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游沈阳(2)四探博物馆

五湖四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有人曾说过:“人生中的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见天见地见自己,见山见水见世面的经历。 少年时,旅行就是见天地; 中年时,旅行就是见众生; 老年时,旅行就是见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月春分时节的沈阳,气温回升很快,从零下骤然直拔二十二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光明媚,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日的阳光有些慵懒,方城文化旅游区满街是浅浅的春色,街头的老榆树枝桠健硕雄劲,枝头萌芽含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巷尾的垂柳,嫩绿的枝条细瘦的春芽在轻风中摇曳生姿,一座红青砖结合白灰勾缝的西派建筑就影影绰绰的闪现在你面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故宫出来,右转南行穿过一片休闲区域,就到了“东北总督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抬头仰望,虽说东三省总督府的外墙已斑驳陆离,但欧式风格的建筑样式仍彰显出庄严肃穆,精美的雕饰和旋脸门窗映衬着当年的辉煌。门廊前的一对石狮子威风凛凛,像在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悲怆与苍凉。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独自探访了东北总督府。这不仅是一次对民国时期建筑艺术的欣赏,更是进一步了解晚清督抚历史文化的课题。</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轴线。东三省总督府作为沈阳历史长河中的“活化石”,与这座城市的其他建筑共同编织出沈阳这座关东重镇昔日历史的画卷,生动讲述着沈城历经沧桑的历史沿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曾是东北地区最高行政机构的所在地,清朝末年的官员、东三省几任总督以及奉系军阀张氏父子都曾在此办理公务,他们的故事在这里一一呈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花费39元从西门入园,游客少的可怜。正门口两位工作人员唠着嗑,旁边的黄狗跑来跑去的,有时还晃动那条弯弓似的尾巴。孤寂与孤零零,无奈与叹息,与百岁沧桑的古建筑高度契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徐世昌、铁良、赵尔巽三位在晚清先后担任东北总督,也曾在抗疫救灾,工业建设、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曾做过一些革新和有意义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层有“张学良会客室”仿佛在诉说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一幕幕东北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总督府内内有充足的时间。仔细看着墙上展示的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文物,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清末民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学良旧居是张学良将军在沈阳的官邸和私宅,始建于1914年,总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是东北地区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整个景区包括中院三进四合院,东院大青楼、小青楼、花园、关帝庙,西院红楼群和院外建筑赵一荻故居、办事处旧址等风格各异的多组文物建筑,目前是4A级景区和国家二类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青楼是张学良旧居中轴线东侧跨院的核心建筑,建成于1922年,为一座巴洛克式建筑,因用青砖砌筑故称“ 青楼”。内部则全部是木质结构,如地板、办公家俬、床具、楼梯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青楼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楼高22.45米,是当时沈阳城最高建筑之一。其建成后,曾是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办公与居住的重要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北易帜、处决杨宇霆、常荫槐,倡导东北新建设,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在这里策划或发生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赵一荻居住的小别墅游离在整个建筑群的外侧,景区一票通用,但二次扫码验证。二层小楼被游客挤得满澄澄的,上下楼需排队登上一小会儿。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传奇故事总是吸人眼球,游客爱看爱听,百听不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赵一荻故居基本陈列“张学良晚年生活”、张学良办公室、起居室、会客厅、书房等一系列复原陈列,展示了旧居主人生活和工作的历史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需离开张学良旧居时,接近闭馆时刻,脚步踌躇,思绪万千,心中满是感慨。这座“旧居”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沈阳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见证了东北地区在清末民国初年那段时期的风云变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来沈阳绝对不能错过“九·一八”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恰逢周末,午后的大屏显示已有7000多人次入馆,越来越多的父母、祖辈带着孩子走进了这座馆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场上人来人往,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巨大的残历碑如同一本没来得及合上的书本,时间被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那是中华民族遭遇巨大灾难的开端。碑身上的弹痕和“勿忘国耻”四个大字,如同利刃般刺痛着人们的心,提醒着我们那段屈辱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步入展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陈列的文物,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看着那些侵略者烧杀抢掠的照片,以及东北同胞流离失所、惨遭迫害的画面,心中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图片和文物,馆内还有许多逼真的场景复原。如日军突袭北大营的场景、抗联队伍在白山黑水间战斗等等,鲜活的例证引人入胜,令人陷入沉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九十多年前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永远的悲痛,但它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警钟长鸣,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自强不息,让那段屈辱的历史永远不再重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九·一八”中华民族最沉重的灾难之一,那段历史是那么刻骨铭心,每年的这一天,沈阳的上空都会有警报响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和平的生活不能离不开强大的国防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小时的“九·一八”博物馆参观,特意聘请了网上的讲解员,从东北的国际地理环境、日俄战争、“九·一八”的起因、伪满洲国的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联开展游击战争到最后全面抗日胜利,一件件、一帧帧、一幕幕都是血泪史,它它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稳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酒店出发乘地铁1号线到青年大街站,再换2号线一站在文化广场的C2口出站即到沈阳博物馆,交通很是方便。九点就进入展馆,游客不多,很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沈阳博物馆馆址位于市府大路363号,总建筑面积22019平方米,展览面积6918平方米。主要分为三层楼,中间蓝色的穹顶极为奇特壮观,将参观情绪拉满。一楼主要是沈阳故宫宫廷家具展、元代青花瓷器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楼主要是沈阳的历史发展的详实介绍,基本陈列从1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1948年沈阳解放,全面梳理了这座城市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楼主要是明清民窑青花瓷展、京剧脸谱展览等等。精品展品很多很丰富,印象深刻的是黄铜人面具,游玩时间1~2个小时足够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行游三日,沈博是收官之笔。旧居、总督府、纪念馆、博物馆……,沈阳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给此次旅程带来了新的启迪和思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岁月长歌,江山多娇。古老的辽沈大地文脉悠长,不屈不饶,每一处遗迹、每一件文物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过往岁月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文:五湖四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3月23日于沈阳市维也纳国际酒店(沈阳站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