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时光交汇点中环

博爱老刘

【中环】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中西区,是香港的心脏地带,也是港岛开埠后最早开发的地区,是香港的政治商业中心。 <p class="ql-block">中环大厦如林,酒楼栉比,殖民时期建筑与现代高科技大厦交汇。</p> <p class="ql-block">中环有很多标志性建筑,如中银大厦,曾为亚洲最高建筑的怡和大厦构成香港美丽壮观的城市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中环超级市场和摊贩市场并存,东西文化兼蓄,堪为购物天堂。</p> 中环是香港的时光交汇点,充满历史韵味,见证了香港变迁。 <p class="ql-block">【皇后大道】是开埠建造的第一条马路,西起中西区,东至湾仔跑马地,是连接中西区与湾仔区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皇后大道建于1841年,分皇后大道东、皇后大道中和皇后大道西。大道名是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命名,英文名Queen's Road,应译为女皇大道,误译皇后大道,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皇后大道并无皇宫,却有一间远年历史古庙【洪圣古庙】。</p><p class="ql-block">双层公交车车上看古庙。</p> <p class="ql-block">洪圣古庙位於皇后大道东,1847年前建。这座建基於巨石、依山而筑的庙宇,被现代楼宇包围,显得份外突出。</p> <p class="ql-block">公交车上看中环的公交候车亭。</p> <p class="ql-block">沿皇后大道中步行,是香港历史悠久【中环街市】。</p> <p class="ql-block">第一代中环街市于1895年落成,维多利亚式设计,楼高3层,中央设塔式建筑,于937年拆卸。</p> <p class="ql-block">拥有超过180年历史的中环街市,自19世纪80年代的维多利亚时代起,就一直是香港市民生活重心。</p> <p class="ql-block">经过180年沉淀,如今新中环街市不仅传承了过去的经典,还融入了现代元素。</p> <p class="ql-block">中环街市已从传统菜市场业态转型为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p> <p class="ql-block">繁华都市脉络中,香港街市始终占据一席之地,不仅是交易场所,更是文化社会生活交汇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修复后的中环街市不仅保留了老一辈人对街市的深厚情感,更为现代居民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p> <p class="ql-block">一个镶嵌在国际化大都市金融中心里的百年历史老菜场,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又散发着年轻的活力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两种消费心理,追求高奢时尚,回忆过去,重温旧梦。中环街市,两种心理皆可满足,顶奢购物中心和烟火气十足的街头美食,中环街市牢牢占据了消费心智。</p> <p class="ql-block">中环街市能感受到独属香港的反差魅力。</p> <p class="ql-block">香港中环至半山区有一座闻名世界的行人交通系统【中环扶梯】。</p> <p class="ql-block">沿皇后大道向北步行即可到达电梯起点。</p> <p class="ql-block">据《健力士世界纪录大全》记录,【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是全球最长的户外有盖行人扶手电梯。</p> <p class="ql-block">电梯系统全长800米,垂直差135米,由有盖行人道和天桥、20条可转换上下行方向的单向自动扶手电梯和3条自动行人道组成。</p> <p class="ql-block">系统由恒生银行总行大厦行人天桥为起点,经中环街市,沿阁麟街、荷李活道直至终点干德道。</p> <p class="ql-block">整个旅程需时20分钟,是居民和白领日常往返山上山下的交通系统。</p> <p class="ql-block">系统由香港政府<span style="font-size:18px;">耗资2亿4千万港元</span>兴建,免费使用,每日使用人次约为4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港片《重庆森林》,饰演警察的梁朝伟搭乘自动扶梯上班,女主角王菲从公寓窗口窥视,一抬眸一深情️,成为影史上经典传奇场景。</p> <p class="ql-block">港片《得闲炒饭》,扮演同性情侣的周慧敏和吴君如在自动扶梯上来回多趟,上演恋人间依依不舍的十八相送,成为该片经典浪漫片段。</p> 扶梯系统途经多个景点, <p class="ql-block">包括充满欧陆风情,酒吧与餐厅林立的苏豪区,</p> <p class="ql-block">沿途异域风格酒吧餐厅林立。</p> <p class="ql-block">还有百年历史的香港法定古迹中区警署等。</p> <p class="ql-block">从繁华喧闹的商业区,到充满市井气息的住宅区,电梯在山顶终点停下。</p> <p class="ql-block">宁静古老的建筑群【绽放大馆】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大馆】位于中环荷李活道,建筑群内有旧中区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监狱三处古迹。</p> <p class="ql-block">大馆(原中区警署)建于1864年,是一座古典式建筑,曾是香港结合执法、司法及惩教的重地。</p> <p class="ql-block">2005年12月20日,警队举行告别仪式,原址与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监狱,发展为古迹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2019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最高级别的卓越奖项。</p> 艺术加持的【大馆】旧址,旨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告诉人们: <p class="ql-block">人生之路没有捷径,只有走法律明灯照耀下的光明正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能让坎坷之路化作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p> <p class="ql-block">步入经修复的历史建筑开阔庭院,一窥19世纪末以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馆内有相连的16座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包括前中区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监狱,</p> <p class="ql-block">两栋国际知名建筑师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设计的当代建筑:</p><p class="ql-block">赛马会艺方和赛马会立方。</p> <p class="ql-block">监狱操场对面是大馆当代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强烈对比,形成独属香港的又一个反差美。</p> <p class="ql-block">每栋建筑氛围各不相同。</p> 【域多利监狱】操场, 红砖墙、花岗岩砌成的护土墙, <p class="ql-block">曾经的监狱操场,巧妙融入现代艺术展示。</p> 艺术气息浓厚, 拍照 聊天 颇有趣味 <p class="ql-block">氛围轻松悠闲。</p> <p class="ql-block">开放的E仓虽透着黑色铁窗、白色砖墙的金属和水泥属性,但已是一间咖啡馆。</p> 曾经的牢房中阴暗伤感的氛围, 巧妙为现代艺术所掩饰。 <p class="ql-block">各牢房被打通,牢房内不锈钢小桌椅整齐摆放,有青年在此闲适畅谈,拍趣味照。</p> <p class="ql-block">这份惬意是过去与现在碰撞的产物,勿忘曾经、珍惜当下。</p> <p class="ql-block">B仓D仓,是域多利监狱历史与墙内人真实经历展览。</p> <p class="ql-block">B仓曾是监狱中保安级别最高的囚仓,展出的床架、囚衣、刑具仿制品等再现了当年监狱生活原貌。</p><p class="ql-block">D仓展览主要通过老照片呈现监狱改革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常设展览让参观者倾听到监狱昔日囚犯心声,了解他们出狱前后心路历程和人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前中央裁判司署】</p><p class="ql-block">第一代建筑建于1847年。</p> <p class="ql-block">1913年拆卸重建,1914年落成。</p> <p class="ql-block">【前中央裁判司署】第二代建筑属希腊古典风格。正面宏伟的石柱,庄严肃穆,砌筑有花岗岩护土墙。</p> <p class="ql-block">特设独立通道及地下隧道,以便职员安全押解囚犯进出裁判司署。</p> <p class="ql-block">裁判司署于1979年迁出,先后被香港国际仲裁中心、香港入境事务处的会所及香港警务处的会所使用。</p> E仓旁边的台阶位置曾用作洗衣场所,得名【洗衣场石阶】。 <p class="ql-block">石墙、监狱、洗衣场石阶,多层面的百年建筑群,见证了香港翻天覆地变化,充满故事,提供了一个了解思索这座城市的绝佳窗口。</p> <p class="ql-block">大馆位于中环荷李活道,</p><p class="ql-block">【荷李活道】是香港开埠后兴建的第一条街道。名字与美国好莱坞无关,来自早年荷李活道的冬青树。</p><p class="ql-block">穿过载有冬青树的玻璃护栏廊道。</p> 点一杯咖啡点心,坐在廊道玻璃护栏边,闹中取静观街景倒别有情趣。 <p class="ql-block">下廊道,穿过【云咸街】</p> <p class="ql-block">【云咸街】为双线单程行车,由山上荷李活道至山下与毕打街交界,有家国际连锁式百货店马莎百货。</p> <p class="ql-block">【毕打街】是为纪念香港首位船政司汤马士.毕打命名。</p> 从云咸街经【下亚厘毕道】 <p class="ql-block">【下亚厘毕道】是一条大弓字形街道,在香港礼宾府与中区政府合署之间,西接云咸街,起自艺穗会,经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入花园道。</p> 下亚厘毕道的起点【艺穗会】 <p class="ql-block">【艺穗会】建筑建于1890年代,最初是牛奶公司冷藏库。</p> <p class="ql-block">这座百年历史建筑由苏格兰内科医生于1892年创立的牛奶公司建,后来成为中环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牛奶公司用建筑与政府交换了新界一块地盘,之后空置十多年。</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用作艺穗节活动,用作艺术创作及文化交流,免费供艺术工作者氖展览及表演场地。</p> <p class="ql-block">【艺穗会】作为十九世纪末兴建的历史建筑物,是极少数保存至今的建筑物之一。被公认为香港以至亚太区充满活力动感的当代艺术空间,成为有价值重用被弃置建筑物,恢复生气的成功例子。</p> <p class="ql-block">【艺穗会】建筑独特,不但反映原先作多功能用途的目标,还焕发殖民地时期怀旧色彩。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文物古迹保护奖,宣布为一级历史建筑,获HKICON颁发的保育奖项。</p> <p class="ql-block">【都爹利街】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以南,南端连接雪厂街。</p> <p class="ql-block">【都爹利街】建于1875年至1889年,一条小街只有一端可以通车。</p> <p class="ql-block">都爹利街与雪厂街连接处,有一条【花岗石楼梯】</p> 石阶约建于1875年至1889年间, <p class="ql-block">花岗石楼梯上4支煤气灯,安装年份不详,最早有纪录在1922年。煤气灯1948年重开,全港其他煤气街灯已于其后20年被电灯取代。</p> <p class="ql-block">【煤气灯】属全港仅余,历史悠久,1979年被政府列为香港法定古迹。</p> <p class="ql-block">香港政府曾希望把灯柱送往香港历史博物馆,其后决定保存,由煤气公司供应煤气及负责维修。</p><p class="ql-block">1984年香港政府曾为这4支煤气灯在英国订造灯纱及灯罩。</p> <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17日,受强台风“山竹”吹袭,煤气灯和台阶严重受损,四座全香港仅有的煤气灯中三座被倒塌的大树损毁。</p> <p class="ql-block">仅西南角一座煤气灯未受波及,台阶两旁的部分栏杆也受损。</p><p class="ql-block">煤气灯由傍晚6时至早上6时亮灯,由自动开关控制。</p> <p class="ql-block">由于中环土地多次填海不能满足需要,租金一直居高不下,港岛主要商业区逐渐扩展至金钟及湾仔北。</p><p class="ql-block">下集乘坐叮叮车去金钟.北角.湾仔。</p> 手机摄影制作:刘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