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昌与他的《崂山志》(十四)崂山12景(9)华楼宫

自然国地

<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本篇,自然国地给你补充下黄宗昌的《崂山志》未包含的崂山“十二景“即巨峰旭照、龙潭喷雨、明霞散绮、太清水月、海峤仙墩、那罗佛窟、云洞蟠松、 狮岭横云、华楼叠石、九水明漪、岩瀑潮音、蔚竹鸣泉等。第(9)个是“华楼叠石”景象所在的华楼宫景区。为了详实,自然国地整理了今春和好友一同去爬华楼山的照片,与您共享。</p> 即墨名士周至元《游崂指南》有书:“华楼山在石门北偏东高约三百五十公尺。北由华阴集,东由蓝家庄皆有径可登。”按照周老先生《指南》所指引的原自即墨前来旅游的北线攀爬路径稍作修正,我们一行3个平均年龄过65的小老翁自驾走王沙路拐入崂山水库南岸,前来探寻这方崂山古代旅游名胜。 清代即墨人黄肇颚继明末清初之先人黄宗昌所修《崂山志》后,又着力撰修出《崂山续志》,内称“华楼古称名胜地,谈者为仙人所居。”一行三人自驾在月子口水库南岸尽头停车,绕过森林防火铁丝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绕回到前往华楼山的沈鸿烈石道上,却也能感到有阵阵仙风扑面而来。 同治《即墨县志》“华楼山”云:“元尚书王思诚别为十二景,曰清风岭、曰王乔崮、曰聚仙台、曰翠屏岩、曰迎仙岘、曰高架崮、曰玉皇洞、曰凌烟崮、曰玉女盆、曰虎啸峰、曰碧落岩、曰南天门、曰松风口、曰夕阳涧。”此处就是元尚书王思诚命名的华楼十二景之五“迎仙岘“原来名叫接官亭。 华楼,即华楼山。万历版《即墨志》记载,“在县治南四十里。自麓至巅十余里,山之巅有石似楼台,故名华楼崮。山上环石秀伟,峰峦叠架,又总名华楼,一名华表峰。1931年,青岛市长沈鸿烈亲自指挥修复了通往山上的石阶路,并在山门上题字。自山门左拐东去,山路即可到达华楼华表峰。 据《即墨县志》载,元尚书王思诚作《华楼崮》诗曰:“华楼山顶石崔嵬,石上松生长绿苔。犹有琉璃仙子在,坐看人世几风埃。”王思诚品别华楼十二景,各有题咏。并将华楼山“其景分为十二,一峰一壑之奇,不能悉举”。 这儿即为华楼山名的来处——因远观华表峰似一座华丽的叠石高楼而名。 华表峰,上镌“聚仙台”三草字。一磐石突起若楼、四壁削然陡立,垂直若十丈,顶部平坦如台,远望如叠石高楼直插云天,在崂山十二景中称“华楼叠石”。华楼聚仙台因陡峭难以攀登,一直有传说上有仙迹。自然国地还查到了王思诚品为华楼十二景之三/聚仙台,题写的《聚仙台》,诗曰:“聚仙台上有仙家,日射松关树荫斜,一枕未成尘外梦,觉来满碗啜松华。” 当年,抚台汝南赵公问俗即墨,取道劳山,题石华楼置碑,大书‘海上名山第一’。同游巡察道古卫蔡公大书‘东海胜游’,鉴石壁上。”从华表峰回返至山门左拐来到这处叫华楼山刻字的上石,石壁上面密密麻麻题记着往来名人及修道高士的题刻大字,华楼景区是崂山题词刻石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 过上石不远,先寻探来至南天门。恰好,已到正午时分,我们就在树林南侧石床上摆好背负而来的午餐肉、鱼罐头、香肠、鹌鹑蛋及面包,三人晒着初春的暖阳席地而坐,喝着德国皮尔森桶啤酒用着午膳,真真赛过神仙。午餐后,稍作休息就沿原路返回华楼宫,进门来欣赏华楼宫内及山顶上诸多的美景。 华楼宫大门上一幅楹联:“东来紫气满函关,西望瑶池降王母“令人起敬。弹灰整衣,拱手走进大门。华楼宫前院南为涧,院基自山壑用大块石砌成,东西砌院墙,东为正门;整体庙宇为东西长的矩形,殿堂面南,一字排列,东为老君殿,中为玉皇殿,西为关帝殿。进入三座大殿,参拜了老君、玉皇、关帝三方神圣。 宫内和后山有碧落岩、金液泉、翠屏岩、凌烟崮、玉女盆、岩子洞、聚仙台等名胜古迹。从关帝殿出来前行不远,右手侧石壁见一座天然石洞,宽1.2米、高1.8米,洞内形状如卯,四壁光滑,洞额“玉皇洞”3字系明武举周鲁题写。同行的周老兄说,小时候听老道人讲过,这儿就是当年玉皇大帝修真得道处,旧时里边曾供奉玉皇神像。 自然国地详细观察周边,并检查洞内结构,判断此洞最早满是石英岩,经风化离体被作为宝物取走而成了天然洞穴,并非人工凿挖。因此,可接受它作传说中玉皇大帝修道成仙处之说!玉皇洞所在这座陡壁,岩体光翠斑斓,如同张起的一幅锦屏,因名“翠屏岩”。 在欣赏岩壁上名人题字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岩”字在此竟有四种书法: 石壁正中刻有篆书“翠屏岩”,是明“金陵三俊”之一陈沂凝重古朴的手迹;偏西侧石刻“翠屏岩”,为明蔡叔逵龙飞凤舞雄浑的草书;玉皇洞上方楷书“翠屏岩”,乃明山东巡抚赵贤题字;偏下“翠屏岩”三字,不知谁人所写。正如某位富有文采的驴友所归纳的那样:“峭壁有石知为岩,山下品茶可为仙?山中双目敢不出,两肩挑山却悠闲。”此总结甚妙,俺今日也学到了! 后来查找,王思诚品为华楼十二景之四/翠屏岩,题有《翠屏岩》诗:“翠屏百尺郁嵯峨,苍藓斑斑挂紫萝。谁凿烟霞开石府,龛中仙子亦何多。”王思诚品还为华楼十二景之八/凌烟崮,作《凌烟崮》诗云:“石壁万仞上凌烟,石椁深藏羽化仙。自是开山第一祖,相传去此几千年。” 王思诚品为华楼十二景之十一/松风口,有《松风口》诗曰:“谷口风生岭树端,两崖壁立磴盘盘。我来不敢披衣立,毛发森森汗未干。”看来,这位元尚书王思诚先生真是用上心了!初春这次踏青出游,是应我的要求和好友接上周老兄自驾华楼山根,避开了景区施工封门改走不正规的小路,总算安全地踏春完成了! <p class="ql-block">  【后语】</p><p class="ql-block">  黄宗昌所著的《崂山志》,未全包含进后评出的崂山“十二景“所在的巨峰、龙潭瀑、明霞洞、下宫、八仙墩、那罗延窟、白云洞、 上苑、华楼宫、北九水、靛缸湾、蔚竹庵等。志中,华楼山是明清必游风景区,因为彼时青岛、崂山都属即墨县管辖,游崂者大都从即墨城出发或归宿,其游览华楼是顺道;另外,游崂者有路到上苑,狮子峰“宾日”也是不可或缺的。</p> 本篇要说明,因明清时(尤指清朝乾隆年间前)北九水地儿没修道路,故难以游览北九水、潮音瀑、蔚竹庵,仅可游外九水;而黄御史《崂山志》提到的其他景点,基本属于倒塌的道观或寺庙或书院(如聚仙宫、黄石宫、海印寺、康城书院等),至今未修复本篇也不赘述。本章部分文字和图片采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来删除。后续由自然国地把相关故事捋顺与您来共享,敬请期待。 2025.03.22.整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