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称:水落石出 </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6706718</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自拍</p><p class="ql-block"> 文章字数:1390</p> <p class="ql-block">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是白居易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林寺桃花》。据说</span>那年四月初,山下芳菲已尽,白居易来到大林寺,不期而遇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让他感觉到欣喜又惊讶,便写下此诗。全诗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把春光描写得天真可爱,是唐人绝句中的珍品,深受人们喜爱。</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天,天气时冷时热,倒春寒较长,城里的桃花还是如期盛开了,我也赶了两场花开花落,见证了春暖花开。不知不觉,就快到四月了,我突然想起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自然而然也想起山里那片小桃园,不知道桃花开花了没有,还有往年好看吗?于是,昨天早上,我背起照相机,开着汽车直奔山里而去。</p> <p class="ql-block"> 汽车穿过一片绵绵的青山,走过一片油菜花开,越过两个炊烟袅袅的村庄,再东拐西拐,就见到那片小桃园。小桃园就在螺蛳粉小镇旁边的那片群山中,下车仔细一看,可真像白居易说的一样,山外的桃花早已盛开,山这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树上红红点点,小小的桃花像一个个小火苗一样在燃烧。果园师傅告诉我,城里的桃树,是纯观赏性的,只开花不结果,花又大又红,这个桃园里的桃树,既开花又结果,花小果子大,一个桃子都有半斤重,这种桃叫鹰嘴桃。</p> <p class="ql-block"> 站在桃园地头,放眼望去,这片小桃园估计有五六十亩,四面青山环绕,山上荒草丛生,桃花最旁边有一座突兀秀丽的青山,高高屹立着,山上有一个洞,洞口穿越整座山,有的角度都见一道白光,整个环境,风景特别、美如画。我认识这个小桃园已经十年了,几年不见,桃树还是那些桃树,一直没有重新耕种,树枝显得有些老态而沧桑,就像时光岁月一样。这片桃花,旁边没有寺庙,但有几间矮矮的房子,远远望去,也有一点点寺庙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桃花的名字与众不同,来源于《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仿佛一出生就带有一份文化与神秘的色彩。桃花色彩艳丽,热烈似火,每年花开最早,是早春最重要的花种,它也是春天的使者,人们看见它就知道春天来到了。</p>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我对桃花都情有独钟,每年桃花盛开的时候,总要去一些现场看看。仍然记得,那年三月,又到桃花盛开的时节,报纸要出一个版面的春天诗歌,那时我刚刚学习诗歌创作不久,编辑打来电话约稿,我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假思索就答应了,也豪不犹豫决定就写桃花,并连夜写出《桃花与歌声》,现在读来,水平一般般,但字里行间,全是春天、青春的气息和对桃花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 据说当年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位美丽的少女,难以忘怀,次年清明节重游旧地,不见美女,于是写下著名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从读了这首诗以后,我对城郊或山里的桃花,也有期待,期盼着美的遇见,十年前就和朋友拜访了这个城郊的小桃园,如今再访,既不见友人,也不见当年的种桃人,心里也像崔护一样,有点念念不忘的情结。</p> <p class="ql-block"> 这次,匆匆旧地重游,没有想要的收获,我也想像崔护那样,为这个小桃园写一首诗,但青春远去,诗也跟着去了远方,独自一人站在山脚下,冥思苦想了好久好久,都找不到当年那种创作的灵感了,只好拿着手中的照相机,环绕桃园走一圈,前后左右,上上下下,都给这片小桃园随意拍摄,拍着拍着,只有暖暖的春风从耳边轻轻拂过,桃树桃花时而发出沙沙的响声,时而又发出簌簌<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回响,好像都是它们的笑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