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斑文鸟体型小巧,动作敏捷活泼,给人以灵动机智,群体活动,活灵活现的感觉,而受人喜爱。它们坚韧不拔地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穿梭于其中觅食的样子,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充满活力的生命力,给人以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象征,斑文鸟虽小,但精神张力无限。</p> <p class="ql-block"> 斑文鸟属雀形目小型鸟类,体长10-12厘米,体重11-17克。它们拥有短而宽厚的鸟喙,为黑色,鸟喙基部为灰白色,末端较尖。爪子为灰色或灰黑色,细长而有力。眼睛为黑色,如同黑宝石一般镶嵌在脸上,雌雄相似。额头、头顶、颈部、背部、背部、翅膀为土黄色或者淡棕色,羽毛上点缀有很多细小的浅色条纹。</p> <p class="ql-block"> 斑文鸟肩部、胸部、两肋、腹部以及尾下羽毛为白色或者杏色。不过他们肩部、胸部、两肋羽毛上点缀有奇异的褐色花纹,花纹弯弯绕绕,带有一定的规律,如同鳞甲一般。整体羽毛柔顺,身形匀称小巧玲珑,加之其羽毛上的纹理,看起来十分的漂亮,很惹人喜爱。</p> <p class="ql-block"> 斑文鸟在国内分布于南部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等省份。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农田、村落、河谷、林缘疏林地带,这次在海口美顶村一片农田里拍了这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斑文鸟属留鸟,除繁殖期成对活动以外,其他季节多成群,鸟群一般在20-30只左右,有时也会有上百只的大群一起活动觅食,其景甚是壮美。</p> <p class="ql-block"> 斑文鸟有时也会和麻雀以及其它小鸟一起混群活动。善于融洽结群是文鸟的一大特点,加上其大小与麻雀相差无几,因此,往往会被人误认为是麻雀的一种。</p> <p class="ql-block"> 斑文鸟觅食的优势比较明显,由于体形小巧灵动,所以能站在稻谷杆或者草穗上,甚至很细小的草杆上采食种子和小虫子。这组照片就是斑文鸟在采食稗子的场景,只见它们站在稗杆上乃至稗穗上,跳跃自如,技巧多样。特别是大群的文鸟觅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起伏跌宕的热闹场景,给人展示出一幅幅动美可爱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斑文鸟觅食虽然是很有欣赏的一种画面,但大数量的鸟群也会对农作物收成带来影响,特别是稻田稻谷刚出穗时,会造成一定的损失。</p> <p class="ql-block"> 斑文鸟的外部羽毛颜色具有伪装性的效果,能融入到周围的生态环境里,生存环境相对安全。但它们仍然十分的机警,一旦发现危险因素或者是受到惊吓,就会立刻飞起,周围的文鸟也会主动响应跟着一起起飞,飞行时翅膀扇动有力,响应十分敏捷,速度真快。</p> <p class="ql-block"> 斑文鸟繁殖期主要集中在3-8月,但有些地区繁殖期能持续到12月。一年可繁殖2-3窝。鸟巢多搭建在茂密树冠的树杈上,有时也会在蕨类植物上营巢,鸟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搭建,且有风雨无阻也不停息的劲头。鸟巢一般需要半个月左右才能建成,离地多在2-4米,也有些高的能有10多米。</p> <p class="ql-block"> 鸟巢建好后开始产卵,雌鸟每窝产卵4-8枚,卵为白色,表面光滑无斑,孵化期也为半个月左右。雏鸟成性出壳后由雌鸟独自抚育喂养,期间雌鸟不光会喂食植物,也会给雏鸟喂食一些昆虫。在雌鸟的辛苦哺育下,雏鸟会在鸟巢里生活20天左右,当羽翼丰满后,离巢独自生活。</p> <p class="ql-block"> 斑文鸟很有灵性,可驯养,若驯养得当,还有鹦鹉学舌的本事,可跟着主人学习一些简单语言,趣味十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斑文鸟适应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即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努力适应,并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这也是斑文鸟能博得人们喜爱的内因之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