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五龙人的美篇

开平五龙人

<p class="ql-block">台山侨圩:圆山圩</p><p class="ql-block">圆山圩坐落于广东省台山市台城街道圆山村,是近代华侨参与家乡建设的典型缩影,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的侨乡开发热潮。1926年,当地乡绅谭蔚亭联合海外侨胞,成立市务公所,集资规划新圩市。1929年,圩市正式落成,初名“园山仔圩”,后因圩场建于小园山而改称“圆山圩”。其选址兼具地理与战略优势:东距台城6.3公里,西邻开平市区16公里,北临潭江支流雷公潭段,设有西华码头,可经水路直通江门、荻海等地,形成“水陆并济”的交通网络,为商贸繁荣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圩市规划引入西方“集市广场”理念,整体呈长方形布局(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00米),设圆山路、紫霞路等4条街道,形成独特的“回”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原为农贸市场,顶部以伞形铁皮棚顶覆盖,四周环绕两层骑楼商铺,现存58栋骑楼,是台山唯一完整保留民国风貌的侨圩建筑群。建筑风格上,骑楼立面融合南洋巴洛克浮雕、罗马柱式与中式灰塑,屋顶女儿墙采用波浪形或山花装饰,兼具实用性与美学价值,直观展现侨乡“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质。</p><p class="ql-block">20世纪30至40年代为其鼎盛期:1946年,公路旁建起敞篷式候车亭,茶楼通宵营业供应广式茶点,机动船每日往返荻海埠运送货物,西华码头的小火轮可直达江门,商贾络绎不绝。圩内不仅交易稻米、禽畜、海产等农副产品,还聚集银号、布庄、药铺等业态,更设有戏台、茶肆,粤剧表演、说书讲古等活动频现,夜间灯火通明,人称“小广州”。据记载,当时圩市辐射周边20余个村落,甚至吸引开平、新会等地商贩,日均人流逾千,成为四邑地区重要的商贸文化枢纽。</p><p class="ql-block">1949年后,因侨汇中断、公路运输兴起及侨乡人口外流,圩市逐渐衰落,至20世纪后期商铺十室九空,现在仅几户谭氏后裔居住于此。其冷寂的民国街景引发影视界关注,成为《狂飙》等作品的取景地。如今,这座凝结华侨乡愁的圩市,正等待新一轮历史机遇,从时光尘埃中重现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