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兵团知青小插曲

享受大自然186136311

<p class="ql-block">  近日在朋友家闲聊,几个人都是海南兵团的知青,同在海南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属下的三个团,当谈及知青几十年后回返农场探望时,其中一位林姓知青说了 一件让我有点诧异的事儿,说到他们几个知青返回农场时,接触到当地黎族百姓,他们对当年知青没有好感,甚至怀有敌意!原因是当年大规模砍芭烧山开荒,把他们许许多多的木棉树都砍光了!那些没有在开荒范围内的木棉树,也由于木棉每年开花结果的花絮可以用来做枕头,所以每到开花结果的季节,被知青们整棵树砍伐摘果取棉絮,以至木棉树几乎绝迹。造成这样的后果,当然与生产建设兵团在那个年代权力不可一世有关。当年国家号召大规模种植橡胶树的势头不可阻挡,否则上岗上线!老百姓属于弱势群体怎么吱声?当然与知青随意砍伐而没有任何人阻止有关。</p> <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农场没有什么木棉树,后来知道木棉花絮(简称木棉)装入袋子做枕头非常舒服,回家探亲的时候托人到老百姓家里买了一些带回老家,枕头睡了很久还在用。那么林姓知青所说的事情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他们农场所在的区域山多平地很少,山地多有木棉树,而大量的木棉树每年所产木棉,正是老百姓用于纺纱的最佳原材料,由于被知青大量砍伐,导致木棉已经很难找了,归纳原因当然对知青有恨,因为种一棵木棉树不是一两年可以培育起来的,而且相对这些年农垦农场的橡胶产业放弃,大量橡胶林段几乎被砍伐一空,那个响亮的口号,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年代已成为过去,橡胶林段被私人成包种水果, 甚至许多山头都荒废了,此情此景老百姓看到怎不生气!他们祖辈赖以生存的纺织原生态材料被毁于一旦,这就是触景伤情吧。</p> <p class="ql-block">  查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到,海南黎族同胞确实使用木棉花絮进行纺织。黎族的先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学会了使用木棉纤维进行纺织,展现了他们对木棉纺织技艺的掌握和应用,此外黎族妇女在纺织绣品时,尤其是对木棉的纺织,展现了她们的匠心独运,对我国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黎族作为海南岛的古老居民,其木棉纺织技艺和绚丽的服饰文化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黎族的木棉纺织技艺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工艺水平,还对我国棉纺织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技艺不仅体现了黎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有着悠久的历史。产于海南岛的黎族居住区,《峒溪纤志》载:“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的“黎单”,“黎幕”宋代已远销大陆。“200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海南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以下简称“黎锦技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3月28日在海南省东方市举办的千人织黎锦展示,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多人同时织布”(Most people weaving cloth simultaneously)荣誉称号。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制定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5-2029年)》,旨在健全黎锦技艺保护传承体系,提升保护传承水平,推动产业化发展,并加强国际国内传播。</p> <p class="ql-block">  黎锦技艺传承需大量木棉原材料,而今天生态环境的现状让黎族老百姓,痛恨那个年代知青们毁掉的木棉树是有理由的!知青们在时代的裹挟下所做的事情,在今天看来是毁誉参半呢还是?这并非为知青无顾乱砍伐木棉树辩护,那些行为肯定是错。当然对于海南整个生产建设兵团来说应该属于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另外在那个年代毁掉热带雨林是知青们听从命令的工作!换来大规模垦殖种植橡胶树林有知青们的功劳,听起来似乎矛盾重重,但可以说只是相对于今天橡胶产业的状况而言,谁也没有超前意识想到今天的现状!总之当年生产建设兵团对海南垦殖大开荒种橡胶树,对于黎族同胞造成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这或许就是时代发展中所避免不了的问题吧。</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