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短游关西最后一天。今天傍晚的航班返回。从京都去关西机场有轨道交通,很方便。留下了去机场、办登记手续的足够时间后,我们把行李寄存在京都駅,然后乘坐巴士前往京都伏见稻荷神社。 日本全国遍布3万余座稻荷神社。全国稻荷神社的总本社,乃位于京都市伏见区稻荷山西山脚的伏见稻荷大社。 伏见稻荷大社最初的本殿已于应仁之乱时烧毁,今日所见到的本殿为明应8年(1499年)时重建的版本,目前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 相传伏见稻荷大社是京都市内最古老的神社之一,是在奈良时代的711年(和铜4年)2月19日时,由伊侣具秦公奉命在伊奈利山(稻荷山)三峰设置,用以祀奉以宇迦之御魂神为首的诸位稻荷神。 稻荷神是农业与商业的神明,香客前来祭拜求取农作丰收、生意兴隆、交通安全。由于每年都有大量的香客前来神社祭拜求取农作丰收、生意兴隆、交通安全,使得该神社成为京都地区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近畿地方初诣参拜者最多的社寺(2010年日本国内第4位)。 在神社的分类上,伏见稻荷大社属于式内社(被延喜式神名帐所收录的神社)中的名神大社(祭祀知名神明、自古以来就非常灵验的神社)等级,为二十二社之一,旧时神社社格属官币大社等级。说人话,那就是:它在神社里属于最高等级行列。 稻荷神以前被作为京都一带豪族秦氏之式神(同一地区,同一氏族之人所奉之神)。社家(世袭神社神职人员的家族)为大西家。为江户后期发展的国学(江户时期兴起的学问,批判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而研究日本独有的文化及思想),与兰学(研究西方文化,因当时荷兰海上实力强大而称作兰学)之祖。 在神社里,还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狐狸石像,这是因为狐狸被视为神明稻荷的使者。狐狸口中衔着的是粮仓的钥匙。 神社一隅的东丸神社。狐狸脸形的绘马是这里的一个特色。东丸神社前的小径旁的墙上可以见到大量的绘马(日本人自古视马为神明的坐骑,故有信徒将活体的马奉献神社以表虔诚或祈愿,因神社方面马匹需要活动空间、饲养费用;信众方面碍于马匹价格昂贵等不便因素,渐发展为木马、土马、纸马等非实物的马型物品,最后发展在木板上绘画马匹,称为“绘马”),是长年来来到此地求取考运的学子为了祈福而悬挂。 啼鸟庵位于屋岛池畔,是2017年12月开业的新休息区,也设有露台座位。“啼鸟”这个名字来源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诗。其“鸟儿鸣叫”的意思,象征着“鸟儿聚集在池塘附近,使池塘成为神、人、自然共存的地方”的希望。 伏见稻荷神社以境内所拥有的“千本鸟居”闻名。 除了主殿建筑之外,伏见稻荷大社境内最受注目的建物莫过于满布整座山头的各式大小鸟居。这条由众多朱红色鸟居构成的长廊是京都的标志性景观。 神社主殿后面密集的朱红色“千本鸟居”,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一条长廊通往233米高的稻荷山的山路,沿途分布着许多石头祭坛(大冢),并且排列着约10,000座鸟居,蔚为壮观。它在电影《艺伎回忆录》中也曾出现过。 鸟居的颜色和本殿一样,都是红色的,代表万物丰收秋天的色彩。山道两旁布满了红色鸟居。<br> 向稻荷大社捐建鸟居的习俗起源于江户时代。前来此地许愿的人们往往会捐款在神社境内竖立一座鸟居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使得伏见稻荷大社的范围内竖有数量惊人的大小鸟居,而以“千本鸟居”之名闻名日本全国乃至于海外。 走进千本鸟居,老朽褪色的暗红色牌坊和光鲜亮丽的朱红色牌坊密集地交织在一起,透过阳光的照射显得格外壮观迷人,视觉上颇为震撼。 从伏见稻荷神社出来,我们去了东寺。 东寺是日本真言宗总本山,位于古城京都市南区九条町一番地,又名教王护国寺,也是日本真言宗开宗的根本道场。 大师堂是弘法大师在世时的住所,安放了弘法大师像和大师念持佛的不动明王坐像。 日本真言宗由弘法大师空海(774—835)创立,视中国西安青龙寺为祖庭。 真言宗为日本佛教五大宗派之一,拥有寺庙一万二千余座,信徒达一千五百余万人,在日本有很大影响。 公元823年,东寺被下赐给弘法大师,成为真言密教的道场。 东寺钟楼。 寺内的讲堂以大日如来为中心安放了五大明王等21座佛像;寺院里的建筑物曾几度被焚毁,又多次被复兴、重建,但是大体上仍然保留了寺院刚修建时的原貌。 寺院的布局是从入口的“南大门”、中心建筑“金堂”、僧侣们念佛讼经的“讲堂”、用斋的“食堂”等等建筑物,成一字形排列。 寺内的五重塔高达56.4米,1644年为德川家光重建,被视为日本第一高塔(古塔),是京都的象征,为日本国宝。 五重塔另置有梵天神像,坐在四鹅座的四面臂本像,已列为日本国宝之一。也是日本最大的塔。 重要文物东大门,又叫“不开门”,镰仓时代前期再建,庆长十年(1605年)修补。 寺内收藏着许多国宝级的密教珍品。每月21日为缘日,寺内热闹非凡。 百观音图。 东寺不动明王。 寺内有一个佛像展,展出一组佛的画像。这两幅是大日如来像。 十一面观音菩萨。佛像画成这德性,总觉得有损我佛光辉形象。 这些佛像实际上是摆在这里展销的。例如,这幅画标价38万円。 左起:合掌;慈爱;佛陀。 左一、左二:大日大圣不动明王;右一:青不动明王 <div>福田寺,街里的一个小寺院。</div> 我们最后来到了东本愿寺。 阿弥陀殿大门这是一座四足门,具有山墙结构和唐山墙,建在御影堂门的南侧。 在江户时代,阿弥陀殿大门被称为“唐门”,在江户时代末期被大火烧毁后,于1911年(明治44年)重建。 钟楼。 东本愿寺正门“御影堂门”被称为京都三大门之一,高76公尺,宽58公尺。 净土真宗的开山鼻祖亲鸾圣人(1173—1262),出生于距今约850年前的平安时代末期。净土真宗的教义是由圣人明示的,是阿弥陀佛如来所立的“本愿”:不分男女老幼,誓要拯救所有人到净土去。经过漫长的岁月,此教义流传至今。 位于中心的御影堂相当于中国佛寺的大雄宝殿,南北76米,东西58米,高度仅次于奈良的东大寺,是京都最大的木造建筑,也是世界最大的木建筑之一。 以安置亲鸾圣人御真影的御影堂和安置御本尊阿弥陀如来的阿弥陀堂为中心的东本愿寺境内,在江户时代曾遭遇四次火灾被烧毁,但每次都在全国门徒的努力下得以重建。 东寺现在的建筑物是明治时代重建的,其中御影堂、阿弥陀堂、御影堂门等6栋建筑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 作为一座影响力经久不衰的精神中心,东本愿寺不同于很多其它景点,它对现代宗教依然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它就坐落于另一名胜古迹——西本愿寺的东面。 事实上,东本愿寺和西本愿寺原为同一座寺庙,直到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担心寺庙的政治势力不断扩大而形成尾大不掉,威胁幕府统治,故将寺庙一分为二,才成为了东西两座本愿寺。公元1602年,经德川家康将军之令,东本愿寺从西本愿寺独立后创立。 离开东本愿寺,我们回到京都车站取行李,然后乘坐轻轨电车去关西机场,登机回家。<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