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西双版纳之佛寺佛塔

许伯华

<p class="ql-block"><b>  游览西双版纳,佛寺佛塔是重要景观之一,与内地的汉地佛教寺院相比较显得別具一格,充分展现了傣族的佛教建筑特色和雕饰艺术,是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b></p> <p class="ql-block"><b>  佛教,相传是古印度释迦国王子悉达多(释迦牟尼)于公元前530年左右创立的,在他创立后的2000多年中,逐渐发展为以大乘佛教为主,其经典主要属汉文系统的汉地佛教;以小乘佛教为主,经典为巴利文系统的南传佛教;具有西藏早期宗教——本教色彩,经典为藏文系统的藏地佛教等三支。</b></p><p class="ql-block"><b> 西双版纳傣族信奉的是小乘佛教,也称南传上座部佛教,当初由印度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地区。西双版纳佛寺佛塔随处可见,此行走过五座佛寺佛塔,做个美篇分享傣族寺院建筑的魅力。</b></p> 勐泐大佛寺 <p class="ql-block"><b>  勐泐大佛寺。位于景洪市城郊,原为古代傣王朝皇家“景飘佛寺”,因战火而毁。2005年开始,在原址上恢复重建。佛寺依山而建,坐西朝东,佛塔、佛寺、佛像俱全,整体气势宏伟,给人一种庄严隆重的感觉。建筑层层叠叠,布局错落有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据说是中国最大的南传佛教寺院,现在的名称是“勐泐文化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虽然有“孔雀放飞”等观赏内容,门票120元,也不是一般的贵。</b></p> <p class="ql-block"><b>  景区最高平台上的佛塔名曰“庄凯大金塔”,金碧辉煌,高大壮观,由一座主塔、8座副塔、16座小塔组成,四扇大门,东西南北分布,每道门前有两个神座装饰,或人像或神兽,威风凛凛;佛塔围廊富丽堂皇,雕饰精致。庄凯大金塔融合了南传佛教与傣族传统建筑的特色,据称是南传佛教区域最大的佛塔。</b></p> 般若寺 <p class="ql-block"><b>  般若寺,与勐泐文化旅游区相距不远。参观完勐泐大佛寺我们顺道去了般若寺。般若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833年,传说曾经供奉着两根佛陀的头发。现在的佛塔与其他建筑都是2014年重建。般若寺面积不大,其独特的银色大佛塔,一改傣族佛寺的金碧辉煌,也不同于西双版纳常见的白色佛塔。我们去时正值正午时刻,碧蓝苍穹,阳光直照,银光耀眼,尽显庄严、纯洁、高贵、典雅。网络上有“离天空最近的清净白塔寺”之美誉。</b></p> 西双版纳总佛寺 <p class="ql-block"><b>  西双版纳总佛寺,位于景洪城区,与曼听公园一墙之隔。是西双版纳地区等级最高的佛寺,始建于公元615年,昔日是西双版纳统治者“傣王”的皇家寺院。历史上多次重建,现建筑重建后于2012年对外开放。寺院以南传上座部佛教的金黄色为主基调,建筑气势雄伟,梁柱雕刻精美,是云南最具特色的南传佛教寺院之一。</b></p> 勐罕曼听佛塔寺 <p class="ql-block"><b>  勐罕曼听佛塔寺,位于西双版纳勐罕镇曼听村,现在的“傣族园”风景区内,始建于公元538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982年,当地信众募集资金对曼听佛塔寺进行了重修保护,并于2005年对大殿进行了改造。‌寺院不大,古朴精致,白塔是其标志性建筑,寺院大门很有沧桑感。南传佛教的寺院有等级之分,作为一座基层寺院应是规模不小。</b></p> 曼春满佛寺 <p class="ql-block"><b>  曼春满佛寺,位于景洪市勐罕镇曼春满村,“傣族园”风景区的中心位置。始建于583年,是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后修建的第一座佛寺,现存建筑为清代修建。曼春满佛寺历史悠久,建筑精良,是西双版纳寺院建筑的经典之作,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我们所见五座佛寺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b></p> <p class="ql-block"><b>  西双版纳傣族的佛寺建筑,造型独特,从跌落起伏的屋顶到工艺精湛的门窗,从造型各异的檐托到内容丰富的基台,展现了傣族典雅细腻的审美意趣,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千百年来,这些古老的佛寺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守护着傣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它们不仅是建筑的瑰宝,更是文化的载体。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这些古寺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诉说着未完的故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