影。古城的建筑在夜色中愈发显得庄重典雅,飞檐翘角在月光下勾勒出优美的剪影,仿佛一幅水墨丹青徐徐展开。登上中天楼,俯瞰古城夜景,万家灯火如同繁星点点,将整个古城装点得流光溢彩。远处的华光楼在夜色中巍然屹立,灯火辉煌,仿佛一座灯塔,指引着迷途的旅人。嘉陵江上,游船缓缓驶过,船上的灯光倒映在江面上,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阆中的夜,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传承。每一盏灯,每一块砖,都在诉说着这座古城的故事。在这里,我仿佛与千年前的先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阆中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建筑和景色,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在于那份独特的韵味和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着嘉陵江畔行走,江面上倒映着古城斑斓的灯火。远处的白塔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塔尖直指苍穹,与满天繁星交相辉映。江风拂面,带着湿润的气息,夹杂着远处传来的川剧唱腔,悠扬婉转,仿佛在诉说着古城千年的故事。转过一个街角,眼前豁然开朗。中天楼巍然矗立,飞檐翘角在夜色中勾勒出优美的轮廓。楼前的广场上,三三两两的游人驻足拍照,孩子们追逐嬉戏,笑声清脆悦耳。我站在楼前,仰望着这座历经风雨的古建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感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阆中古城像是一方净土,让人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感受生活的美好。夜色中的古城,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它提醒着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停下脚步,去欣赏身边的风景,去感受生活的温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阆中古城大院之美。古城,美在一座座院落,至今保存完好的有“秦陇之风”的陕西会馆,徽派建筑的土生金、钱庄和孔家、秦家、李家、陈家等成百上千古院落,见证了阆中昔日的繁荣。屋黛瓦青的古民居群,毗连成阵,天井巧接,回廊亭榭、曲径通幽,张扬出“院小乾坤大、移步一景新”的雅韵,构成了阆中古城一大靓丽风景。院子文化仿佛是一条时光年轮的丝线,一圈圈系在古城前世今生的手腕上,无声地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并接续着后世的命运。朴素而优雅,雍荣亦华贵的院子散落在古城里,以川北民居居多,也融合西北、岭南、徽派、江南及京味等风格特色,具有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苏园韵、渝川灵性巴风的特点。各式的院子如凝固的诗画,于四季的变换里描摹着风雅。古城的院子一砖一瓦间流淌着历史,飞檐斗拱中渗透着文化,融合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的朴素人文思想,辉映着道法自然的传统理念,体现中和内敛、不事张扬的中国哲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一座座深宅大院,那天井中的假山鱼池,阶沿上的雕花木椅,花窗前的青藤瘦竹,屋檐下的盆景古树,都活现出一幅幅恬淡雅致、淳厚古朴的民俗画卷。“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苏园韵,川渝灵性巴阆风。”这幅对联,准确道出了古城的特色和风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过悠长整洁的街道,我来到古城正南那宏丽壮观的“阆苑第一楼”——华光楼。华光楼为古阆中的标志性建筑,别名镇江楼,郭沫若称赞它“独秀三巴”。当地人更夸张地誉为“阆中有个华光楼,半截矗到天里头”,可见对它的尊崇。华光楼下的街区内外,古时为阆中闹市区,有着“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的繁华。城楼距嘉陵江一箭之遥,楼外即古渡南津关,与南岸魁星楼、锦屏山隔江相对。登楼望去,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嘉陵流碧,锦屏如画,好一幅春光图!南宋陆游有诗云:“城中飞阁连危楼,处处轩窗对锦屏”。北宋诗人李献卿登楼,留下了“三面江光抱城阁,四围山势锁烟霞”的佳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到古城西街,拜谒著名的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三国蜀汉大将张飞,在刘备取西川后,任巴西太守驻阆中7年。在此期间,他鼓励发展农桑,保境安民,他率精兵,于瓦口关打败曹魏大将张郃,稳固了蜀汉东北边境。公元221年,在追随刘备伐吴前夕,被部下叛将所杀,其身葬于阆中,头葬于云阳。他死后,被谥封为桓侯。汉桓侯祠为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规模颇大,由山门、敌万楼、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张飞墓冢,周围用石墙砌成,高约8米,宽25米,长42米,宏大的墓冢及墓上参天的古树,昭示着古墓年代的久远与墓主人的不凡。我围绕墓冢盘桓良久,心中既充满景仰,也萦绕着感叹:一代豪雄,起于涿州,金戈铁马,驰骋南北,身经百战,万夫不当,却终于阆中,死于小人之手,且身首异处,可悲可叹!“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真是令人唏嘘不已。张飞枉死的悲剧,留给后人几多教训,几多思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城南岸,即是“嘉陵第一江山”的锦屏山。锦屏山呈马鞍形,它恰似一座锦绣的巨大屏风,千秋万代护卫着阆中,并与古城隔江辉映,构成仙境般的美景。杜甫赞美道:“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锦屏山上,有专为纪念出生于阆中的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抗金名将张宪而建的观星楼、张宪祠;有纪念曾游历阆中的伟大诗人的杜陵祠、放翁祠;有吕祖殿、观音殿等殿宇;有彩虹亭、瞰碧亭等亭阁。山上浓荫蔽日,花木扶疏。苏东坡曾赞道:“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间只有此花新”。相传杜甫、李商隐、吴道子、苏东坡、陆游都曾登临锦屏山赋诗作画,抒发对阆中钟爱之情,留下了不朽名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山顶,远眺金碧辉煌的滕王阁,绿树掩映的巴巴寺;近看飞檐翘角的魁星楼,挺拔俊秀的白塔山,更能感受到这座古城的沧桑与壮丽。俯瞰古城全景,楼阁俨然,屋宇漠漠,大江飞虹,碧水逶迤,水映山姿,城浮春水,真不愧是“阆苑仙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成都打工三年 ,每年都去阆中,我依然向往,不管什么时候,这里都是我的世外桃源。历史总是眷顾着阆中,张飞在这里驻守,给了阆中一个太平乐土;吴道子在这里泼墨,留下《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图》的风光无限;杜甫在这里诵诗,留下《阆山歌》、《阆水歌》的盛世美景;滕王李元婴在这里安身保命,留下一座气派的滕王阁,阆中有太多的历史,值得我们细细品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风华阆中古城,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坐标,更是心灵深处的一处港湾,让人在忙碌与喧嚣之外,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在这里,我不仅寻找到历史的遗迹,更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和谐与美好。风华阆中,不仅在于它的山水风光,更在于它那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淳朴的民风。每一次回眸,都是一幅画;每一次驻足,都是一首诗。愿这片土地的风华,永远如初见般动人,如岁月般悠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2日于耕读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编:张振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副总编:曲德家、刘明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监: 孙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主编: 孙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编审:聂金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执行编辑:孟文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责任编辑:聂金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术编辑:丹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摄影:陈红梅、李素宏、聂金萍、何玉敏、郭亚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校对:金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音乐:云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撰文:耕读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版式设计: 慎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期制作:辽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地点:四川南充市阆中古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2025年3月22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