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淮安走出的银行家

方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近代史中,从这里走出很多金融巨子,让故乡人引以为豪。近日阅读中国文史出版社《大银行家》一书,现摘录其中几篇文章,分享给朋友们。</b></p> 榜上有名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朱邦献(1883-1932)为淮安踏足中国近代银行界第一人。</b>1906年担任:大清银行总办。曾任盐业银行副总经理。</p><p class="ql-block"><b>《朱立科故居》</b>位于东长街三角桥(原淮安区医院南侧)。</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周作民(1884-1955)1917年创办:金城银行(民国四行之一,全国私营银行位列第一)</b></p><p class="ql-block">曾担任:</p><p class="ql-block">金城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p><p class="ql-block">太平保险董事长兼总经理</p><p class="ql-block">太安丰保险总经理</p><p class="ql-block">联合信托银行联合董事会董事长</p><p class="ql-block">公私合营银行联合董事会副董事长</p><p class="ql-block"><b>淮安区系马桩巷人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谈荔孙(1880-1933)</b></p><p class="ql-block">1919年创办:大陆银行(民国四行之一)担任:大陆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p><p class="ql-block"><b>淮安区城隍庙巷人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顾翊群(1900- 1992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0年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b></p><p class="ql-block">曾任:</p><p class="ql-block">中国农民银行总经理</p><p class="ql-block">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中国首任执行干事</p><p class="ql-block"><b>淮安区城隍庙巷人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五、黄仲元(1929-2018)</b></p><p class="ql-block">美国华资银行第一人</p><p class="ql-block">1973年创办:美国远东国民银行</p><p class="ql-block"><b>淮安区流均马铺人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六、王世桢(1933- )</b></p><p class="ql-block">1987年创办:中国招商银行</p><p class="ql-block">曾担任:</p><p class="ql-block">招商局集团董事</p><p class="ql-block">招商局副总裁</p><p class="ql-block">招商局蛇口工业区董事长</p><p class="ql-block">中集集团董事长</p><p class="ql-block">中国招商银行首任行长</p><p class="ql-block"><b>淮安区龙窝巷人氏</b></p> 一、清未民初的银行家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民国淮安籍银行家与淮安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作者:刘怀玉)</p><p class="ql-block"> 清朝末年至民国年间,中国有三位著名的银行家都来自淮安,他们分别是朱邦献、谈荔孙和周作民。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银行界中的精英人物。</p> <p class="ql-block"><b>△朱帮献故居堂屋走廊房梁雕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朱帮献故居》位于淮安区东长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原区医院南侧)</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朱邦献</b>(1878-1932),字可侯,号虞生。朱邦献的哥哥朱邦伟(1876-1956),字淑侯,号亦奇,<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住淮安城内东长街路东三角桥附近</b>。朱宅对面是何宅,主人何福庚是朱邦献的姐夫,也是罗振玉的表兄。此宅是朱邦献购置赠与其姐的,后还成为我国盐业史研究专家和盐业实业家何维凝的故居。朱邦献与朱邦伟本不是同胞兄弟,朱邦献是朱福昌三子朱占鳌的儿子,朱邦伟是四子朱占勋的儿子。五子朱占科无子,即以朱邦献与朱邦伟承嗣。嗣父朱占科,光绪九年(1883)考中进士,光绪三十年(1904)六月简放至云南,补顺宁府知府。在任年余,即以病辞职归来。光绪三十二年(1906)复奉调至京,从事银行方面工作。光绪二十八年(1902),朱氏兄弟二人都考中了举人,朱邦伟官内阁候补中书,记名军机章京。朱邦献得了个内阁候补中书衔,后赴日留学,以通晓经济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赏识,被举荐到户部供职。光绪三十一年(1905),奉调户部银行。朱邦伟后来也由军机章京进入银行监事,兄弟俩都有较丰富的银行工作经验。</p> <p class="ql-block">盐业银行成立后,袁世凯的表弟张镇芳任经理,朱邦献成为副总经理,全面主持盐业银行工作。1932年朱邦献因病逝世,成为当时金融界一大损失。朱邦献平时故旧子弟得其提携就业者甚众,传言其死有一非正常的原因。淮安金姓经其介绍在盐业银行工作,出了万元的纰漏,朱邦献由此惊吓忧虑而病死,而姓金的却揣款在籍逍遥自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谈荔孙故居》位于淮安区城隍庙巷 汉韩(信)侯祠西侧</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谈荔孙</b>(1880-1933),祖籍无锡,生于江苏淮安。其家族定居于淮安,始于其曾祖父谈炬。其祖父谈寿龄,字晋三、静山,咸丰间贡生。道光末任福兴闸官,咸丰中任马头巡检司巡检,后任里河县丞。以娴熟官府公文事务,进入四川总督吴棠幕府,历保道员,分发四川任夔州府知府。<b>辞官后定居于淮安城内城隍庙巷</b>,卒于1893年9月。静山先生因看透官场腐败,深知国家兴盛全赖人才培育,嘱子孙"不入仕途"。1891年谈氏发起创</p> <p class="ql-block">设"谈氏东文学馆",聘刘鹗、罗振玉等为教员,并专程赴沪延聘日籍教员二人。学员除谈氏子弟外,兼收外姓青年,周作民、陈福颐、路孝忱、林有任等均系该学馆培育过的人才。谈荔孙后创办大陆银行,其子谈光曾,字公远,历任中国大陆商业公司董事兼北京分公司经理、汉口大陆银行经理、后任大陆银行董事、总经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周作民</b>(1884-1955),原名维新,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主持的戊戌维新失败后,恐触时忌,改名为作民。周家原在淮安城内系马桩巷,即淮安府学东侧一条南北向的巷子。周家本武官出身,有个叫周象臣的,官漕标守备。他有三个儿子:周珣、周珩、周瑶,都陆续进了学,成了秀才,侄儿周琦于同治十二年(1873)中了武举,门庭逐渐兴旺起来。老二周珩,字佩玲,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了举人,并在安徽做过一任知县。他就是周作民的父亲。周作民弟弟叫周作屏,后来迁居西长街今区政府北邱家巷内。</p><p class="ql-block">周作民自幼随父读书,打下了良好的国文基础。后</p> <p class="ql-block">转人谈氏主办的东文学馆读书,受教于刘鹗和罗振玉。由于聪颖好学,周颇得罗氏喜爱。1917年,周作民一手创办了金城银行。周作民待人真诚,值得信赖,始终随时代前进。据说在1946年初,他曾在重庆周恩来南开中学一位同学康乃如家中,和周恩来见面"叙叙乡谊"。周作民说他胞弟在淮安,当时淮安已第一次解放,币制不同汇兑不通,想请周恩来转些钱去,说着还真的掏出现钞来。周恩来一口应承,又打趣道:"共产党再穷总还养得起令弟一家,我通知当地人民政府照办就是了。"投桃报李,周作民两年之后便在香港大力资助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民国年间淮安在银行业中,还有一些有影响的人物。比如:朱邦献的妹婿许福晒、女婿胡振名,杨士骧的侄儿杨毓璋以及顾震福的儿子顾翊群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许福晒</b>(1882-1961),字汉卿,是祖父许桂芬的第二个孙子。许桂芬学金粟,一字一香。同治十年(1871)进士,淮安府盐城县人。历官山东数个县的知县,三署临清直隶州知州。光绪十九年(1885)许桂芬辞官归居淮安,久之卒。他曾"捐银数千两,为淮属公车及本邑宾兴费,以资助春秋雨试之士"。许福晒即生于山东,长于淮安,娶朱邦献之妹朱淑芳。解放后,许福晒仍为大陆银行总经理。许福呐以银行家知名,还是知名收藏家。上海博物馆1999年收藏的黄庭坚《小子相帖》、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虞山毛氏汲古阁图》,即其旧藏。此外,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拓十卷《淳化阁帖》修内司本,亦即许福晒所藏潘祖纯跋本,被誉为"许福晒本"。</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胡振名</b>(1901-1982),淮安人,南开大学第一届学生。他五岁即随全家离开淮安去天津定居,就读于南开中学,南开大学政经系毕业。他和周总理是中学同学,一生受到最大的影响便是来自周恩来和南开校长张伯苓。1919年9月25日拍摄的"南开大学开学纪念"的照片上,他和周恩来同在其中。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还曾请这位老同学到西花厅做客。周恩来的进步思想从年轻时便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胡振名长期从事金融业,任天津四行储蓄会经理,盐业银行董事。1952年调北京工作后,在北京定居。他担任过人民银行总行参事等职,1965年退休。</p><p class="ql-block">杨毓璋(1872-1920),字霁川。杨毓璋祖父杨殿邦原为安徽泗州人,因在淮安担任漕运总督,遂家族世代定居淮安城内,并成为晚清淮安城内四大家族之一。杨殿邦育有杨鸿弼一子,但有8个孙子,即长孙杨士燮、次孙杨士普,三孙杨士晟、四孙杨士骧、五孙杨士琦、六孙杨士钧、七孙杨士铨、八孙杨士驰,杨士燮即为杨毓璋的父亲。在其四叔直隶总督杨士骧的帮助下,杨毓璋坐上了天津中国银行行长的交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顾翊群</b>(1900-1992),字季高,是清末翰林顾云臣之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顾震福的儿子。顾震福(1872-1936),字竹侯,号跬园,江苏淮安人。清末民初文字学家、经学家、著名谜家。顾氏一生与灯谜多有缘分,民国时期的著名谜社,他几乎都有参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顾翊群与民国政要合影》上图最右边。</b></p> 二、美国首个华资银行创立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全美华资银行第一人</b></p><p class="ql-block"> 美国远东国民银行创始人<b style="font-size:20px;">黄仲元</b>,原名黄元,淮安县流均乡马铺庄(今马铺村)人,被誉为全美华资银行第一人,他是美国第一家在联邦政府注册的华资商业银行-﹣美国远东国民银行的创办人、美国克莱蒙大学董事。他曾经以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国留学生身份踏上美国土地,一手打造成功"美国华资第一行",并拥有与中国签订的大宗美元合同,曾在1986年被美国联邦中小企业管理局评选为"美国财经界杰出人物"。</p><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初,<b>黄仲元的父亲黄惠田从老家淮安流均前往大都会上海经商</b>,1929年,他出生在上海,家中排行老二。长兄黄海,弟弟黄中。因当时家境较好,黄仲元中学时代曾就读于上海法租界华童公学,因喜爱古典文学和文学创作,且经常赢得老师、同学们的赞许,作品常被公布在校园的墙壁上。到日军占领上海后,要求中国学生改学日文,遭到大家的抵制。那时,教师无心教书,学生也无心读书。而因此,黄仲元的学业开始荒废,最终连大学都没考上,最后只是付费读了花花公子最多的私立教会学校﹣﹣沪江大学的政治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远东国民银行》美国洛杉矶市唐人街</b></p> <p class="ql-block">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华北后,黄仲元跟随父亲黄惠田举家迁往台湾,并转入台湾大学政治系继续读书。次年毕业后,黄惠田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又将黄仲元送往美国俄勒冈州的一所大学深造。</p><p class="ql-block"> 美国俄勒冈州大学实行一年四个学期制,每三个月一学期,中国学生虽都不太习惯这种学制,但黄仲元此时却始了苦学的道路。除了主修银行与货币学,他还选修保险和会计专业。一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拿到学位。而就在此时,他的父亲生意失败,钱财被骗,顷刻之间家庭破产,无力支持他在美国继续读书。之后,他从昔日的少爷变成了在美国生活的一个普通穷人。不得已之下,他来到华人聚居的旧金山去找工作。不过此时经济并不景气,黄仲元敲遍各家的门,也没找到一份工作。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他遇上了一位中国商店的老板,聘请他前往洛杉矶的包装工厂工作。从此,他就在洛杉矶扎下了根。</p> <p class="ql-block">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他先后换了六七个工作,期间又上大学,半工半读。而就在此时,他在学校里认识了来自菲律宾巨富杨启泰的侄女、华裔姑娘杨小姐。正是因为爱情的力量,他更加奋发图强,并转系攻读会计学,还在课余时间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去做兼职。不久,黄仲元和杨小姐结婚。杨小姐祖籍在福建省南部山区,独特的闽南人勤奋理家传统,让她成为了黄仲元的贤内助。杨小姐本人在加州大学钢琴系毕业。他们婚后育有三子,孩子长大后,她又重返大学教钢琴,还被评为南加州十大钢琴教师之一。</p><p class="ql-block">1960年,黄仲元自己开了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第一月只有一个客户上门。进帐也只有50美元。但他并不因此而灰心丧气,仍然是踏踏实实地工作,逐渐建立起信誉和日益广泛的社会联系,一年后,情况始好转,业务兴旺,蒸蒸日上。此时,洛杉矶的华侨很少,他的客户95%不是华人。</p><p class="ql-block">1972年,中美互建联络处之后,香港、台湾和大陆去美的新华侨数量迅速增加。那时,洛杉矶只有一家华资分行,服务能力有限,黄仲元审时度势,看准机会,决心创办一家新型的华资银行。1973年初,黄仲元向联邦政府提出申请,建立全美第一家华资银行。1973年10月,当局核准远东国民银行公开招股。面对年底美国股票市场出现的危机,他好不容易才筹集到了150股,合计150万美元。1974年12月,远东国民银行正式开业。</p><p class="ql-block">远东国民银行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唐人街,它开业伊始只是一间仅有150万美元资金的小银行,到1981年,资产总额达到了6660万美元,存款额达到了3630万美元,信托贷款达2370万美元。到1986年,它的总资产已近3亿美元,为最初资本额的200倍,并连续3年被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列为全美国"绩优健全银行",从而使银行的创办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黄仲元先生成为一位蜚声中外的传奇式人物。在当时,洛杉矶多数华侨只经营一些家庭型小店,经济力量薄弱。因此,银行业务的拓展也十分缓慢,加之雇请的洋人主管根本不了解华人的特性,所以生意艰难。银行开业仅一年半,洋人总经理就挂冠而去了。黄仲元毅然以董事长之职兼任总经理。他深信,外国人能干的事中国人能干,外国人不能干的事中国人也能干。</p><p class="ql-block">他对银行全体职工一再强调,银行是服务行业,客户大多是新来美国的华侨。形势要求银行对他们提供迅速、亲切、周到的服务,以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p> <p class="ql-block">不管是来存款的,还是来借贷的,都要一视同仁,热情服务。他把自己的办公桌干脆搬到柜台前的穿堂内,与广大客户直接接触,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情况。客户需要什么,银行就提供什么。这样,黄仲元的银行就和华人社会打成了一片,在华人社会深深扎下了根。</p><p class="ql-block">在当时,以服务时间来说,全美国没有一家银行星期六上午还营业的,而远东国民银行唯一例外。平时的业务,都争取"当日事、当日毕",必要时就加班加点,给客户很大的方便。以服务内容来说,银行成立了银行交易中心,采用预付利息持照存款和放款的办法,尽快给贷款者解决困难。美国一般银行申请贷款手续繁琐,往往迁延时日。远东国民银行则急客户所急,通常在几小时内即可将手续办好。遇有数目较小,信用较好者,甚至利用10多分钟的电话联系就把问题解决了。此外,远东国民银行除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业务外,还为华人提供财务管理、经济信息、投资计划等咨询服务,并推行可分期偿还借款的租约计划。以服务对象来说,远东国家银行把广大小商家和小储户作为自己的上帝,提出"家庭式的气氛,现代化的经营"的口号,竭力发扬"人情味",使银行成为小商人、小厂主和一般工薪人士之"家",广开服务之门,许多小客户无法在其他银行取得的信用贷款,往往可以在该行获得圆满解决。以服务技术来说,银行在洛杉矶几个交通要道开设"迷你分行",并在香港、纽约、台北、新加坡等大城市设立联络机构,还装置了自动化的现金收支操作机,采取迅速、高效、自动化的营业技术,为客户解决现金借贷问题。服务内容上,远东国民银行成了一个交易中心,采用预付利息、持照存款和放款等优惠服务办法。对于贷款者,尽可能地给予方便。远东国民银行能为客户着想,急客户所急,通常在几小时内,即可将借贷手续办好,使客户十分满意。</p><p class="ql-block">此外,这家银行还推出借款人按利率与之签约,分期偿还。加之它是全美第一家星期六正常办公的银行,为广大客户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从而使这家银行成就斐然,收益效率达到25%,在美国加州所有盈利的银行中排名4。黄仲元银行成绩斐然,与他具有"棋高一着"的银行家风度分不开。通常,银行被认为是"一个当你能够证明你不需要钱,它才会借钱给你的机构"。黄仲元早在1976年就看出了银行界在这方面的"高傲"病,并曾公开批评驳斥了银行界"以资产取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并在自己的远东国民银行着力推行"以才取人"的观念和商业人才,得以发挥其聪明才智,不为一时的困难所逼倒。</p> <p class="ql-block">做法,要求办理贷款人员主动了解客户,以确定贷款的标准,从而帮助了无数的远东国民银行在经营管理上的最根本之处,是时时处处,千万百计为客户的权益着想,它的口号是"一切为了顾客的方便",使银行成为客户生活上和事业上不可缺少的工具。</p><p class="ql-block">黄仲元"以才取人",帮助了商业人才,也使自己在商业界有了更高的声誉。他还以"家庭式的气氛、现代化的经营"作为自己的口号和行动指南。远东国民银行还在洛杉矶的百老汇大街和阿平街之间,建起了新的银行大楼,成为唐人街的商业中心。银行大楼底层的营业面积达到2400多平方米。二楼被开辟为俱乐部,专供商业界人士与客户联谊之用。目前,这家银行还在海外设立办事机构,建起服务网络。</p><p class="ql-block">黄仲元还认为,既然移民来美,就应该参与美国的社会发展。只有这样,作为少数民族的华人才能受到尊重,才有发展的希望。因此,他既扎根于华人社会,又跳出华人的小圈圈,广泛参与美国的社会活动。他曾连续三届被选为南加州一个区的共和党领导成员。而早在尼克松竞选总统时,他就成为了竞选班子成员。里根首次竞选加州州长时,他还担任了里根竞选经费筹委会的成员,从此二人来往密切。</p><p class="ql-block">在里根第二次竞选时,他成为里根的顾问。福特竞选总统时,他是福特在南加州竞选活动的主要领导成员。卡特执政时,他被聘为美国进出口银行顾问。因此,美国的四位总统与他关系密切。从尼克松时代起,他被任命为白宫的国际商约顾问,尼克松、福特、卡特以及里根四任总统,都非常赏识他在国际贸易方面的才能,且他对中美关系的改善,从尼克松访华,到中美正式建交,也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他还向里根总统推荐一些华裔优秀人才进入美国政界。</p><p class="ql-block">黄仲元育有一子二女,长子黄哲伦,是第一个获得美国戏剧最高奖﹣-"托尼奖"的华裔剧作家。长女是大提琴家,已蜚声美国、加拿大乐坛。小女儿继承父亲黄仲元的事业,成为了新一代的女银行家。</p> 三、改革开放中的淮安籍银行家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中国招商银行创始人、首任行长王世桢》</b></p><p class="ql-block">2010年9月2日,"深圳经济特区30年30位杰出人物"评选揭晓,这是深圳市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项重点活动,在社会上影响强烈。当时,共收到网络投票950.5万张,纸质投票176.7万张,手机投票2.8万张,总投票数高达1130多万张。其中,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创始人袁庚、华为总裁任正非、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中国国际海运集团总裁麦伯良、深圳华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光伟、金蝶软件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徐少春、方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熊建明,以及淮安人、招商银行创始人、首任行长王世桢等30位人物入选成为深圳经济特区30年杰出人物。</p><p class="ql-block"><b>王世桢,1933年生于江苏淮安城内龙窝巷</b>,著名企业家、银行家、金融家。曾任招商局集团董事、副总裁、招商局蛇口工业区董事长、中集集团董事长。1987年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并任首任行长、常务副董事长、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是招商银行首任掌门人。王世桢自小在一个商业氛围浓厚的家庭中成长,家中产业"恒益泰"曾是淮安杂货业百年名店,也是民国年间淮安美孚石油代理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恒益秦》淮安区龙窝巷王氏商号</b></p> <p class="ql-block">王世桢195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是教授级工程师,早年就在中国远洋局涉外买船、造船,又在德国、罗马尼亚和香港工作多年,不仅了解国外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且善于从客户的角度,即市场的角度去思考经营。他曾在国内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1995年还获得美国 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 荣誉工商管理博士,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p><p class="ql-block">虽说曾经的王世桢是一位造船工程师,但即便是"半路出家",也不能抵挡他一跃成为一位杰出的银行家和一位真正的实业家。王世桢从创办招商银行并担任首任行长12年,直到今天,他还是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企业家而并非是银行家,但正是因为如此,他用办企业的方法来办银行,与袁庚等人一起,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魄力,创办了中国首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现代化商业银行,也在中国金融史上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符号。</p> <p class="ql-block">王世桢曾经说,创办一家银行,主要是为了打破当时中国金融业改革停滞不前的僵局。从1985年起,作为袁庚在蛇口工业区的最得力的助,王世桢在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大发展,但是国内金融行业的改革却明显有所滞后。他还曾说,就算是在大城市,那些经济发达地区,一个企业想把资金从一个城市拨到另外一个城市,最少也需要近半个月的时间,几乎没有效率可言,银行也没有任何服务意识,这对于用户来说,简直就是痛苦。1984年4月,蛇口工业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企业内部结算中心。随后在1985年8月,又相继成立了蛇口财务公司,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工业区内企业资金管理、调配的种种需求。但是即便方便了企业,但是仍然觉得不足的地方太多。正因为如此,这才萌发了由企业来办一家银行的想法。企业办银行,这在当时的中国来讲,可谓是异想天开,但机遇往往会青睐有准备的人。经过一番努力和准备,以及在中国人民银行、交通部等管理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就在国内金融行业改革明所滞后的情况下,1986年8月11日,国家因为招商局的信誉、作用的高度认可,以及蛇口工业区在对外开放和深圳特区建设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中国人民银行发文同意由招商局独资创办一家地区性银行,这就是招商银行。</p><p class="ql-block">1987年4月8日,注册资本金仅有1亿元人民币的招商银行,在招北十栋蛇口工业区财务公司原址挂牌成立,而就在这栋不起眼的普通办公楼里,仅仅到了第二年,就又走出了另一家中国巨型企业﹣﹣平安保险。王世桢在这里开始了他招商银行首任行长的工作,他在这里的办公室,大小也只有6平方米,银行的首批员工,一共也只有36名,平均年龄不到25岁。</p><p class="ql-block">曾经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王世桢,早年是中国远洋局涉外买船、造船的高级工程师,经他运作的资金曾高达50亿美元之巨,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企业和大银行包括中国银行接触很多。在招行中,虽然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外行领导内行,但却深知"无论是我们创办银行的初衷,还是中央支持我们这个银行的初衷,都是为了探索中国金融改革的路子,试一试,闯一闯。"在王世桢心里,如果仅仅是把四大国家银行那套搬过来,那还是达不到当初开办招行的目的和要求。</p> <p class="ql-block">因此,招商银行虽起初只有招商局一家股东,但却仍然率先接轨国际惯例,组织董事会,并坚持董事会领导和实行行长负责制,彻底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此后,又经1989年、1994年两次增资扩股,招商银行从招商局独资银行一下变成标准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逐步摆脱地区性银行的种种限制,慢慢地,从深圳走向了全国。</p><p class="ql-block">王世桢治行,重点抓"专家路线"和对现代化科技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初,在招商银行还没有轰轰烈烈赚钱的时候,王世桢就已经集中资金、资源,建起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电脑中和培训中心,却一直没有新建办公大楼。拥有如此高的远见,让招商银行在此后逐步领先于同行业,人才、技术优势凸显。王世桢还在银行中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认证,这也为招商银行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招商银行发展至今,王世桢的贡献可谓十分之大。不过他依然认为,招商银行能获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深圳改革开放的良好氛围和优越环境,政府对商业银行的不干预,给了他们发展的最佳环境。</p> <p class="ql-block">1997年,虚岁65的王世桢正式向董事会提交了一份书面辞呈,他谦虚地表示,招商银行需要找一个具有现代理念、学识更好的年轻人来带领招商银行再上新台阶。此后,他将带领招商银行前行的舵盘,交给了他心目中具有现代理念、学识更好的年轻人,以宽广的胸襟和睿智的头脑和眼光,期许招商银行再踏历史新征程。</p><p class="ql-block">作为国内第一家企业法人持股的商业银行,招商银行的创办,被认为是来自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箭在弦上的历史冲动,是来自蛇口得天独厚条件下的一个伟大尝试。王世桢作为招商银行首任掌门人,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招商银行从一开始就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与观念的种种束缚,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率先建立了灵活、高效的现代化管理、经营体制,在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创造了数十个第一,取得了良好的业绩。1999年9月,招商银行启动了中国首家网上银行一网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2007年,招商银行成为自1991年美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颁布以来,首家准入美国市场的中资银行,它也被一些国际媒体看成是中国最有创新精神和最健康、最受尊敬的银行。截至2009年,招商银行与96个国家及地区的1676家海外金融机构保持着业务往来。至今,招商银行在中国大陆110余个城市设有113家分行及943家支行,2330家自助银行。2016年8月,招商银行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39位。</p><p class="ql-block">(作者:张璞)</p> <p class="ql-block">《从淮安走出来的金融巨子大银行家》一书由文史出版社二0一六年出版。本文插图出自该书,相机翻拍后经过适当的光影处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