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春天的小确幸】成都熳花天下樱花谷

轩辕晓霞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轩辕晓霞</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433574</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摄于成都熳花庄园</p><p class="ql-block">春日的蓉城被一场粉色风暴席卷,三圣乡腹地的花熳天下樱花谷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光景。清晨七时,景区入口处的电子屏已显示入园人数突破3000人次,停车场里川A、渝A等各色牌照车辆如棋盘上的棋子般整齐码放。蜿蜒的樱花大道上,有用手机自拍的少女、闲坐的游客、追逐嬉戏的孩童,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盛世赏樱图。这座占地2000亩的樱花主题公园,此刻正以每秒绽放30朵樱花的惊人速度,演绎着春天的速度与激情。</p> <p class="ql-block">沿着九曲回廊般的赏樱步道前行,目光所及尽是层层叠叠的粉色波涛。来自日本的染井吉野樱舒展着柔美的枝条,花瓣在晨露中折射出珍珠般的光泽,微风拂过时形成阵阵"樱花雨"。中国红樱则以浓烈的绛红色调打破粉色垄断,在万花丛中显得格外炽热。园丁老张指着枝头介绍:“这里128个樱花品种里,还有罕见的绿樱'郁金',花瓣像翡翠雕琢的茶盏。”</p> <p class="ql-block">我拿起手机,镜头里是精心设计的取景角度:前景是一袭白色套裙美女在拍照,中景是垂落湖面的八重樱,远景则是时隐时现的郁郁葱葱的大树。耳边传来一游客:“每天清晨五点到七点的黄金时段,花谷会特意关闭部分区域灯光,让自然光勾勒出樱花最本真的美。”此时晨光穿透薄雾,为樱花镀上金边,露珠在花瓣间滚动折射出七彩光晕。</p> <p class="ql-block">在核心观景台“揽樱阁”,全景玻璃幕墙将360度花海尽收眼底。老公感叹:“往年看樱花都是人看花,今年在成都却是花看人。”数据显示,今年樱花谷单日最高接待量达5.8万人次,较疫情前增长40%,景区特别增设的20个移动卫生间和8条分流通道,保障着这场视觉盛宴的秩序。</p> <p class="ql-block">花谷深处传来阵阵欢笑,游客们正在花田里摆各种姿色拍照。来自绵阳的刘先生一家五口清晨六点就驱车前来,“孩子要看樱花雨,老人想拍全家福,我们年轻人就想在网红秋千上打卡”。景区一工作人员透露,今年新增的“樱花主题全家福拍摄点”日均接待家庭超800组,预约档期已排到清明假期后。</p> <p class="ql-block">樱花飘来阵阵甜香,樱花形状的雪媚娘在师傅手中翻飞成型,刚出炉的樱花酥饼泛着诱人的焦糖色。成都本土品牌“花间集”推出的限定樱花拿铁,杯身上的手绘樱花与真实花瓣交相辉映,成为年轻人拍照的最佳道具。园区内一负责人说:“周末单日能卖出3000杯特饮,樱花冰淇淋更是供不应求。”</p> <p class="ql-block">暮色降临时,智能灯光系统渐次点亮。3D投影将樱花故事投射在千米花墙上,全息技术让虚拟花瓣与真实花雨共舞。来自西安的摄影发烧友张先生调整着无人机参数:“夜樱拍摄要控制好ISO值,最好用长曝光拍出光轨效果。”此时花谷化身为光影剧场,游客们或倚栏赏夜樱,或围坐草坪观看露天电影,人潮与花潮在月光下达成奇妙平衡。</p> <p class="ql-block">花谷东侧的文化长廊里,川剧演员正在表演改良版《贵妃醉酒》,水袖舞动间带起片片落英。成都大学美术系的师生们架起画板,将眼前盛景转化为水墨丹青。景区与市文旅局联合推出的“樱花手账本”收集活动,已收到游客创作的2000余幅樱花主题作品。</p> <p class="ql-block">生态专家指出,樱花谷的成功在于精准把握了城市人群的“自然饥渴症”。园区保留的30%原生林地与人工樱花林形成生态互补,200余个负氧离子监测点数据显示,核心区空气质量优于市区3倍。正在进行的“樱花认养计划”让市民深度参与植物养护,已有500余株樱花找到了“守护家庭”。</p> <p class="ql-block">当夕阳为最后一波游客镀上金边,清洁团队开始细致清扫。每片落地花瓣都被收集制成有机肥料,践行着“零废弃赏花”的理念。保安队长老杨看着有序离场的人群感慨:“十年前这里还是片荒地,现在成了成都人的春日客厅。”数据显示,樱花季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收入同比增长65%,一幅"以花为媒"的文旅经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夜幕完全降临,樱花谷进入深度“休眠”,但社交媒体上的话题热度仍在持续发酵。成都樱花霸屏朋友圈的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次,短视频平台每分钟新增30条樱花打卡动态。这场持续月余的春日狂欢,不仅刷新着城市赏花经济的天花板,更在钢筋森林里培育出了一个又一个人间仙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