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桃花,美好的回忆(1)

逍遙老驢·無業游民(谢绝送花)

一年一度的林芝桃花又将绽开,林芝最美的一刻正在向我们走来。<div>林芝桃花之美,没见过的人难以想象,见过的人则拙于描述。一个字:美;两个字:极美;三个字:美毙了。</div><div>没有刻意地栽种,没有精心地培育,一到桃花季,漫山遍野、村庄屋旁、河畔路边,到处是怒放的桃花在争相展现自己最美的一刻。含苞欲放的它像羞涩的少女;肆意绽放的花朵恰似成熟的姑娘。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在朵朵桃花的点缀下,分外妖娆。</div><div>每到这个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几次去林芝赏花的情景。美好的回忆回味无穷,终生难忘。</div><div>说说2014年的那次吧。那次是参加一个去林芝行走的团队,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欣赏林芝的桃花。</div> 3月31日。今天计划是从成都飞林芝,——团队在那里会合。<br> 乘坐飞机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入藏的航班都非常早,——高原的气候多变,尤其下午经常会变得恶劣,气流也更不稳定。 因此,我5:00就起床。7:15的航班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飞了三个小时,飞到了双流机场!!!天啊,成都难道是一个来了就走不了的城市吗? 飞不了也没办法,谁让咱没修仙,没有御剑飞行的本事呢。 既来之,则安之。下午去了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的成都文殊院。 文殊院是四川省、成都市佛教协会驻地,全国重点保护寺院,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殊院占地面积82亩,殿堂房舍190余间。 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7)。蜀王杨秀以“圣尼”名,定名信相寺。会昌五年(845),唐武宗灭佛,寺毁。 宣宗即位(847)后修复了寺院,之后,历800余年与世并存。清顺治元年(1644)全毁。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改名文殊院。 还没看到桃花,且拿此花解解眼馋吧。 晚上在这“三缺一酒家”和成都的亲友聚会,考察川菜。 4月1日。今天重复昨天的程序:5点起床赶飞机。 起飞时,能见度似乎还行。 一路顺风,终于飞到了林芝。 没想到飞机在林芝机场上空绕了几圈,又掉头飞回了成都。 林芝徒步之旅成了空中巡游活动。一张单程票额外飞了两个往返,外加成都二日游,真是赚大发了。鸡冻得我只想嚎啕大哭。 航空公司把我们这300多难民拉到各个招待所级宾馆安顿下来。我们被送到双流县黄甲镇。 还是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基本原则,饭后顺便考察一下黄甲镇。 黄甲镇是享誉全川的成都麻羊基地。据说到黄甲品尝羊肉火锅是成都吃货界很有面子的一件时尚事儿。 虽然不是季节,我们已经把羊肉火锅列入了此次考察计划。 4月2日。第三次。事不过三,不知此话真否,今天检验一次。 起飞了,照例没什么问题。要是有问题,也只能是在那一头。阿弥陀佛!上帝保佑!阿拉显灵! 三飞林芝,修成正果。当皑皑雪山、巍巍群峰列队等候驴爷检阅时,用“鸡冻”形容我曾经破碎的❤️已经显得太单薄。 内牛满面的我默默地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CCTV。 滞留我三天的老天爷啊,请原谅无知的我没有理解您的精心安排。我是应该说谢谢呢,还是说谢谢呢?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色。它只能在青藏高原才能见到。 临近林芝,雪山少了,山上密林可以清晰看到。 终于落地林芝。抵达林芝后,野生菌王馆火锅大餐毕,立即去巴松措与大队会合。 5点多抵达景区,重游巴松措。 巴松措位于距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约36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 巴松措又名措高湖(湖畔有个错高村),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 岸边大约一百米有一个小岛——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 扎西岛上有唐代的建筑“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建于唐代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错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殿内主供莲花生、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始建于唐朝末年。佛殿内有3尊巨大佛像:正中是弥勒佛,盘坐在莲花台上,笑容可掬;左侧是千手观音,右侧是金童玉女像。 据说该寺是由宁玛派高僧桑杰林巴于600多年前兴建的,“措宗”意为“湖中城堡”。 巴松措长约18公里,湖面面积约2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120米。 巴松措湖面海拔3480米,是西藏海拔最低的大湖(纳木措海拔4730米,羊卓雍错海拔4440米)。 巴松措海拔虽然也有3400多米,但是,景区内森林密布,氧气含量较其它湖泊高,一般不会产生高原反应。 虽然巴松措深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山沟里,但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为林芝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区之一。 沿顺时针方向转岛,还可以看到格萨尔王战马留下的蹄印、挥剑于石头上留下的剑痕、桃抱松、以前的水葬台、树叶上有自然形成的藏文字母的“字母树”、莲花生洗脸的神泉……可谓步步有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