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芙蓉花开

<p class="ql-block">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话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是韩寒电影《后会无期》里的经典台词,也是很多人的心声。不管是电影里的主角,还是我们自己,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和困惑。为了寻找答案,我阅读了很多书籍,也结合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发现了一些可能的原因和解决办法。</p><p class="ql-block"> 《熵增定律》书中,指出很多人抱怨“学了那 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他们学习到的知识只是被眼睛看过、被耳朵听过,却没有进行真正的内化。</p><p class="ql-block"> 《学习敏锐度:七步实现复利增长》书中指出,如果不把愿望清单变成行动清单,你的愿望是无法落地的。这就是很多人虽然想法很多,读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不论你头脑中的愿望与想法是怎样的,这些愿望与想法如果不变成行动方案,那么除了能给你一些虚幻的激励之外毫无意义。为此,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如果不想让自己前面学了后面忘,合上书就把知识还给老师,过了一年和过了一天没什么区别,那你就要学会不断复盘和反思。复盘和反思是提升洞察力最好的方法。正确、高效地使用复盘和反思,你就可以逐渐迭代、拥有更好的洞察力,不断优化达成目标的路径。</p><p class="ql-block"> 《语写高手:实践证明存在》书中指出,“学了那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我们学的道理没有和我们产生连接。语写中,我们可以和这些道理产生连接,甚至是深层次的连接,把它们真正地变成属于“我”的东西。我们可以任意调用那些属于“我”的东西!前提是,它们属于了“我”。</p><p class="ql-block"> 《人可以链接任何人》书中指出,“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大家虽然听了很多道理,却没有真正去做,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做。</p><p class="ql-block"> 《七个瘦身不焦虑都练习》书中指出,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或许是因为你还没有开始行动起来,行为决定结果。行为比想法更重要。你做的事情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行为在前,才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有效方法。</p><p class="ql-block">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为什么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没有知行合一,不是真明白,只是拿来自欺欺人,哄别人,也哄自己。汉武帝也一样,三人都劝他不要穷兵黩武,他相见恨晚,给他们升官,然后继续穷兵黩武。</p><p class="ql-block"> 《好好听话》书中指出,为什么懂得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道理是道理,自己是自己。所谓“懂得”的道理,是别人总结出来,自己听懂的,这跟自己思维得到的、在生活中运用的是两回事。听了很多道理,却从未真正纳入心灵,犹如病者空负药囊,却从未吃药一样。听了许多道理,只要有一句能终生行持,就能真正改变生命。</p><p class="ql-block"> 《知行合一》书中指出:道理懂那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如果只懂得道理但不去行动,那活该过不好这一生。真正懂得道理是要把道理用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管他努力有没有回报,拼过才是人生》指出很多朋友听过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除了对道理的理解和内化存在问题之外,他们还输在了对道理缺乏鉴别和解构。</p><p class="ql-block">他们听多了大道理就彻底蒙圈了,因为很多道理本就是相互矛盾的。</p><p class="ql-block">比如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可现实生活中却常常是“少数服从多数”,那岂不是说,我们大多数时候所做的群体决策都是错误的?</p><p class="ql-block">再比如,俗话不是说“话说三遍淡如水”吗,怎么现在大家又在说“重要的话说三遍”?</p><p class="ql-block">是这些互相矛盾的道理都错了吗?不是的,这些道理可以说都错了,也可以说都没错,就看你把它放在怎样的情境下去理解了。</p><p class="ql-block">任何真理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p><p class="ql-block">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听了道理,你要去弄明白它针对的是什么情况,有怎样的适用条件。要不然,胡乱套用道理只会张冠李戴,弄巧成拙。</p><p class="ql-block">《人间清醒》书中指出:事实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与技巧,其实并不属于自己。只有在某一刻,它与我们的经历结合,让我们突然明白:原来是这样的!这时,它才真正成为我们的东西。</p><p class="ql-block">《读懂一本书》指出如果每本书的知识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转变为能力,再多的量也是一种沉没的时间成本。最重要的不是读书数量,而是真正把一本书读懂、吃透。</p><p class="ql-block">《费曼学习法》中指出为什么有的人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别人在“做”,而他们在“看”。</p><p class="ql-block">《演讲与口才》中指出:对于许多事,道理都懂,但是做起来就认为能力不行了。这就是“想得到,做不来”。</p><p class="ql-block">《五维学习力》中指出:看似学会了不少知识,却没有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学过的知识不知道可以用来解决哪些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又想不起来能使用哪些知识,这种知识和问题之间的相互脱节,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学习现象。</p><p class="ql-block">综上作家的所有观点主要有以下四点,</p><p class="ql-block">一是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很多人只是被知识和道理所感动,却没有真正去实践和内化,所以没有真正的成长和改变。</p><p class="ql-block">二是很多道理是相互矛盾的,没有绝对的真理,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和条件去选择和运用,而不是盲目地套用和模仿,否则会弄巧成拙,走入歧途。</p><p class="ql-block">三是读书不是为了积累知识,而是为了提升认知和思维,要把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输出是最好的输入,要把读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随时调用和运用。</p><p class="ql-block">四是读书不是为了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为了拓宽视野和启发思考,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阅历,才能有深度和丰富的内容,才能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p><p class="ql-block">这看似都回答了问题,但这依然没有解答我的疑问,我们都知道答案大多数是关于是行动!行动!行动!实践!实践!实践!但为什么不去做呢?直到有一天进行演讲比赛的时候,有准备的同学都纷纷上台进行了演讲获得了同学们的喝彩,但我心里想的是我要是上去我比他们更好,我也不会差的,但我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站起来去进行一个自我的分享。后来去重新审视这件事情我明白了,知道 行动 都不是阻挡我去做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我的恐惧,我害怕了,我害怕自己讲得不好,我害怕丢脸,我有很多害怕未知的恐惧,这些是阻挡我去实践的根本原因,不是不懂得这些道理,不是不知道实践,而是因为我的恐惧。</p><p class="ql-block">恐惧是万恶之源,要直面恐惧。</p><p class="ql-block">当我明白这个根本原因之后,我探索怎么直面恐惧,我发现要想战胜自己的恐惧,要想不受其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办法将它挖出来。所以,当你感到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时,赶紧坐下来,向自己提问。</p><p class="ql-block">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烦躁不安?是上台演讲、会见某人,还是思绪纷乱?</p><p class="ql-block">具体是什么让自己恐惧担忧?是能力不足、准备不够,还是害怕某事发生?</p><p class="ql-block">面对困境,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做不到或搞砸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我们要把目标和过程细化、具体化,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当我想明白这些之后,我在做一件事时,总会告诉自己,最差不过就是那种情况,还能比这更差嘛,这我都接受还怕什么,因此我要上去。</p><p class="ql-block">我知道,恐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它可能会一直伴随着我们,但我们不能让它控制我们的生活和选择。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我们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和魅力。我们要告诉自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和坚持,我们就能创造奇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