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姚会明散文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早前,我并不知晓姚会明。初识他是在榆社文学公众号上,读到了他的散文《千年古槐——板坡人心中的图腾》。这恰好是在我发表了一篇名为《百年老槐话桑榆》的散文之后。我们同样以家乡的老槐树为题,虽然百年与千年相去甚远,但我想,树龄不过是我们的猜想,其中的意境却颇为相近,都是抒发乡愁的散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姚会明以古槐树为核心,通过描绘四季变换与人文场景,构建了一个兼具历史深度与情感厚度的乡土文化符号。他以四季为框架,赋予古槐鲜活的生命力:春日里,槐花“鲜浓黄白,团团簇簇”,与蜂蝶共舞;夏日,树荫下“伞内清凉,伞外酷暑”,形成鲜明对比;秋日,落叶与农忙时的烟枪磕灰声相映成趣;冬日,虬枝如“壮汉裸露腹肌”,傲然对抗寒风。树下空间被赋予了多重功能:儿童的“砸油油”游戏、村民的“厨艺竞技”、说书人的“三国水浒”演绎、恋人的“山盟海誓”。古槐的“无从考证”树龄与村民的代际追问相互映衬,构成了“奶奶的奶奶”口述史的循环印证,消解了线性历史的权威性,构建了基于共同记忆的“根系共同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游子归来,“抚摸槐树如母亲干裂的脸”,树纹与皱纹的意象重叠,揭示了农耕文明“以地为母”的深层心理结构,这与《老槐树下的故乡》中的“树-人-土地”命运同构相呼应。文中“霓虹灯包围圈”与“稻花香里蛙声”的冲突,指向了费孝通所言的“乡土中国”的消逝焦虑。村民对槐树“像保护眼睛一样”的捍卫,实则是对文化根脉的本能守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姚会明以一棵树的命运,映照出整个农耕文明谱系的当代转型。当“槐花香”被“霓虹光”侵蚀时,他用文字筑起了一座“记忆方舟”,既是对消逝乡土的哀挽,也是为漂泊者提供的精神锚点。在这个意义上,板坡古槐与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此,我记住了作者姚会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姚会明是板坡村人,当代边塞大诗人周涛也出自板坡村。这或许是因为板坡水优美多情,文脉富隽的缘故吧。他的《深思孟家庄》《病隙随笔》《养鸡札记》等作品,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描写,让生活中的苦难在纸上重新站起,微笑,走动,言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言曾说:“这地方埋葬着你的祖先,这地方是你的血地。”阿来也说过:“我喜欢惠特曼,尤其因为他跟我有点相似,出身很贫寒,从小地方出来的。”我与会明因文学而结缘,在文学中遇到了一棵同类的老槐,遇到了那些最美好的情感,遇到了那些最宽广的胸襟。文学成了我们的信仰,成了我们结缘的纽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完他的散文,我不禁感叹板坡村地灵人杰名不虚传,同时回味着书中的人情风物。通过这十几篇文章,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会明是一个善良、内敛、真诚、重情重义、有悲悯心的人。我愿意称他为会明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姚会明特有的细腻笔触,慧心洞察烟火日常中的人心与人性幽微。他的文字藏有大乾坤,绵密中见疏朗,细腻中生轩昂,在宏阔中镌刻下风云激荡的时代变迁和曲折动人的水上传奇。他的文字足以温暖世间的凉薄,如此熨帖,如此滚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凡是有故乡的作家,往往都会被贴上故乡的标签,如绍兴之于鲁迅,凤凰之于沈从文,美国密西西比州拉斐特县之于威廉·福克纳,哥伦比亚北部小镇阿拉卡塔卡之于加西亚·马尔克斯,山东高密大栏乡之于莫言。“故乡”和“乡愁”一直是中国文学叙事的重要主题。它不仅是诗句中的那张“邮票”隐喻,更是写作主体离开故乡后,再度出发所激起的新的情感冲击。故乡记忆既是情感的载体,也是想象的容器,是永远剪不断的生命脐带。故乡是“通灵”的,是一切有温度记忆的起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去年,会明众望所归当选为作协主席。我衷心祝愿他带领作协成员众生,讲好榆社故事。因为他是故乡文字中氤氲出的独特清雅之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