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6日,晴。这一天是在路上的一天,领队提前让我们准备好路餐,因为这一天我们全程在国之大道219上领略羌塘无人区的极地风光,从西藏到新疆!!!</p> <p class="ql-block">当然,第一站班公湖!</p><p class="ql-block">12公里就可以到班公湖!</p> <p class="ql-block">车一转弯就开上了219,开了几分钟就闯入了一幅巨大的画卷,太美了!在山脚下恰好有一块空地,停车!</p> <p class="ql-block">这一刻仿佛一切都静止了,这种静美不仅让时间停留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美到词穷!</p> <p class="ql-block">这是班公湖的湖边湿地!</p><p class="ql-block">中国境内的班公湖就这么美!</p> <p class="ql-block">江山如此多娇,怎能给阿三!</p> <p class="ql-block">车子继续前行片刻到班公湖观景台,这里有停车场可以妥妥地停车</p> <p class="ql-block">我们忍不住都下到湖边去了,那个水清澈的呀</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祖国美丽的班公湖!</p> <p class="ql-block">班公湖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位于日土县城西北约12公里处,是一个横跨中印边境的高海拔湖泊,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具有国际边界的内陆湖泊之一</p><p class="ql-block">班公湖东西走向,全长约155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5公里,最窄处仅5米,平均水深5米,最大水深41米,总面积约604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境内水域面积占413平方公里(约68.5%),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占191平方公里(约31.5%)。湖泊平均海拔约4242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泊,仅次于青海湖</p><p class="ql-block">班公湖的水文特征独特,湖水从东向西依次为淡水、半咸水和咸水。东部水域主要由冰川融水和河流补给,水质甘甜清爽;西部水域由于蒸发量大且缺乏淡水补给,盐度逐渐升高,最终成为咸水湖。这种“半咸半淡”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极为罕见。中国境内的是淡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是咸水</span></p><p class="ql-block">班公湖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湖中栖息着多种鱼类,如裸鲤等特有物种。班公湖还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只候鸟在此停留,包括黑颈鹤、斑头雁、棕头鸥等珍稀鸟类。湖中还有鸟岛那是鸟类的天堂</p><p class="ql-block">班公湖地处中印边境争议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海拔使其成为天然的军事制高点,控制班公湖对中印两国的边防安全至关重要。我国有“西海舰队”负责湖泊的巡逻与防卫</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着班公湖行走在国之大道219上,过了几个隧道,因为太美我们的车速比较慢,一会一队军车追上了我们。因为路边没有停车带,我们努力地寻找可以停车的位置,实在没有找到。好在对面没有车,我们就在反向车道上慢速行驶,直至车队完全超过我们</p> <p class="ql-block">看,路牌上的“水上中队”!</p> <p class="ql-block">致敬共和国卫士!什么是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他们为我们负重前行!!!路上我们也遇到对面来的军车,可以看到有人吸着氧气,多么可爱的祖国卫士呀!!!</p> <p class="ql-block">远山,三只藏野驴,也在向我们展示什么是静美</p> <p class="ql-block">穿山谷……</p> <p class="ql-block">过湿地……</p><p class="ql-block">羌塘无人区的大美湿地上有成群的黑颈鹤、藏野驴、藏原羚,但是没有看到藏羚羊,估计是藏羚羊太警觉,这里还有烟火气。因为穿湿地这一段路与军车队同行,所以不能停车拍照,只能隔窗而望,好在我一直在用视频记录着这美好</p> <p class="ql-block">在接近多玛的时候这片湿地有黑颈鹤,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离开车队,可以停车欣赏</p> <p class="ql-block">多玛到了!</p> <p class="ql-block">多玛乡,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地处日土县北部,东南靠东汝乡,西与印控克什米尔接壤,北与日土镇相连,是日土县的一个边境乡。多玛是新藏线上前往新疆的最后一个加油站,有完善的住宿、餐饮设施,有商店、超市,多玛也成为了骑行者的驿站</p><p class="ql-block">多玛海拔4437被崇山峻岭包围,虽然周边有湖泊、湿地,但依然气候干燥。这里年平均气温0.4度,常年大风,紫外线辐射强烈,土壤多为砂石,以前这里从来没有树。但是现在的多玛人在房前屋后种上了树,树从一株二株到一丛丛一片片。据说2016年之前,阿里地区仅在狮泉河畔有一片红柳林,而阿里人民改变了这一状况,让阿里不能种活树成为历史,更让种活一棵树奖励30万成为历史!</p><p class="ql-block">这些树是绿色的希望,也是人类挑战极限的成果,这些绿色不仅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也是了不起的中国人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班公湖到玛多沿途记录的视频,仔细看有成群的藏野驴和黑颈鹤,不过黑颈鹤很难看清楚</p> <p class="ql-block">在多玛过检查站要检查边防证,所以一定要提前办理好边防证!</p><p class="ql-block">到了检查站出了一个大插曲,检查站说新疆那边路况只允许7座以下车通行,我们的中巴车不予放行。然后我们表态我们签字出现问题自己负责,结果也不行。然后检查站协助我们和新疆那边联系,最后协商的结果是我们的中巴车可以过去,但是只允许坐6位游客,也就是说包括司机控制在7人,对这样的规定有点无语</p><p class="ql-block">在检查站沟通无果后领队感觉马上让我们找地方解决午餐,他开始找小车,好在饭店老板同意送我们并又给我们找了一辆车,谈好价格后马上出发。这个时候距离我们到达多玛已经接近三个小时了</p><p class="ql-block">然后领队感觉准备安排大家分车,结果他发现我们已经分好车了,60后坐大车,虽然多二位60后也都因为她们的高姿态妥善解决了。感觉很意外,他担心大家都想坐小车,结果有点出乎他的意料。然后坐小车的队友们下车等待车主去加油、办理相关手续(边防证),而我们大车因为车速低就先行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红土达坂有许多的第一:是新藏公路沿途最著名的山口之一,是新藏线海拔最高的山口之一,是中国最高的公路(国道建制)山口之一,也是世界最高的国道公路山口之一</p><p class="ql-block">从红土达板北行十多公里就是号称“藏家第一村”的松西村,沿途呀走过路过都是第一</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传说中的羌塘无人区,和我映象中的无人区不一样,我映象中的无人区是荒芜、凄凉的,没有生命的迹象。而行走在219上看到的无人区是水草丰沛的,是宁静温暖的,这里是藏野驴、藏原羚、藏羚羊、黑颈鹤……等动物的天堂!</p><p class="ql-block">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无人区不是荒芜,而只是因为海拔太高不适合人类生存而已,人要学会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享受自然</p> <p class="ql-block">路牌上出现了“叶城”,这是新疆的地名了!</p> <p class="ql-block">因为考虑到我们的车速度比小车慢,再多玛耽搁的时候有点长,本来这一天安排打卡五个海拔五千以上的达板,结果都变成了在行进的车上拍一张车片,而且是在不减速的情况下</p> <p class="ql-block">松西达板,藏家第一村,我们是60后,听话,说不停车打卡就不停车打卡,每次路过打卡点我们就调侃一下愉快地通过了,充其量也就是坐在前面的我把路牌拍下来,如果看侧边的风景了,还会错过路牌。看我错过了藏寨第一村松西村这块牌子,这是后面队友的片片</p><p class="ql-block">松西村位于日土县北部,横跨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平均海拔均在5200米以上,地广人稀,气候严寒,缺氧严重,属高原寒冷气候。这应该是海拔最高的村庄了吧!</p> <p class="ql-block">因为杨师傅是第一次跑这一条路对打卡点不熟悉,我们大车完美地错过了这一个打卡点,这个打卡点应该在松西村那边,离开松西村就真正的进入无人区了,一直到红柳滩才会有一丁点的烟火气,似乎就是一个加油站➕停车区</p><p class="ql-block">我们这辆车在前半段就一个目标:埋头往前冲,争取不要被小车超越并拉下,争取赶在天黑前到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这一程300多公里海拔都很高,几乎都在五千以上,所以五千的达板在路上看起来就是一个小缓坡</p> <p class="ql-block">路上我除了欣赏窗外的风景,还时不时观察一下路牌,想找一个数字漂亮一点的路牌拍照片,当然经常会因为窗外的风景让我错过想停车的路牌。后来坚持不看侧窗外,终于没有错过3344,我们下车打卡,这是离开多玛以后我们第一次停车,也是让杨师傅休息片刻,高海拔行车比低海拔更容易疲劳,特别是这一段路几乎全程五千以上呢!</p><p class="ql-block">很骄傲我们在海拔5000➕在219海拔最高的路段打卡留念,219新藏线我们走过了!!!</p><p class="ql-block">离开3344不久我们到了心心念念的龙木措!!!当那一抹蓝色跃入眼帘,车上欢呼了!</p><p class="ql-block">杨师傅在把我们放下车以前一直在叮嘱:不要跑不要跑!生怕这些60后冲动</p> <p class="ql-block">这真的是老天爷打破了调色板,就给人世间留下了这么美的一块巨幅画布</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雪山、碧湖……当然还有要把人吹跑的大风</p> <p class="ql-block">一停车激动地没有穿外套就下车了,冻得回到车上穿上外套再下来</p> <p class="ql-block">湖边风巨大,还飘着太阳雪,我们没有多停留就继续出发了。后面的二辆车还到路上狂欢了,哎,那就羡慕羡慕吧,毕竟他们把那份快乐也传递给我们了,他们把美好的照片分享到群里,当然我们也把他们没有停车留影的3344也分享到群里了。虽然被分为三辆车我们还是一个快乐的团队</p> <p class="ql-block">他们在路上拍的照片也超美!我们是大车,不敢停路边,我们停在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虽然湖边停过车拍过照片了,坐在车上看着窗外还是忍不住一张又一张的拍</p> <p class="ql-block">沿途有的路段晴,有的路段阴,有的路段还会飘雪花……路上有几个漂亮的雪峰也因此错过,多多曾经努力地想用软件抓住它们的定位,可惜没有成功</p> <p class="ql-block">路上终于遇见藏羚羊的雄羊了,漂亮的专属羊角!第一次知道藏羚羊的脸是黑色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视频来自我们团队三辆车的共同分享</p> <p class="ql-block">它们就这样近距离给我的队友们上演了过马路的无敌场景!</p> <p class="ql-block">到界山达板了</p><p class="ql-block">界山达板不是西藏和新疆的分界点!!!</p><p class="ql-block">界山达坂是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的分界点,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阿里地区的山口很多都被称为“达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新疆的习惯有关,</span>这一称呼是王震部队从克里雅山口挺进西藏时使用并沿用至今。1979年之前,阿里地区的行政事务曾由新疆托管,这沿途达坂的命名也反映了这一历史背景</p> <p class="ql-block">从喀喇昆仑山到昆仑山沿途的风景变化很多,似乎开始荒芜了,有点我们映象中的无人区的样子了</p> <p class="ql-block">水没有那么清透了(据说晴天湖水也是蓝色的,也还算好看的),颜色更不漂亮了,大地的植被变少了,就连山体的颜色也变得单一了,视觉感觉从清透的五彩缤纷到灰蒙蒙的土黄色</p><p class="ql-block">就连路边很近距离的野羚羊也要认真识别才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这里才是西藏、新疆的分界点!很多车和骑行的人都会在这里打卡,我们就在车上打卡地标吧</p><p class="ql-block">然后这一段路边色彩还凑合,当然不及西藏段漂亮,我们在车上一直感慨:昆仑山就比喀喇昆仑山少二个字,怎么风景就差这么多呢</p> <p class="ql-block">修路路段,海拔也是这么高</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因为冻土吧,路还真有点波浪起伏</p> <p class="ql-block">左侧是什么?很漂亮耶!目的地也越来越近了,后面的车似乎距离我们还有点距离。因为赶路中间只停了二次车,海拔也下五千了,我们决定下去活动一下老筋骨,让杨师傅好好休息一会</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一片浓度比较高的盐湖</p> <p class="ql-block">继续出发,继续拍我的随车路片,这一个行程很难重头来过,要尽可能记录下这沿途所见</p> <p class="ql-block">离开盐湖我们来到奇台达板,在确认我们可以在天黑前到达目的地,我们下车打卡,沿途五个达板这是第四个达板,也是我们停的唯一一个达板</p> <p class="ql-block">其实沿途每一个达板都设置了这样那样的打卡标志,不仅仅是路牌,有时间每一个都值得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康西瓦达板,我错过了路牌</p><p class="ql-block">康西瓦达坂维语意思为“有矿的地方”,海拔4269米,坡长12公里,我们的海拔终于下来了!我们离开日土已经五百多公里了。康西瓦达坂是夹在昆仑山群山之中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茫茫大戈壁,环境恶劣,气候条件艰苦。然而这里更</span>是一个交通要道,距离中印边界仅有一百公里左右,这里连通着中印边界的几个重要的边防哨所</p> <p class="ql-block">康西瓦烈士陵园,有些晚了,我们没有进去向烈士致敬,但是我们在车上遥望纪念塔,向烈士们送上我们的致敬!!!</p><p class="ql-block">康西瓦烈士陵园位于昆仑山上,海拔4280米,距离最近的县城有400多公里,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康西瓦烈士陵园建于1965年,是为纪念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牺牲的83位烈士而修建的。此后,在该地区牺牲的边防军人也安葬于此,目前共有112名烈士长眠于此。是这些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他们就像昆仑山一样巍峨!!!</p> <p class="ql-block">终于我们在天黑黑前到达三十里营房!二辆小车也紧随着我们大车到达。这一天天气很给力,没有下大雪,路上没有交通管制,多玛的插曲耽搁了三个小时,好在天黑前到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到三十里营房要检查边防证的,走219新藏线边防证是必需品,一定要提前办理!</p> <p class="ql-block">三十里营房是个地名,是新疆和田地区和康县赛图拉镇的政府驻地,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道</span>219新藏线上的交通要点,也是通往边界地带的重要咽喉要塞,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p><p class="ql-block">三十里营房的名字来源:曾经人们把驻守在赛图拉的哨所称为营房。这个哨所一开始设置在喀拉喀什河转弯处的西边。1928年哨所的规模达到100人,是个规模比较大的哨所,因此就被称为营房。后来为了改善哨所条件,把哨所东移30里到河边一个新地方,旧哨所叫营房,新地方没有名字,据说是后勤人员嘴里的“30里新营房”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地名。那个时候没有公路,30里也是按当时的骡马便道计算的</p> <p class="ql-block">三十里营房的历史:1877年左宗棠收复南疆后清朝政府就在赛图拉、克里阳卡(克里阳乡)和麻扎达拉设卡。1928年国民政府在赛图拉设治局成立边卡队,人数增至100人,并巡逻到康西瓦以远。在卡拉胡鲁木山口修筑堡垒。1933~1937年,守卡兵力增至200人。1937年10月至1942年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边卡部队是1个团,辖3个骑兵连。赛图拉卡、康西瓦卡、苏盖提卡、哈拉赛卡各有1个排(30~40人)设防并沿边巡逻,以上各卡一直延续到解放前</p><p class="ql-block">那个著名的段子就发生在这里:1950年3月解放军一个先遣连来到赛图拉,驻防的国民党部队官兵埋怨怎么三年才来换防?还换军装了?可见这里是多么的与世隔绝和消息闭塞。不过这些国民党兵也很了不起,就这样<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们居然硬抗下来驻守疆土!</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龙木措~三十里营房沿途小片</p> <p class="ql-block">一碗面,有肉有菜,点餐的时候特别要求只要1/3的面,多加几片菜叶!老板娘说给加了好多菜,当然这里是新疆,所以肉也很多</p> <p class="ql-block">领队感觉给我们的达板合集,记住我们曾经挑战的路!</p><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们从西藏到了新疆,从喀喇昆仑山到了昆仑山,从海拔5380到了海拔3700!我们领略了班公湖的静美,领略了龙木措的绝美,领略了羌塘无人区的壮美!阿里,我们真的走过了!!!</p> <p class="ql-block">沿途所见巨幅标语</p> <p class="ql-block">最后用我的队友们的路途救援结束这一天的行程</p><p class="ql-block">春天跟着感觉的团队从拉萨走川藏中线G349去孜珠寺,感觉带着队友路上主动停车和藏民一起推移落在路中间的巨石,海拔太高,推完石头他们的脸色都变了!这次路上遇见骑行摔伤者,还是副领队麦子和队友斌哥(那辆车上我们团队唯二的二位男士)主动下车伸出援手!为感觉的团队点赞!</p><p class="ql-block">救助伤着的宝马车是过去了又退回来的,我们的临时车司机也是主动停车,并把车打上双闪停在路中间充当隔离带,好人一路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