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阆中是中国春节的发源地(西藏行①)

西窗呓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阆中,中国春节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摄影:西窗呓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日的早晨,七点半出发,途中路过洋县,正是油菜花开时节,大篷车打了几站以满足朋友们的拍摄欲望。将近晚上八点才到达阆中,入住酒店后简单吃过晚餐,便迫不及待的跑到古城游览夜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许不是旅游旺季,夜色下的阆中古城,游人不多,却少了喧嚣吵杂。穿过那座华丽的状元坊,几个朋友顺着主街边走边游览,不知不觉走到了西街张飞庙,一路上拍了些许照片后返回酒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这趟夜游,倒也对古城有了初浅了解,为第二天的畅游作了必要功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阆中,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秦灭巴后,设置阆中县。1991年1月,国务院批准阆中撤县建市,由南充市代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三面环水,北倚阆山,因城在阆山阆水间,故名阆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拥有2300年建城史的阆中古城,至今依然保留着唐宋格局、明清风貌。而阆中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阆中古城景区总面积达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日,早餐后朋友们一行乘车到达古城,寻觅深藏在古城角落里那些遗留下的历史痕迹,还有那些古今过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飞庙是来阆中游客必去的打卡地儿,和朋友直奔而去,去的太早,庙门依然紧闭,便转身去了川北道署和清代四川贡院,结果也是未到开园时间,小转后,复返张飞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飞庙,即汉桓侯祠,明代又称雄威庙。汉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五千多平方米,规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为三国文化的一大胜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飞与阆中的关系密切,三国时代他曾作为蜀国巴西郡太守镇守阆中,并在当地留下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飞是刘备的重要将领,勇猛、忠诚。刘备平定益州后,张飞被任命为巴西郡太守,驻守阆中长达七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张飞不仅保护了阆中人民的安全,还积极发展当地的农业和手工业,深受百姓的敬仰和爱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飞虽然武勇却脾气暴躁,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情节谁人不晓,后来被部下范强、张达杀害。阆中人民感念他那些年为阆中所做的贡献,便在阆中建立祠庙以纪念他,感谢他长久以来对阆中的庇护。至今,阆中仍有张飞庙等与张飞相关的文化遗产,据说每年还会举行张飞巡城等文化活动,以纪念这位历史上的大英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蜀后主刘禅时追谥张飞为桓侯。然而,张飞死后却是身首异处,其尸体躯干葬在阆中,头颅却葬在云阳,两地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如今的"桓侯祠",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阆中古城科举文化底蕴深厚,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贡院,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状元坊是阆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为纪念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等四位状元而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邻贡院西边不远处,是川北道署,道署即当时的"道台衙门",当地官员的办公地。川北道署并非古时建筑,只是按照明清时期格局面貌而新建,随便看看即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着武庙街直行,便能看到古城内的最高建筑中天楼。华丽的中天楼又叫四排楼,为“阆苑”十二楼之一,素有"阆中风水第一楼"之美誉。中天楼始建于唐,民国年间拆毁,2006年在原址上重建,为三层明清风格木楼,高25米,底层四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布若棋局。传说古人修建中天楼时选址非常讲究,通过测量计算出阆中古城四围东西走向山脉和南北走向山脉最高点,在天空中交汇处映射到地面的位置,并在此修建了中天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是欣赏中天楼时,觉得这楼四脚伫立,以为无法登上楼顶,却不知这登楼这处暗藏在玄机处,落了一空,否则登临高处,古城的风貌定会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阆中是个风水宝地,在上华街南头有一座被称为“阆苑第一楼”的华光楼。建在唐朝滕王元婴所建南楼旧址上的华光楼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由阆中县知事彭凤藻主持重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光楼内有木梯可登上顶楼,只是这木梯很窄很陡,仅能单人上下。“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登上层楼,整个古城和嘉陵江美景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光楼周边原本就是商贾云集的闹市,繁华之地,清人金玉麟用“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来描写华光楼附近街区的繁荣景象。201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华光楼街区,成功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华光楼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域的大量建筑形成于明清时期,街区内拥有众多较高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群。这里有大量的古代民居建筑,城墙遗址和著名的镇江寺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探寻年代久远的镇江寺,和朋友兜兜转转终于找到了隐匿在闹市里的镇江寺,只不过镇江寺的门面已经被换成“镇江楼”,变成的门市,经询问可以进去游览。然而,寺院里有些颓废,布满尘灰,没有香火,且那些禅房已经成为民宿客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经多次社会动荡,得以留存至今的镇江寺,如今风光不再,沦落到如此境地,令人扼腕痛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伫立在阆中南街的南门楼,是一座明代建筑,位于城墙南侧入口处,拥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城门顶楼上有一座大钟,游客可以登临敲钟祈福。只是有关这南门楼的资料甚少,无法弄得太清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祥和与新的开始。而说起春节,必然要提起的一个地方就是"阆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阆中不只是一座古城,还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传说,伏羲的母亲华胥,就住在阆中,由是阆中与甘肃成纪、河南陈州就构成了伏羲文化的链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节起源于四川的阆中古城,已经成为多方面共识。春节,即正月初一,一年之岁首,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历史上,真正恒定岁首“春节”,始于西汉的《太初历》。此后,中国的农历一直“以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元之始,即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直到当今。阆中,拥有许多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节日与习俗,享有“春节发源地,阆中天下稀”的美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0年2月,阆中市获得"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二月莺花满阆中,城南搔首立衰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眼前碌碌谁知此,漫走丛祠乞岁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唐朝大文豪陆游走过阆中时,发自内心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战国中期巴国由于战乱迁都于阆中以来,历代帝王都将阆中视为辖治西南的重镇,竞相在此设置郡、州、府、道并苦心经营。唐初鲁王灵夔、滕王元婴相继镇守阆中时,按宫苑格局大兴土木、广建殿堂,使阆中的建筑格调骤然上品位、成规模,始有"阆苑"之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在棋盘式的、纵横交错、店铺琳琅的街巷上,全木结构的瓦屋,古色古香的门窗,廊柱檐头的灯笼,都令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玲珑剔透,变化万千的雕饰镂刻,是阆中古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房屋上的握挑、吊檐、檐头、门窗、门楣,大多有雕饰。这些雕刻图案质朴,做工精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阆中古城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全县共有1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其中女红军500余人。据统计,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阆中籍红军战士共7500多人,其中红军女战士200多人。至今仍留有中共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保宁镇红军石刻标语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阆中古城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这是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阆中古城饮食文化远近闻名。久负盛名的保宁醋、张飞牛肉面、牛羊杂碎面、川北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只是这张飞牛肉面着实不敢苟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