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p><p class="ql-block"><b>惠州西湖</b>旅游景区,又称惠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由西湖景区和红花湖景区组成,总面积20.91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3.13平方千米。惠州市惠州西湖旅游景区是以山水为特征、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素以六湖、九桥、十八景而闻名。2009年10月22日,祥云挂榜(高榜山)、玉塔微澜(泗洲塔)、西湖苏迹(东坡园·苏堤)、丰渚孝感(丰渚园)、碧湖书香(丰湖书院)、留丹点翠(点翠洲)等景点被选为“惠州十大名胜”。</p><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丰湖书院清康熙年间迁至今址,750多年来,一直是惠州最主要的学府,留下不少名人遗迹。</p><p class="ql-block">2002年5月17日,国务院审定惠州西湖为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2003年1月,惠州市惠州西湖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惠州市惠州西湖旅游景区被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b>双月湾</b></p><p class="ql-block">双月湾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港口镇内,由大亚湾和红海湾畔相邻的两个半月形海湾组成,鸟瞰酷似两轮弯月,故名“双月湾”。</p><p class="ql-block">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六月,潮州、陆丰一带渔民开始迁入双月湾所在的港口居住,建新寮村。</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七年至民国二十八年(1938—1939年),双月湾所在的港口地区先后遭到日军、国民党军队的屠杀和洗劫,部分居民逃往香港避难。</p><p class="ql-block">1963年10月,小星山战斗烈士纪念碑建成,成为港口民兵连精神代代相承的重要遗址。</p><p class="ql-block">双月湾由微风细浪的大亚湾畔和波涛汹涌的红海湾畔两个半月形湾畔组成,包括沙滩南部的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大星山炮台、小星山战斗烈士纪念碑等景点。</p><p class="ql-block">双月湾夏季炎热,春秋两季气温适中,冬季舒适。年平均温度23摄氏度,年日照时长2073小时;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780毫米,相对湿度81%。</p><p class="ql-block">双月湾南部设有海龟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属滨海海岸湿地,湿地沿海沙滩上生长着厚藤、乳豆、铺地黍等草本植物;单叶蔓荆、露兜树、许树和草海桐等灌木。为海龟提供了一个安静的产卵环境。</p><p class="ql-block">湿地主要栖息着绿海龟、蠵龟、太平洋丽龟、玳瑁和棱皮龟等中国一级保护动物,除海龟外还有鱼类400种、两栖爬行类3目8科14种、鸟类8目19科29种;兽类3目4科4种。其中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和中国一级保护物种6种。2002年,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被划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p><p class="ql-block">2015年11月,双月湾海龟湾自然保护区获“广东十大最美湿地”称号。</p> <p class="ql-block">14年12月28日、29日厦门。</p><p class="ql-block"><b>陈嘉庚</b>(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字科次,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祖籍河南固始县。他是中国近现代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p><p class="ql-block"><b>创业经历</b></p><p class="ql-block">陈嘉庚于1890年前往新加坡随父经商,从菠萝罐头加工业起步,逐渐扩展到橡胶种植和制造业。1916年后,他的经营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兼营米业、航运业等多种行业,成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橡胶业的四大开拓者之一,被誉为“橡胶大王”。</p><p class="ql-block"><b>教育贡献</b></p><p class="ql-block">陈嘉庚深信“教育为立国之本”,自1913年起,他在故乡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形成了集美学村,培养了大量人才。他亲自选择校址、主持校舍建设、聘请师资,设立文、理、法、商、教育等五院十七系,为海内外培养高等人才。即使在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他也坚持办学,拒绝外国财团的停资要求,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p><p class="ql-block"><b>爱国情怀与社会活动</b></p><p class="ql-block">陈嘉庚积极参与爱国活动,1909年结识孙中山,翌年参加同盟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并担任主席,筹集大量资金支援祖国抗战。</p> <p class="ql-block">嘉庚公园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学村的东南海滨,是为了纪念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而建。公园占地超过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500平方米,于1994年竣工,并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嘉庚公园内有多个著名景点,包括游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陵墓等。公园的环境优美,融合了中国式的庭院风格,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此外,公园内还有陈嘉庚纪念馆,展示了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让人深刻感受到他的伟大贡献。</p><p class="ql-block">公园内还有多个打卡点,如鳌亭、命世亭、尊师重教荣誉碑等,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嘉庚公园不仅是一个纪念陈嘉庚先生的场所,也是一个集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是想感受历史的厚重,还是欣赏自然的美景,嘉庚公园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碑身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集美解放纪念碑”7个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b>万婴之母林巧稚塑像</b></p><p class="ql-block">林巧稚,女,汉族,1901年12月出生,无党派人士,大学学历(博士学位),福建厦门人,生前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她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上世纪30年代,研究胎儿宫内呼吸窘迫、女性生殖道结核;40年代,研究滋养细胞肿瘤和其他妇科肿瘤;50年代,提出和组织北京地区大规模的子宫颈癌普查普治,成功诊治新生儿溶血症;80年代主持编纂《妇科肿瘤》。她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孩子,筹建了北京妇产医院,为我国妇产科学界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接班人。先后获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p> <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18日<b>南顺鳄鱼园。</b></p><p class="ql-block">南顺鳄鱼园位于厦门市集美区龙舟池畔,是一个以鳄鱼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南顺鳄鱼园与泰国北榄鳄鱼湖合作,于1996年初动工兴建,2000年元月首期工程基本完成并向社会开放。历史背景和合作项目</p><p class="ql-block">南顺鳄鱼园与泰国北榄世界最大鳄鱼湖合作,第一期工程于1999年初建成并向社会开放。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期扩大工程,包括泰国鳄鱼博物馆、泰国民俗工艺品馆、泰国鳄鱼观赏区、观海茶座休闲区和世界各地鳄鱼观赏区等。</p><p class="ql-block">景点特色和游客活动</p><p class="ql-block">南顺鳄鱼园内有多个观赏池,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鳄鱼,包括非洲尼罗河、刚果河的鳄鱼,南美洲亚马逊河和奥利诺科河的鳄鱼,北美洲密西西比河的鳄鱼,大洋洲新几内亚的鳄鱼,以及中国长江扬子鳄和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印尼苏门答腊等地的鳄鱼35。游客可以观看鳄鱼表演、参观鳄鱼博物馆、购买鳄鱼制品等。此外,园内还有各种设施供游客休息和娱乐。</p> <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28日。</p><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名为“<b>桃李芬菲</b>”,位于集美鳌园内, 风景优美。雕塑由多个人物形象组成,生动地展现了教育或师生关系的和谐画面。 雕塑特点:底座上刻有“桃李芬菲”四个大字, 寓意教育的丰硕成果和对学生的深切期望。背景中,传统的中式建筑与高大的棕榈树相映成趣,增添了艺术氛围。 </p><p class="ql-block">象征意义:该雕塑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崇高致敬,也是对教育成就的热烈庆祝,象征着知识的传承与智慧的火花在这里璀璨绽放。</p> <p class="ql-block"><b>厦门集美中学</b>,系陈嘉庚先生于1918年创办,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是一所历史悠久、业绩辉煌的学校,被誉为“中国名校”。</p><p class="ql-block"><b>历史背景与基本信息</b></p><p class="ql-block">集美中学的前身是1918年创办的私立集美学校,1920年定名为“福建省私立集美学校”,1938年改为“私立集美联合中学”,1939年正式命名为“私立集美中学”,1962年更名为“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学校现有浔江校区初中部、侨英校区高中部和后溪校区高中部,共有121个教学班,6000多名学生,472名教职工。</p><p class="ql-block"><b>学术成绩与师资力量</b></p><p class="ql-block">集美中学是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也是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学校享有“侨生摇篮”的美誉,培养了大量优秀学子,包括两院院士、艺术大师和杰出导演等2。学校现有教职工472人,其中新引进的人才享受生活补贴、安家补贴、租房补贴和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p><p class="ql-block"><b>校园环境与设施</b></p><p class="ql-block">集美中学位于风景胜地,校园建筑中西合璧,古朴大气,享有“中国最美学校”之称。学校提供优质的住宿和餐饮服务,生活设施齐全,交通便利,位于厦门地理中心,周边高校云集,经济增速快,人口增长多。</p> <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11日<b>越秀公园</b>。</p><p class="ql-block">越秀公园是广东省广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羊城八景之一,被评为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最具中华文化特色旅游风景名胜区、最美中国•绿色生态、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景区。</p><p class="ql-block">越秀公园主体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是广州客家山歌、咏春拳、越秀山故事等非遗项目的重要传承传播阵地。</p><p class="ql-block">园内有清代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或“楚亭”)视为广州的雏形。园内还有镇海楼、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碑、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等景点。</p><p class="ql-block">公园所处区域,自元代以来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2006年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b>五羊雕像</b>位于广州越秀公园内,是广州市的标志性雕塑,象征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五羊雕像由130块花岗岩雕刻而成,高11 米,体积为53立方米,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五只形态各异的羊。 </p><p class="ql-block">五羊雕像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周夷王时期,有五位仙人骑着五只口含谷穗的羊飞至广州,将谷穗赠予当地人,祝愿此地五谷丰登。仙人升空后,羊化为了石头,广州因此变得富饶。这个传说不仅为广州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也成为了五羊雕像的创作背景。 </p><p class="ql-block">五羊雕像不仅是广州市的标志,也是“羊城"名字的由来。雕像中的五只羊各有特色:主羊昂首远眺,口衔谷穗,显得雄浑有力;其余四羊或嬉戏,或吃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这座雕像不仅是城市的象征,也是市民和游客喜爱的拍照打卡点,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12日<b>广州陈家祠</b>。</p><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落成,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陈家祠堂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4。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p><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是岭南传统建筑的代表,也是广府文化中祠堂文化的具象体现,是广州市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是观众了解广州、了解广府传统建筑艺术的必备打卡地。陈家祠堂是广州市的文化旅游景点,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也是以陈家祠为馆址建设。</p><p class="ql-block">1988年,陈家祠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p><p class="ql-block">;2002年,陈家祠堂被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2008年,以陈家祠堂为馆址建设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3月,陈家祠堂入选广州市文明旅游示范单位。</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里石头做的满汉全席。</p> <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12日,<b>广州沙面</b>。</p><p class="ql-block">广州沙面别名“拾翠洲”,沙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东西长约862米,南北宽约287米,面积为0.3平方千米。沙面曾是广州的重要商埠,岛内设立过个国家领事馆,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被称为“露天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在1859年前,沙面岛多为渔民聚居,是国内外通商及抵御外敌的要地。</p><p class="ql-block">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面正式开展租界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封闭的地方,1861年,沙面相继沦为英法两大势力租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形成较完整的建筑街区。1941年末,汪伪政府接管沙面英法租界,至1946年,沙面正式成为广州市辖区。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波兰、越南等周边国家相继在沙面成立外事机构,1959年,周总理视察沙面,指示保护沙面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沙面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岛内有古树名木共137棵,其中古樟树主要分布在沙面北街、沙面大街等。</p><p class="ql-block">沙面整体呈现“三横五纵”格局,建筑风格以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等为主,景区内主要景点有海关馆舍旧址、广东外事博物馆、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基督教沙面会堂等。</p><p class="ql-block">沙面是著名的历史文化风景区。</p><p class="ql-block">1992年,沙面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区。1996年,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沙面历史文化街区被广州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p><p class="ql-block">2020年4月,沙面历史文化街区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13日广州黄花岗地铁站。</p> <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13日,<b>黄花岗72烈士墓</b></p><p class="ql-block">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中牺牲的72位烈士而建。这座墓园不仅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遗址之一。</p><p class="ql-block"><b>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起义,史称“三·二九”起义。起义失败后,许多革命党人牺牲,尸体暴露街头。潘达微冒死收集烈士遗骸,将其安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改名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p><p class="ql-block"><b>建筑特色</b></p><p class="ql-block">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绿化面积占90.57%,园内古树名木众多。墓园的主要建筑包括正门的“浩气长存”牌坊、七十二烈士之墓、纪功坊等。正门牌坊长31米、宽3米、高13米,门额上以花岗石镌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贴金大字。纪功坊由72块青石垒成,坊上屹立着自由女神像,象征着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理想。</p><p class="ql-block"><b>文化意义</b></p><p class="ql-block">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不仅是广州起义烈士的安息之地,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墓园内集中了辛亥革命时期重要人物手书碑刻,如孙中山、章炳麟等。此外,园内还有冯如、邓仲元、杨仙逸等著名人物的墓地,进一步丰富了其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b>现状与保护</b></p><p class="ql-block">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2023年2月,再次入选“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墓园不仅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还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浮雕墙。</p> <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13日<b>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b></p><p class="ql-block">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旧址原为番禺学宫(孔庙),始建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p><p class="ql-block">农讲所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共产党人彭湃等倡议,以国民党名义开办的。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在广州共举办了六届农讲所,前后培养了754名农民运动干部。其中,第一届和第五届农讲所的主持人都是彭湃。第六届由毛泽东任所长。习所。</p><p class="ql-block">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旧址原为番禺学宫(孔庙),始建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p><p class="ql-block">农讲所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共产党人彭湃等倡议,以国民党名义开办的。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在广州共举办了六届农讲所,前后培养了754名农民运动干部。其中,第一届和第五届农讲所的主持人都是彭湃。第六届由毛泽东任所长。</p> <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13日<b>广州中山纪念堂</b></p><p class="ql-block">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 </p><p class="ql-block">广州中山纪念堂具有以下特点和意义: </p><p class="ql-block"><b>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b> </p><p class="ql-block">广州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坐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p><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堂的原址曾经历多次变更,最初为清代抚标箭道、督练公所,辛亥革命后成为督军署,孙中山在1921至1922年期间在此设立总统府45。 </p><p class="ql-block"><b>建筑特点</b>: </p><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占地1.2万平方米,高52米,是一座八角形古宫殿式建筑。它采用钢桁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 </p><p class="ql-block">堂顶镶盖宝蓝色的琉璃瓦,瓦面分高低四层,层层飞檐出卷,气势恢宏。 </p><p class="ql-block">大堂内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富丽堂皇,体现了中西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14日<b>广州摩星岭。</b></p><p class="ql-block">摩星岭位于白云区同和街道白云山风景区内,海拔 382 米,是白云山三十多座山峰之最高峰。因其高耸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可远望摩天上星辰之意,故名。原名碧云峰,宋代至于明代称为第一峰,清康熙年间始称“摩星岭”。摩星岭牌坊有朱德元帅手书“锦绣南天”。山体以石英岩为主。山顶基岩裸露,土壤以红壤为主,南北走向。山林植被茂盛,覆盖率约 90%。</p> <p class="ql-block"><b>摩星岭顶峰</b>。</p><p class="ql-block">摩星岭是中国香港香港岛最西端的一个小山丘,海拔260米(853英尺),位于坚尼地城以南,也代表香港岛西面的尽头。摩星岭毗邻大小青洲,两者被疏磺海峡相隔着。摩星岭的英文名字Mount Davis以香港第二任香港总督戴维斯命名。在摩星岭可饱览香港岛西边的美丽海景,除了可看到在硫磺海峡对面的大小青洲外,亦可眺望到南丫岛、长洲、大屿山、坪洲、周公岛和大小交椅洲等等离岛,亦可远远地看到青马大桥,而且也是一个观赏日落余晖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摩星岭是香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因为近海的地段建满了富豪的巨宅:周启邦夫妇、赵世曾等多位世家子弟的居所都在这里。然而,在富豪的巨宅附近却是曾用作拘留所的“白屋”,山腰却曾经是平房区(已清拆的公民村),山脚沿海旁一带亦曾经是大量的木屋区(如海旁村、福源村等等),但亦已在清拆公民村前清拆了,而现时在原址已开凿了一个深入摩星岭山体内的洞穴所做成的港岛西废物转运站。山顶有警察通讯站及赛马会摩星岭青年旅舍,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遗留下来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广州路牌。</p> <p class="ql-block"><b>广场北京路。</b></p><p class="ql-block">北京路,原名永汉路、汉民路,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境内人行道路、一级公路,为古代广州城的中轴线。</p><p class="ql-block">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南海郡尉任嚣在今北京路北段财厅前一带筑番禺城,北京路一带在唐代以前是河涌和低洼地带。</p><p class="ql-block">唐代至南汉,以北京路为中轴线的城市格局逐渐形成。元代,广东行中书省设在北京路东侧。明、清两代,布政使司署建在今北京路与中山五路的丁字路口。辛亥革命后,永清大街改为永汉街。1936年,永汉路改为汉民路。20世纪50年代初,复名永汉路1966年8月25日,永汉路正式改名为北京路。</p><p class="ql-block">北京路起于广卫路,止于沿江中路;全长1426米,宽度为18.8—24.2米,大致为南北走向,其中大部分为人行道路,车道设计为双向三车道、双向两车道、单向三车道。</p> <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15日<b>石室圣心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广州圣心大教堂,又称之为“石室”,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旧部前56号,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教堂建成。</p><p class="ql-block">广州圣心大教堂建筑面积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教堂造型挺拔,内部空间深远,细部做工精美,高耸的塔楼,巨型的柱束,屋顶的尖拱以及花窗棂最具特色,是东南亚唯一一座用花岗岩石砌成、保存比较完整的“哥特式”大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广州圣心大教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16日<b>广州从化白回归线标志塔</b>。</p><p class="ql-block">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从化区太平镇太平村,具体位置为北纬23°26’28”44,东经113°28′56.1612。这座标志塔距离广州仅有42公里,是世界上南北回归线上最高、规模最大的标志塔之一。</p><p class="ql-block"><b>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b></p><p class="ql-block">标志塔建成于1985年,总高度为30.4米,采用混凝土和花岗岩混合结构2。塔身形状似腾空飞跃之火箭,塔高23.5米,与北回归线纬度相一致2。塔顶有一个象征太阳的铜球,直径为120厘米,由26块6毫米厚的铜板贴制而成1。塔身正面刻有贴金的“北回归线标志塔”7个大字,四周有显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的4个羽翼,东、南、西、北各有1个拱门供游客进入。</p><p class="ql-block"><b>自然和文化意义</b></p><p class="ql-block">每年夏至日的12时26分,太阳直射光线会穿过塔顶的圆孔,形成“立杆无影”的奇观1。标志塔四周环境优美,植物资源丰富,共有73科206种植物,其中栽培植物4种。公园内负离子浓度高达1500个/m³,空气清洁度极高1。此外,标志塔不仅是地理学上的重要标志,也是游客体验自然奇观和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b>旅游信息</b></p><p class="ql-block">标志塔占地面积1024平方米,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到太阳直射的奇观,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1。公园内还设有北回公园,由当地政府划拨的土地兴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20日<b>深圳“世界之窗”</b>。</p><p class="ql-block">深圳世界之窗,是大型文化旅游景区、缩微景区,也是一个把世界奇观、历史遗迹、古今名胜、民间歌舞表演融为一体的人造主题公园。该景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深南大道9037号,占地48万平方米,由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p><p class="ql-block">1991年7月,深圳世界之窗开始动工;</p><p class="ql-block">1994年6月18日,建成开园。</p><p class="ql-block">深圳世界之窗景区分为世界广场、亚洲区、美洲区、非洲区、大洋洲区、欧洲区、雕塑园和国际街8个主题区,分别展示了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凯旋门、意大利比萨斜塔、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等一百多个世界著名的文化景观和建筑奇迹,各个景点分别以1:1、1:5、1:15等不同比例仿建。</p><p class="ql-block">深圳世界之窗以弘扬世界文化为宗旨,搭建起了跨文化交流桥梁。</p><p class="ql-block">1997年,深圳世界之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是第一个在全国旅游景区中率先获得此殊荣的景区。</p><p class="ql-block">2007年,深圳世界之窗率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15年,亚太地区主题公园20强榜单中,深圳世界之窗以360万的游客量位列亚太地区主题公园第14位。</p><p class="ql-block">2020年6月18日,深圳世界之窗开业26年,已经接待中外游客8000万人。</p><p class="ql-block">2023年1月21日至23日,世界之窗三天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创同期历史新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世界之窗”部分景点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美国尼加拉瓜大瀑布。</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俄罗斯华西里伯拉仁诺教堂</b></p><p class="ql-block">这个教堂是俄罗斯华西里伯拉仁诺教堂,也称作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p><p class="ql-block"><b>位置与外观</b>:它位于俄罗斯莫斯科的红场上, 以其独特的洋葱头形圆顶而闻名。这些圆顶色彩斑斓,每个都有不同的颜色和图案,象征着不同的宗教意义和历史事件。 <b>历史背景</b>:教堂建于1555年至1561年间,是伊凡雷帝为了纪念俄罗斯的胜利和基督教的胜利而建造的。 </p><p class="ql-block"><b>建筑结构</b>:教堂拥有九个主要圆顶和五个钟楼,钟楼象征着五旬节的五个语言。内部装饰华丽,宗教图案和壁画丰富。 </p><p class="ql-block"><b>文化意义</b>:作为俄罗斯东正教的重要象征,华西里伯拉仁诺教堂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莫斯科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此外,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的市立公园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理石拱门内约翰·施特劳斯拉小提琴的金色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b>约翰·施特劳斯</b>生平: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899年6月3日逝世。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是维也纳圆舞曲的代表人物。 </p><p class="ql-block"><b>音乐成就</b>: </p><p class="ql-block">创作了超过500首作品,包括168首圆舞曲,如《蓝色多瑙河》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和《春之声》。 </p><p class="ql-block">1870年后转向轻歌剧创作,代表作包括《蝙蝠》和《吉普赛男爵》。 </p><p class="ql-block">影响力:他的圆舞曲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核心曲目,对欧洲轻歌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b>狮身人面像</b>是埃及文化遗产,位于埃及吉萨的金字塔墓区,头像一部分说是古埃及法老哈夫拉按自己的肖像塑造,</p><p class="ql-block">也有观点认为是雷吉德夫根据父亲胡夫的肖像建造。</p><p class="ql-block">此像高20米,长57米,若算上两个前爪则全长72米。面部长约5米,宽4.7米,鼻子长1.71米,嘴大2.3米,1.93米。它头戴“奈姆斯”皇冠,两耳侧有扇状的“那姆斯”头巾下垂,前额上刻着“库伯拉”(即:眼镜蛇)圣蛇浮雕,下颌有帝王的标志--下垂的长须,脖子上围着项圈,鹰的羽毛图案打扮着狮身。</p> <p class="ql-block"><b>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b>,俗称美国总统山、美国总统公园,是座位置在南达科他州基斯通附近的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纪念公园(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Memorial)。公园内有四座高达60英尺的美国前总统头像,从左到右依次分别为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和亚伯拉罕·林肯,这四位总统被认为代表美国建国150年来的历史。整个公园占地面积1278英亩,最高处海拔为5725英尺。 公园由美国内政部下属的一个分局--国家公园管理局进行管理,每年能吸引大约两百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p> <p class="ql-block"><b>2015年1月20日明斯克航空母舰。</b></p><p class="ql-block">明斯克号航空母舰,是苏联海军1143型航空母舰的二号舰,是苏联海军发展的第二代航空母舰和第一级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第一级搭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航空母舰。</p><p class="ql-block">明斯克号航空母舰除搭载有舰载机外,还装备了具备反舰、防空、全方位反潜、强大火力打击能力的舰载武器,单舰战斗力强大,对护航舰艇的依赖性较小,主要使命是执行编队反潜和制空、防空任务,担任编队指挥舰,实施空中侦察和警戒,攻击敌航母编队和水面舰艇,并为其它水面舰艇和潜艇提供反舰导弹超视攻击、中继制导或目标指示,支援两栖作战,实施垂直登陆等。</p><p class="ql-block">明斯克号航空母舰以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命名,于1972年12月28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建造,1975年9月30日下水,1978年9月27日服役。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继承该舰,但由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实力不足,于1992年5月30日退役。1995年底,明斯克号被韩国大宇重工集团买下,但后来于1998年8月被中信买进后,并被改建成军事主题公园,即深圳明思克航母世界。1998年8月31日明斯克号落户盐田区沙头角,打造世界级航母公园。2013年1月,大连永嘉集团买下明斯克号航母,次年该集团与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现苏锡通科技产业园)签订航母旅游度假区投资协议。2016年,明斯克号航母由深圳“转会”至南通,停靠苏通大桥北翼西侧。</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6日16时许,明斯克航母在拆除改造时发生火灾。</p> <p class="ql-block">像不?</p> <p class="ql-block">15年1月21日<b>锦绣中华·民族村</b>。</p><p class="ql-block">深圳锦绣中华和深圳民族文化村是两个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003号的景区,它们都是深圳华侨城集团旗下的重要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b>锦绣中华</b></p><p class="ql-block">锦绣中华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实景微缩景区,占地四百五十亩,分为锦绣中华和民俗文化村两部分。景区内的82个景点均按中国版图位置分布,大部分按1:15的比例建造,生动再现了中国各地的著名景点,如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12。景区内有五万多个陶艺小人,展示了中国各地的古建筑、山水名胜和民居民俗12。此外,锦绣中华还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如实景战马秀《大漠传奇》和歌舞表演《龙凤舞中华》等,为游客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p><p class="ql-block"><b>民族文化村</b></p><p class="ql-block">深圳民族文化村是中国第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占地20多万平方米,内有27个村寨4。这些村寨按照中国各民族的风貌建造,展示了各民族的民风民情和民俗文化。景区内有民族风情展示、歌舞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等活动,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4。此外,民族文化村还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进一步体现了其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b>天安门广场</b>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它北端矗立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南端则是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东西两侧分别为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广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朝永乐年间,最初作为紫禁城的南大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此举行开国大典,使其成为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象征。广场上常举行重大活动,如国庆阅兵、新年联欢晚会等,是北京的地标,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b>八达岭长城</b>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距市区60余公里。它地势险要,建筑雄伟, 是万里长城中保持最完整、开放最早、最受人关注的长城景区之一。作为明长城的精华,八达岭长城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燧四部分组成,沿山脊建筑,随山势曲折起伏,气势磅礴。 八达岭长城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不仅是护卫京城的重要门户,素有“北门锁钥"之称, 还见证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兴衰。在明代,八达岭长城是重要的军事要地,包括了关城、城体及敌台、墙台、烽火台等防御设施,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p><p class="ql-block">此外,八达岭长城的景观也十分壮观。站在长城的峰顶上,可以极目远朓群峦耸立,连绵不断。 西望怀来盆地绿茵萋萋,南眺北京城,气象万干。这使得八达岭长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累计接待了中外游客近2亿人次,并接待了众多世界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世界风云人物。</p> <p class="ql-block"><b>北京颐和园</b>。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颐和园的具体介绍如下: </p><p class="ql-block"><b>前身与历史</b>: </p><p class="ql-block">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p><p class="ql-block">年(1750年),后在咸丰十年(1860年) 被英法联军烧毁。 </p><p class="ql-block">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挪用海军经费等款项开始重建,并于两年后取用今名, 作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所1。 ·规模与构成: </p><p class="ql-block">颐和园占地3.009平方千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全园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 ·园中分布着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二十余处,古建筑三千余间,古树名木一千六百余株。的设计巧妙,融合了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的精髓。</p><p class="ql-block"><b>主要功能与区主要功能与区域</b>: </p><p class="ql-block">颐和园不仅是一座皇家园,还承担了重要的政治功能,是清朝皇帝处理政务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p><p class="ql-block">按照功能可划分为三个板块:皇帝办公区如仁寿堂等,皇帝家属生活区以乐寿堂为核心,休闲娱乐区则包括昆明湖、十七孔桥等著名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北京天坛</b>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p><p class="ql-block">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天地坛”, 是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成为专门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天坛占地面积约273公烦,主要由春季祈祷丰年的“祈谷坛”、冬至日祭天的“圜丘坛"、皇帝祭祀前居住的斋宫,以及演习祭祀礼乐的神乐署四大古建筑群组成。 </p><p class="ql-block">天坛的建筑布局严谨,结构奇特,装饰瑰丽,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主要建筑祈年殿,宏伟壮观,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也是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p><p class="ql-block">此外,天坛还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重要场所。每年皇帝都会在此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上苍保佑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因此,天坛也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实物,是中国祭祀建筑杰出的范例,极具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b>侗族风雨桥</b>,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拔地而起。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苗寨喜欢依山而立,侗寨则大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竹蔑桥等。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坐落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马安寨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这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其结构以桥墩、桥身为主的两部分。墩底用生松木铺垫,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上盖起瓦顶长廊桥身。桥身为四柱抬楼式建筑,桥顶建造数个高出桥身的瓦顶数层飞檐翅起角楼亭、美丽、壮观。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兽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b>西藏布达拉宫</b>。</p><p class="ql-block">中国西藏拉萨的宫堡式建筑、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世界十大最美历史遗迹,中国十大遗址,中国十大壮观古建筑,中国十大著名佛门圣地。</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布达拉宫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主持兴建,建于631年,后随着吐蕃王国解体,其因天灾人祸而遭严重破坏。</p><p class="ql-block">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重建布达拉宫,往后不断扩建逐至形成现之规模。</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按佛教坛城布局设计建造,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是集宫殿、灵塔殿、佛殿、行政办公机构、僧官学校、僧舍等诸多功能共计1267间房舍的大型宫堡式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建筑主体工程有白宫和红宫两大系统,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施政和生活起居之所,红宫是宗教活动场所和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供奉之地,白宫围绕红宫的建筑形制,体现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p><p class="ql-block">1959年以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布达拉宫的维修及保护,常年会拨发维修经费,并于1988年、2001年进行了两期的维修。</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94年,布达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建筑及宫藏文物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b>江西南昌滕王阁</b>。</p><p class="ql-block">南昌滕王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 </p><p class="ql-block">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它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为1985 年(另有说法为1989年)重建,但其主体建筑依然保留了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建筑, 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整体建筑宏伟壮观。 </p><p class="ql-block">滕王阁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王勃在前往交趾探望被贬职的父亲途中,路过洪州(今南昌),在滕王阁上即兴创作了这篇干古绝唱。《滕王阁序》以其生动的描绘《滕王阁序》以其生动的描绘和优美的文字,展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深厚文化底蕴,使得滕王阁名扬天下,成为了文人墨客竞相登临和吟咏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b>山东孔庙</b>,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是祭祀孔子的圣地,也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历史背景:山东孔庙始建于周公旦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与扩建,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这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中国古代学术的重要场所。 建筑特色:孔庙采用中国古代宫殿式和祠庙式建筑风格,大成殿、文庙、明伦堂等主要建筑相互呼应,构成完整的建筑群,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p><p class="ql-block">文化活动:每年,山东孔庙都会举行多次大型祭祀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同时,这里也是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和文人。 旅游价值: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山东孔庙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还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敦煌莫高窟</b></p><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 </p><p class="ql-block">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12345。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p><p class="ql-block">莫高窟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壁画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以及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等,数量之多、 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雕塑方面,莫高窟的彩塑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p><p class="ql-block">此外,莫高窟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1。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5。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充分说明了其具有全世界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地位。</p> <p class="ql-block"><b>“锦绣中华”中的云南石林母子偕游</b>。</p><p class="ql-block">母子偕游:在外石林,一高一矮两座石峰,犹如母子二人,手牵着手向北游去。石峰造型逼真,脸庞、服饰均清晰可见。母亲盘着高高的发髻,昂首挺胸,身后跟着孩子,两人正在兴致勃勃的游石林呢……</p><p class="ql-block">石林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国际上称为“喀斯特地貌”。 </p><p class="ql-block">石林是由石灰岩受到溶蚀、风化以及生物等外力作用,经过漫长的时间和复杂的地质过程形成的干奇百怪、鬼斧神工的石头森林。以下是关于石林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b> 1.地理位置与分布</b>: </p><p class="ql-block">石林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是云南省的一个著名自然景观。 </p><p class="ql-block">除了云南石林,中国还有其他地区的石林景观,如鞍山千山石林等,但云南石林是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最高的。</p><p class="ql-block"><b> 2.地貌特征与景观价值</b>: </p><p class="ql-block">石林地区喀斯特地貌面积达1100多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350平方公里,是国家级5A 级景区。</p><p class="ql-block">石林内石峰林立,形态各异,有的拟人、 拟物,栩栩如生,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地奇观。 </p><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蕨类植物和多种种子植物,以及丰富的脊椎动物资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p><p class="ql-block"><b> 3.石林的形成历史</b>: </p><p class="ql-block">石林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两亿七千万年以前,当时这一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高山隆起,海水退去, 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石林。</p> <p class="ql-block">这是云南石林的“母子揩游”。</p> <p class="ql-block"><b>龙门石窟</b>是中国著名的石刻艺术宝库和世界文化遗产。 </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的伊河两岸,青山绿水,景色宜人。它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与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和甘肃麦积山石窟齐名。龙门石窟占地面积广阔,现存窟龛数量众多,造像精美,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这些石窟和造像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艺术造诣,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 历经多个朝代的连续营造,历时长达400余年之久。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北魏和盛唐两个造像的高潮阶段,绝大多数的窟龛和造像都源于这两个时代。北魏时期的洞窟以古阳洞、宾阳中洞等为代表,反映了北魏王朝举国礼佛的历史情态; 而唐代则以卢舍那大佛等为代表,展示了唐代佛像艺术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在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瞩目的文化遗产之一。此外,它还荣获了多项国家级荣誉,如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5A级旅游景区等,成为了国内外游客争相游览的文化名胜。</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群。 </p><p class="ql-block">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距今约有1500年的历史。它位于恒山磁窑峡(亦称金龙峡)翠屏峰西侧,距离地面高约60米,文物建筑物面积为472平方米。悬空寺的建筑特色主要表现在其“悬、奇、巧"三个方面。整座寺庙仿佛悬挂在悬崖峭壁之上,仅依靠十几根看似颤颤巍巍的木柱支撑,实则通过巧妙的力学原理和横梁结构,实现了稳固的支撑。这些横梁选用质地坚硬的铁杉木,通过桐油长时间浸泡后,具有防腐作用,再插入石孔中,形成了稳固的支撑体系。 </p><p class="ql-block">悬空寺不仅建筑独特,还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文化元素。这使得它成为一处集建筑学、美学、多元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游客来到悬空寺,不仅可以欣赏到其壮观的建筑风貌,还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b>纳西族</b>中国少数民族之一。</p><p class="ql-block">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p><p class="ql-block">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p><p class="ql-block">纳西族中家族组织普遍存在,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泸沽湖地区纳日人(摩梭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纳西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纳西族的人口数为323767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西<b>飞虹塔</b>,是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洪洞县的广胜寺景区内,其前身是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年)的阿育王塔,即佛祖舍利塔,唐大历四年(769年)扩建。明正德十年(1515年)重建,现塔为明嘉靖六年(1527年)建成,明天启二年(1622年)塔身加装琉璃。</p><p class="ql-block">飞虹塔为楼阁式塔,琉璃塔,呈八角形共十三层,塔通高47.31米,全部由砖砌而成,十字歇山顶。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全塔的琉璃贴面反映了山西民间高超的琉璃烧造技艺和智慧结晶,为中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飞虹塔是央视86版《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唐僧扫塔的拍摄场地。</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包含飞虹塔在内的广胜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8月,经世界纪录认证官方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审核,该建筑被确定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b>福建马祖庙(</b>通常称为妈祖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它主要供奉海神妈祖,是渔民和航海者的保护神。 庙宇建筑风格充满中国传统特色,规模各异, 从家庭小庙到大型宫观式庙宇均有。庙内设有妈祖神像及神龛,周围可能还有其他神灵或祖先的供奉。 </p><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马祖庙会举行盛大祭祀活动,吸引众多信徒前来。此外,它也是游客了解福建文化和妈祖文化的重要窗口。 </p><p class="ql-block">马祖庙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中心,更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值得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15年2月19日春节在哥哥年过年。</p><p class="ql-block">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分开拍摄的各种组合照。</p> <p class="ql-block">15年2月20日我们在昆明。</p> <p class="ql-block">15年2月21日。洱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