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春头第一花

简约

<p class="ql-block">陇上春头第一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北粟</span></p><p class="ql-block"> 清晨路过一排杨树,树下躺着一些些“毛虫虫”,原是白杨树花序落下来了,微风一吹好似蠕动的毛毛虫,这是陇东春天最早花的信者。这算不算陇上第一花?</p><p class="ql-block"> 这是土生土长的白杨树的报春花吗?多少年人们都在讴歌桃杏花,好像庆阳只有桃红柳绿才称得上春天!这“杨花”在历史上也是响当当的有名,"水性杨花”却是成了放浪形骸女性专用词,找找字典释注: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这里杨花是指杨树花絮,还是柳絮?</p><p class="ql-block"> 庾信南北朝新野人,可能二月柳絮飞扬,作者诗兴大发,随吟春赋,道也写出湖北二月早春景象,而我所在陇东北部山区却仍是烟柳濛濛,朔风料峭冷二月,再说这杨树,当地比比皆是,大叶杨、钻天杨、鬼拍手(光溜溜),这些杨树却最早开花,着实让我大吃一惊,这!咋么早发现呢?忽然记得北魏胡充华太后有一首杨白花歌的诗: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艺词典》将其 列为中国女词人,代表作《杨白花歌》,中国文学史作为北朝的代表作介绍。这首诗可以说最早写到杨花。“杨柳齐作花”这不是杨柳一齐开花吗?我发现陇东杨花要早于柳花了,陇东先是柳叶含苞吐绿,后再“飞絮”,虽则这首杨花诗是情诗一枚,千年流传,但杨花并不是“柳絮”,也着实说明《辞源》作者孤陋寡闻了,有失作为辞源作者的手笔。我们还是说说杨花。胡太后其人且不论,这首歌实在是凄婉动人。唐代柳宗元大约是受了感动,也做了一首《杨白花》诗:</p><p class="ql-block"> 杨白花,风吹渡江水。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鸦起。宋人许□评为“言婉而情深,古今绝唱”(《彦周诗话》)。坐,遂,顿然。杨白花渡江而南,使得宫中草树顿然失去光彩。长秋,宫殿名。杜甫的名作《丽人行》中有“杨花雪落覆白蘋”之句,则是将胡太后事用作典故,影射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暧昧关系。</p><p class="ql-block"> 回头我普及一下杨树花,杨树花分雄雌两种,花开有别。杨树的雄花序由许多小花紧密排列而成,外观呈褐色或深红色,形状酷似毛毛虫。这些花序在成熟后会释放大量花粉,借助风力传播到雌花序上,完成授粉。‌雌雄花序功能是有区别的。‌雄花序‌:主要功能是释放花粉,完成授粉后逐渐凋零并脱落。‌雌花序‌:会形成种子,并产生杨絮,这些絮状物是种子的传播工具,随风飘散以寻找适宜的生长环境。杨树花序在民间也被称为杨树吊或梧树芒,这些名称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杨树上像毛毛虫一样的东西是杨树的雄花序,而飞絮是雌花序,它们在春天扮演着重要的繁殖角色。了解这一现象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也能减少对飞絮等问题的误解。</p><p class="ql-block"> 噢!毛毛虫是雄杨树花序,看来陇东早春二月第一朵花是杨树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