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掠影(7)一一世界文化遗产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的梅克内斯和古罗马遗址沃鲁比利斯

木亢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5日在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城一一菲斯午餐后,驱车前往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梅克内斯。梅克内斯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图为车拍沿途风景。</p> <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建于1061年,由阿尔摩拉维德王朝建立。 </p><p class="ql-block">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梅克内斯曾是摩洛哥的苏丹穆莱·伊斯梅尔统治时期的首都,<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穆莱·伊斯梅尔将梅克内斯建设成为一个宏伟的西班牙-摩尔风格城市,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图为车拍沿途风景。</p> <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位于摩洛哥北部,距菲斯斯53公里。人口约39万。梅克内斯为摩洛哥第五大城市,是摩洛哥橄榄油、葡萄酒主要产地。图为车拍沿途风景。</p> <p class="ql-block">水草丰茂,田园牧歌。图为车拍。</p> <p class="ql-block">汽车行驰在无边无际的天地之间,窗外的美景不停地变换,令人目不暇接。真是“最好的风光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四大皇城,每个都有自己的颜色。红色,是马拉喀什的色彩。蓝色,属于百转千回的菲斯。白色,属于首都拉巴特。黑色,是梅克内斯的颜色。其实,黑色并不是摩洛哥当地人喜欢的颜色,但为什么梅克内斯却被定义成了黑色呢?据说,当年,摩洛哥的苏丹一一骁勇善战的伊斯梅尔,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与欧洲诸国抗衡,大量招兵买马,建立了几乎全部由黑奴组成的15万人强大军队。传说,伊斯梅尔带领这支黑色禁卫军,一生所向披靡,从未尝过败绩。因此,黑色,成了代表梅克内斯的颜色。图为车拍村庄里的清真寺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到了梅克内斯,先参观摩洛哥皇家马厩和粮仓。</p><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的马厩和粮仓是摩洛哥历史与建筑的瑰宝,是摩洛哥帝国辉煌的见证,也是梅内克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皇家马厩和粮仓是摩洛哥苏丹穆莱·伊斯梅尔时期的重要建筑,展示了17世纪的工程智慧,见证了苏丹穆莱·伊斯梅尔统治时期的辉煌与荣耀。图为马厩和粮仓的参观入口。</p> <p class="ql-block">据说,摩洛哥的苏丹、伊斯兰教大圣人、西方穆斯林世界的主要创始人和传教者之一的穆莱·伊斯梅尔嗜马如命。他的马厩里,有约12000匹御马,他每天去马厩里巡视,并精心设计和建造了大型的马厩,还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粮仓。</p> <p class="ql-block">皇家粮仓建筑设计巧妙,采用拱形屋顶,墙壁厚实,使仓内干燥凉爽,能确保粮食长期保存。</p><p class="ql-block">粮仓至今保存良好,即使天气热时,室外温度高达40度,但粮仓里却能一直保持舒适的温度。</p><p class="ql-block">参观那天,室外也较热,进入粮仓后,就感觉有阵阵凉意。粮仓工程展示了穆莱·伊斯梅尔时期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p> <p class="ql-block">宽大的粮仓里面有音响设备和彩色灯光,看样子,这里曾举办过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据说,粮仓里的粮食,足够这些马吃15年!马厩外的水池储备的水,也足够它们饮用一年。当年,伊斯梅尔的这些御马,生活条件要远远好过那些为他修建皇城的奴隶们。</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粮仓规模宏伟,展现了穆莱·伊斯梅尔苏丹的雄心壮志与远见卓识。这不仅是建筑的奇迹,更是摩洛哥历史与文化的丰碑,如今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p><p class="ql-block">图为从粮仓到马厩的大门 。</p> <p class="ql-block">走进马厩,那种震撼是不可言喻的。仿佛穿越时空,听见马蹄声在耳边回响……</p> <p class="ql-block">在梅克内斯的马厩中,时光仿佛凝固,历史的辉煌与智慧在这里永存。</p> <p class="ql-block">这些古老的马厩,曾是上万匹战马的家园,如今仿佛在诉说摩洛哥帝国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马厩由一系列拱形屋顶组成,通风和采光设计精良。墙壁厚实,屋顶高耸,确保内部温度适宜。</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大地震(1755年11月,人类史上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之一)使马厩遭到严重损毁,马厩有一半的屋顶在地震中损坏。后来渐渐废弃不用了。</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皇家马厩,尽管历尽沧桑,已是残垣断壁,但是一排排拱门,仍顽强地挺立着,尽显皇家风范和摩洛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城梅内斯尔的皇家马厩和粮仓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存在,令人震撼!</p><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的马厩和粮仓,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摩洛哥人民智慧与勤劳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马厩附近还建造了一座大型蓄水池,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的曼苏尔城门是现存摩洛哥王国最大的古城门之一,始建于1732年,由穆莱·伊斯梅尔建造。曼苏尔城门有摩洛哥的凯旋门之称。</p> <p class="ql-block">雄伟壮观的古城墙和曼苏尔城门都是梅克内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的城墙厚实坚固,有25公里长,墙体上有许多方型洞孔,一是为了冷缩热胀,二是为了每年维修时便于搭建脚手架。</p> <p class="ql-block">历史名城梅克内斯的曼苏尔城门闻名遐迩,有胜利凯旋之意。高大的城门正面镶嵌了许多精美花纹的马赛克,大门顶端是阿拉伯文的箴言。</p> <p class="ql-block">哈丁广场位于曼苏尔城门对面,广场上商铺摊位林立。 </p> <p class="ql-block">哈丁广场东北面有一堵160公尺的城墙,四周围绕11个小巧精致的绿瓦小亭子。</p> <p class="ql-block">哈丁广场也是梅克内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每年九月都会在梅克内斯哈丁广场上举行全国骑术表演,吸引大批外国游客和骑术爱好者前来观看。</p> <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的哈丁广场不像菲斯和马拉喀什的广场那么热闹。图为广场上的小摊。</p> <p class="ql-block">哈丁广场上耍猴的摊位没人围观。</p> <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虽然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但游客少,较清静,可能是临近的菲斯太著名了,掩盖了这座古城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当地妇女。</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游览了摩洛哥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遗址之一的沃鲁比利斯(Volubilis)。该遗址位于梅克内斯市以北约30公里处。图为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沃鲁比利斯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图为沃鲁比利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沃鲁比利斯最初由迦太基人于公元前3世纪建立,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在公元1世纪至3世纪,它成为罗马帝国的重要前哨,并逐渐发展为一个繁荣的罗马城市。</p><p class="ql-block">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北非,公元8世纪沃鲁比利斯成为伊德里斯王朝的临时首都。然而,随着政治和经济中心的转移,沃鲁比利斯逐渐衰落,最终被废弃。图为在博物馆前和当地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沃鲁比利斯为研究罗马帝国在北非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资料,展示了罗马城市规划、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p><p class="ql-block">遗址中的建筑和艺术品展示了罗马文化与当地柏柏尔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图为参观沃鲁比利斯城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沃鲁比利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因为其保存完好的古罗马遗址,还因为它代表了罗马帝国在北非的文化和经济影响。图为博物馆里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古罗马遗址——沃鲁比利斯城挖掘出来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通往沃鲁比利斯城的小径两边植物茂盛,鲜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罗马古城沃鲁比利斯如今已是一片废墟。在一片山峦起伏的丘陵中,罗马帝国的断壁残垣静静地散落在荒凉的山坡上,仿佛在诉说着沃鲁比利斯曾经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沃鲁比利斯是古罗马帝国在北非的最后一道光芒。沃鲁比利斯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时间的馈赠,让我们得以一窥古罗马的辉煌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残存的罗马古城剧场的石圆柱,古城的街道、剧场、住房、油房、公共浴室、市场等亦清晰可辨……</p> <p class="ql-block">据说,从废墟中还挖掘出了大批制作精巧的青铜头像和大理石人头像。</p> <p class="ql-block">游客在两千年前的建筑上休息,这里残存的一切都是千年文物,十分珍贵……</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沃鲁比利斯的废墟间,仿佛能听到古人的脚步声,感受到他们曾经的生活与信仰……</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古罗马城的遗迹中穿行……</p> <p class="ql-block">空气中弥漫着古罗马帝国的气息,我们在罗马古城遗址中寻觅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沃鲁比利斯不仅是古罗马帝国的遗产,更是北非与地中海文明交融的见证,展现了多元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沃鲁比利斯虽已残破,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却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留存的残垣断壁都是历史的碎片,拼凑出古罗马帝国在这片土地上的繁荣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千年不倒的罗马柱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如一幅跨越千年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条残缺不全的石板路就是传说中的罗马大道。</p> <p class="ql-block">游客们沿着古老的罗马大道参观前行……</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建于公元217年,为纪念罗马皇帝卡拉卡拉(Caracalla)及其母亲朱莉娅·多姆娜(Julia Domna)而建。卡拉卡拉因其在罗马帝国的贡献,特别是赋予帝国自由民公民权的举措而受到尊崇。</p><p class="ql-block">凯旋门采用典型的罗马建筑风格,装饰有浮雕和铭文,展现了罗马帝国的艺术与建筑成就。</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作为沃鲁比利斯的标志性建筑,反映了古罗马在北非的影响及其在摩洛哥历史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尽管时光侵蚀,凯旋门部分结构已损毁,但历经千年依然屹立,仿佛在低语着古罗马的辉煌与没落。图为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通过“罗马大道”,闯过“凯旋门”,我们看到了废墟中最为显眼的高高耸立的一排罗马柱。图为大家在罗马柱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些罗马柱经历了千年沧桑变迁,依然伫立在此,宛若忠实守护家园的哨兵,永远恪尽职守……</p> <p class="ql-block">沃鲁比利斯在废墟中得到永恒,成为摩洛哥不可磨灭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遗址沃鲁比利斯的断壁残垣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结束古罗马遗址沃鲁比利斯的参观后,我们驱车前往摩洛哥最著名的蓝色小镇舍夫沙万。</p> <p class="ql-block">第7集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