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流坑古村位于江西抚州的乐安县。有800多年历史。始建于五代南唐生元年间,公元937到943年。古村街巷布局七横一竖,鹅卵石铺地,良好的排水系统。建筑风格是砖木结构格局为二进一天井。质朴而简洁。建筑装饰讲究石雕,木雕,砖刻,彩画。墨绘于一体,工艺精湛。流坑是文化古村,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之称。</p> <p class="ql-block">流芳亭是通往村外的路口。</p> <p class="ql-block">流坑村内是龙湖,村周是乌江围绕,沿龙湖的路南北相为纵,村内七条东西相小巷逼往乌江码头为横,流坑的建筑就囊括在这七横一纵间。</p> <p class="ql-block">流坑村口这是曾巩的衣冠冢。曾巩曾在流坑讲学,对当地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他的衣冠冢在流坑也体现出流坑村对文化名人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江西的古村口往往都有大樟树,流坑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藏龙亭也意味着流坑是藏龙卧虎之地。流坑也的确英才辈出,共有2名状元,4名尚书,34名进士,87名举人。秀才众多无法统计。</p> <p class="ql-block">隔着龙湖看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董公中冈先生祠”,即为董中冈先生教书的学堂。流坑村内这样的学堂颇多。</p> <p class="ql-block">学堂是历史遗跡,房门紧闭,可旁边的住家厨房可透出一阵阵饭香。</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红十字救护站也一下子把人从过去拉回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每天下午的三点和晚上都各有一场沉浸式表演,不管看不看表演,费用都已经交进了门票里面,所以流坑的门票比较贵。全票120。优惠票也要100。还不包括景区的游览车票。这些布景都是为演出而搭建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晒着的是流坑特有的乳腐饼,外观鲜艳,可凑到如此之近也没能闻到任何香气。</p> <p class="ql-block">这个牌楼的尖顶原为木质的。文革中为了能保留下来,特意在上面画上了红五星。</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戏台,凡是中了进士和举人,都在此张榜告之,“榜上提名”也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当年一家五人同时是进士呈一段佳话,称“五桂齐芳”,在此榜上可见其五人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戏台的对面一般都有一个庙。所以常连称庙戏。</p> <p class="ql-block">巷子深处的状元楼是流坑最早的建筑之一。为纪念南宋恩科状元董德元而建为。现在二楼已经不能上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酒香也是需要广告的,这个广告创意就不错。</p> <p class="ql-block">流坑镖局好像是后来为旅游而建的。</p> <p class="ql-block">湖中的戏台也是新建的。为这两场表演而建。</p> <p class="ql-block">古村落的主体在湖对岸。隔湖相望,我们也恨不得一脚就踏进去。</p> <p class="ql-block">这只是流坑诸多的祠堂之一,但这是给神仙歇脚的地方,也相当于皇帝的行宫。</p> <p class="ql-block">流坑村史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样历史悠久的地方总应该有几件老宝贝吧。</p> <p class="ql-block">村史馆门口的地面就不同凡响。鹅卵石铺地是流坑的特点,原流坑所有街道的路面全部都是鹅卵石铺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神轿是菩萨游街时用来抬菩萨用的。</p> <p class="ql-block">神轿的珍贵之处是镶在上面的象牙雕刻。</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古庙宇上拆下来的钟。和尚就是用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p> <p class="ql-block">木雕围屏是清晚期摆放在厅堂上的一件装饰品。所雕的图案是体现了富贵闲逸的生活风貌和官宦气息。</p> <p class="ql-block">友恭堂体现了董氏家族的家族文化。此处恭字故意少一笔以示谦恭之意。下方的圆桌。也是由两个半圆桌相拼而成。若男主人不在家。桌子就只用一半。外男入内见到一半的桌子,就会走之避嫌。</p> <p class="ql-block">桌后所供是先人的牌位。</p> <p class="ql-block">仅存四块彩绘瓷板画之一。</p> <p class="ql-block">流坑的历史大事件:</p><p class="ql-block">1.董氐选基建村(南唐昇元年间937一947年。)</p><p class="ql-block">2.董氏振教兴族(北宋早期)</p><p class="ql-block">3.董氏五桂齐芳(1034年)</p><p class="ql-block">4.董氏文武两状元(北宋末一南宋绍兴年间)</p><p class="ql-block">5.曾氏科甲联芳(南宋中期)</p><p class="ql-block">6.遭元兵杀掠(1276年)</p><p class="ql-block">7.董氏丙申之难(1356年)</p><p class="ql-block">8.首建大宗祠(1369年)</p><p class="ql-block">9.流坑整治与缮修(万历年间)</p><p class="ql-block">10.木竹经商之兴(清代)</p><p class="ql-block">11.太平军之祸(1857年)</p><p class="ql-block">12.北洋军之害(1927年)</p><p class="ql-block">13.召开乐安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1930年11月7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仁让堂是流坑的重要建筑。“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让”体现了谦让,礼让美德。表明董氏注重儒家思想。</p><p class="ql-block">“雁塔题名”如果有族人在科举中取得功名,尤其是进士没第,族谱会予以记载,或刻于石碑,这就是雁塔题名提名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花轿处处都有,流坑的花轿娇小玲珑。做工精致。</p> <p class="ql-block">挂同心锁成了每个旅游点的标配,花样玩多了也不新鲜,绣迹斑班的锁反而有碍观瞻。</p> <p class="ql-block">二楼半封的小门内有一个小童养媳,新婚不久,丈夫即被拉伕入伍,外出征战久久不归,小媳妇天天在此倚门远眺盼君归。后来丈夫一直没归,小媳妇从此也未再下楼。这门也就被称为望夫门,也叫贞洁门。</p> <p class="ql-block">这个舞台也是为那两台演出专门搭建的,在古村中很显突兀。</p> <p class="ql-block">小巷的路是直的,墙却不平,称这为“错落有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百思不得其解。</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九曲桥也是为演出所建,和古村的风格,格格不入。</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桃花?樱花?古村内花很少很少,这是很稀罕的粉红色。</p> <p class="ql-block">“西南集广”。这扇门是迎街而开,且面对西面,这招牌的意思是开门可收集所有来自西南面的大富大贵。</p> <p class="ql-block">演出时抛绣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绣楼在里面这个角落里。</p> <p class="ql-block">贤伯巷,是七横巷之一。通往怀德堂。</p> <p class="ql-block">怀德堂的尚义门,这毫不起眼的朴素的小门里面有很漂亮的花厅。华厅壁雕刻着凤。故也称为凤凰厅。只是紧闭的大门,让这一切都与我们失之交臂。</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小洞竟然是房子的窗户。用于透光透气。</p> <p class="ql-block">流坑大部分的房子都房门紧闭。政府收购了其中260栋古建筑,其中的居民都早已迁出。不知道这番操作到底是保护了古建筑,还是损伤了古建筑?没有人气的房子破败的速度很快。</p> <p class="ql-block">少许的院落里还是可以看到人们居住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很可惜,门楣上的雕塑都已荡然无存,只能在导游的叙述里可以听到它当年是如何的精美。</p> <p class="ql-block">挹广门是流坑标志性的建筑,具有典型的江西古村建筑的风格重于装饰及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工艺,承载着流坑的历史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大宾第的主人曾经参加过乐安县令的寿宴,被敬为上宾,故其住宅取名“大宾第”。</p> <p class="ql-block">入门处的系马桩。</p> <p class="ql-block">大宾第是占地2000平方米的建筑群,又被称为村中村,五兄弟毗邻相居,这是老二的家。</p> <p class="ql-block">翘檐白墙的马头墙一直被认为是徽派建筑的特点,其实它是源于赣派建筑,只不过徽商遍及全国,人们就自然的把它认为成徽派建筑。</p> <p class="ql-block">窥探住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看见古朴实用的木质米仓。</p> <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的房用的是糯米墙砖砌成(糯米砖是用糯米,蛋清,白糖,石灰,桐油混合所制),经过数百年的日晒风吹雨淋,墙面还是平滑如新,岁月没在上靣留下痕迹。</p> <p class="ql-block">房檐的斜撑是倒悬的鹿,这造型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倒鹿意寓禄到。</p> <p class="ql-block">开米行的老板把自家门匾上的“辉”改成米字旁。</p> <p class="ql-block">“光映珠华”下的宝瓶门,寓意平安。</p> <p class="ql-block">大宾第中老大的房子朝东而座,在一场大火中毁于一旦,留下一片空地和一缕回忆。</p> <p class="ql-block">“雨露时新”中的时字故意横倒,幻想将时光留住。</p> <p class="ql-block">此衙门是流坑成为旅游点的新建的,想为旅游增加一点色彩,哪知的画虎不成反类犬,小小的村庄里怎么会有衙门呢?不合常理。</p> <p class="ql-block">这房子为做民宿而改造过。但现在游客寥寥无几,只好关门大吉。</p> <p class="ql-block">街角楼房上的小阳台已坍塌,残留的白墙还可以想象出当时凭栏看小街景象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小小的流坑发生过不止一次的火灾。这又是一片火灾过的留下空旷。</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座学堂,从扁额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有两位先生。</p> <p class="ql-block">流坑村的理学名家:</p><p class="ql-block">1. 董敦逸(1031—1101):北宋名宦,官至监察御史,因保护孟后被尊为“铁面御史”。他是流坑董氏禄位官声最显者之一。</p><p class="ql-block">2. 董德元(1148年进士):南宋时期的状元,官至参知政事。他是流坑历史上科甲和仕宦最高之人,因其依附秦桧而备受争议,但对家族而言,他是科举文化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3. 曾丰(1169年进士):宋代著名理学家和学者,著有《樽斋集》。</p><p class="ql-block">4. 董德修:南宋著名的“槐堂诸儒”之一,陆象山的入室弟子。他倡教陆氏心学,对流坑董氏心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流溪理学之宗”。</p><p class="ql-block">5. 董燧(1535-1615):明代理学大师,官至刑部郎中。他致力于研究理学,被当时的吏部尚书誉为“理学名家”。</p><p class="ql-block">这座理学名家宅是</p> <p class="ql-block">为了表彰董燧的功绩和品德,罗洪先为其题写了“高明广大”匾额,刻于其居所门坊上,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此匾特殊之处是他的提名放在四个字的中间。据说是为了保持题词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受尽文革的创伤,门楣上的雕刻都破坏殆尽。</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巷,是明朝和清朝建筑的分割线。</p> <p class="ql-block">这条小巷原汁原味,地面的鹅卵石是原来的,连石缝里的青苔都是原来的。</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巷的左边是明朝建筑,右边是清朝建筑,一线天就像一道时光隧道。将他们分割。</p><p class="ql-block">明朝建筑和清朝建筑从外形上也可以看出区别。</p><p class="ql-block">明朝建筑砌墙砖是两眠一陡,清朝建筑砌砖是一眠一陡。明朝的砖略小略厚。清朝的砖略大略薄。明朝建筑年代更久远。墙角磨损明显。清朝建筑的墙角加用了石料,更结实耐磨。</p> <p class="ql-block">明朝建筑的大门较小,这清朝建筑的大门就宽大的多。</p> <p class="ql-block">虽然不见人影,但洞开的大门,盛开的油菜花和晾晒的衣服还是造出了一种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走近村口,商业气息渐浓,只是依旧没有人。</p> <p class="ql-block">没有人气,灯笼的影子也很孤寂。</p> <p class="ql-block">大宗祠遗址。大宗祠在1927年被孙传芳的残部路过而烧毁。.只剩五根高八米,直径0.7米的花岗岩石柱,被称为流坑的圆明园。</p> <p class="ql-block">大宗祠旁的学堂是流坑的“高等学府”。</p> <p class="ql-block">这学堂不仅环境优美,还师资力量渥厚,最多只招6名学生,却配备两位老师。门口的桥被称为状元桥,希望学生踏进学堂会中状元。</p> <p class="ql-block">学堂天井上设有能手动关启的顶帘,可以控制阳光的射入量。在那个年代,这个小小的装置算技术含量很高的。</p> <p class="ql-block">学党的穹顶集木雕彩绘于一体,图案精美大气,与欧洲教堂中的穹顶有得一比。</p> <p class="ql-block">学堂里有一棵神奇的桂花树,树龄有500余年。桂花树本早已空心死亡,在1997年又神奇的复活。现在到了秋季又滿树飘香。</p> <p class="ql-block">学堂后院遍种桂花树,只为一句“蟾宫折桂”。</p> <p class="ql-block">放在金桂园里的这尊塑像,说是“金榜题名”,可我怎么看都觉得像是小鬼在点阎罗薄,哈哈……</p> <p class="ql-block">看此匾就知道,要进这个学堂还是要有点真才实学才行。</p> <p class="ql-block">状元桥。难道真的是走过就会成为状元?他以后就不再是农民了?</p> <p class="ql-block">流坑被誉为千古第一村,今天我们虽然还有导游带领,但所有的房屋都大门紧闭,流坑最引以为傲的古建筑,我们都只在外面匆匆一瞥。并没有看到古村的最精华建筑装饰,所有的木雕石刻我们都无缘看到。不明白政府为什么要将房屋收购再关闭起来。如果里面现在仍然有人居住,说不定我们还能进去得以一窥。</p><p class="ql-block">今天,只能很遗憾地道一声,流坑,再见!假如下次有缘再见,我们能看到你已被禁锢的全貌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