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7日,世孟同学转发人民日报的文章(音频同步)给我: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步入误区!</p><p class="ql-block">我的回帖如下:</p><p class="ql-block">不光是医学的问题,人们的观念和选择出了偏差,从食物到作息,从预防到保健,最后才是医疗。</p><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链的构成与天时地利人本共同构成建康的必要条件,现在交通太便利,信息太发达,所以吃的东西与过去不一样了,不再日出而作日落日息,熬夜成了常态,自然环境也在变化,空气、水和土壤成份都在不断变化,给人的健康造成威胁。但客观地说医疗水平还是不断提高的,毕竟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在增加,平均寿命在延长,我国的大城市人均寿命都过了80岁,这是了不起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健康是肌体的所有构件处于协调平衡状态,心肝脾肺肾相互支持,平稳工作,心包膀胱胃肠胆三焦空实得当,与五脏配合默契,吸进的气能流到身体的每个地方即一气周流,带动血液正常流动循环,肌体的自我保护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正常,具体表现就是:体温正常,吃的下,排的出,睡的着,有力气,心情好。如果一气不能周流,无法带动血液运行,就是病态。外感风寒内伤湿滞,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诸多因素会导致气息阻滞,出现不同病症,严重的急症会猝死,慢性的会有脏腑损伤,如肿瘤。</p> <p class="ql-block">从直观层面上说温度决定生死,正常人体温最佳值37℃,现在多数人在36.5℃左右,错误地认为37℃是发低烧。生命结束体温就没有了。反过来说,外界影响致使体温快速下降会导致死亡。</p><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举办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共有近万人参与,其中172人参加百公里越野赛。比赛期间遭遇极端天气(冰雹、冻雨、大风),导致21名参赛选手因失温遇难,另有5人失联。这是中国马拉松史上最严重的安全事故之一。</p><p class="ql-block">因此,养生保健第一要务是保暖,第二是食饮有节,第三是起居有常,第四知足常乐。</p> <p class="ql-block">人体是一个与外界联通的复杂巨系统,其正常运行是极复杂的。入口的饮食和空气在内部经过怎样的生化反应和分拣过程,留下有用的维持肌体正常工作,把没有用的不同成分送不同出口,至今并未全清楚。大小便、汗、鼻涕痰、泪等都是排出物,甚至指甲和头发也都是维持肌体自身平衡的排出物。当肌体受到细菌病毒攻击、饮食不当造成损伤或情志变化引起不适时,肌体会努力排出异己。中医治疗的辨证就是判断肌体抗病排出体外的出口趋势,顺势而为,选择合适方法(如导引、针灸、喝药等)帮助肌体恢复原有平衡状态。</p> <p class="ql-block">健康管理当防患于未然,若身体不适,选择治疗方案,应首选非药物治疗,导引、艾灸、热辅、刮痧、拔罐、针灸等。应避免焦虑情绪,尽量多休息,给肌体修复提供条件。药物治疗应遵医嘱,不能过度治疗。</p><p class="ql-block">正象人民日报文章中说的:“医生与其在下游打捞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筑牢堤坝,让洪水不再泛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