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八妇女节”来到福州路上的“老半斋”品尝刀鱼馄饨与面,味道与从前差别太大,有点失望,既然味觉没滿足,那就让视觉好好享受吧!</p> <p class="ql-block">拐到南京路步行街,沿路逛到河南路桥,桥北的一幢形似武康大楼造型的楼吸引了我的双眼👁👁,走近一看原来是河滨大楼。</p> <p class="ql-block">河滨大楼位于苏州河北岸,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当年上海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公寓住宅楼,时称“远东第一公寓”被列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有着较高的历史和社会价值。</p> <p class="ql-block">它有新沙逊洋行投资,公和洋行设计,新申营造厂承建,于1931年开工,1935年竣工。</p><p class="ql-block">由于地皮不规则,建筑师将大楼设计成“S”形,既提高了容积量,又解决了通风和采光问题。这种设计与沙逊(Sessoon)的英文首字母相呼应,成为其标志性特征。</p> <p class="ql-block">沿着苏州河走到四川路桥,桥北就是上海邮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参观上海邮政博物馆无需预约,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三、四、六、日9:00~17:00(法定假日另行通知)</p> <p class="ql-block">上海邮政博物馆,原名上海邮政总局,上海市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位于上海市苏州河畔、四川路桥北侧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内(上海市虹口区北苏州路250号)。</p><p class="ql-block">上海邮政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省级邮政行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住在虹口,上海邮政总局走过路过N多次,但走进上海博物馆参观还是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上海邮政博物馆建筑外型呈“U”字型,高51.16米(不包含旗杆高度),地下一层,地面四层。大楼正门朝东南,正门东南两侧均为细粒水刷石粉的主立面,共有十九根贯通三层的科林斯立柱不对称地分布环绕。</p><p class="ql-block">正门的上方建有钟楼和塔楼。</p><p class="ql-block">钟楼左右两面为弧体,正面镶嵌着直径为3米的罗马数字的大钟,塔楼建在钟楼上面,是巴洛克式的四角双圆柱型。在钟楼和塔楼的底部基座上,分别置有两座火炬台和两组人物雕像。</p> <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上海邮政总局被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7年12月2日,上海邮政总局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2022年3月30日,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首批全国科教基地。</p>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上海邮政博物馆实施闭馆改陈升级,12月1日,上海邮政博物馆完成升级改造和调整更新,正式复馆。</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上海邮政总局的新大楼在四川路桥北堍破土动工。大楼有英国建筑师思九生、史滨生设计,华商余洪记营造厂总承包建造。</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三年(1924年)11月,上海邮政总局大楼竣工,同年12月正式办公营业。</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同年5月28日,上海邮政总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后改称上海邮政管理局。</p><p class="ql-block">塔楼有两组雕塑:一组为希腊神话中的通信之神和爱情,象征邮政是沟通人间情感的使者;一组为三人持火车头、轮船和电信电缆模型,象征交通和通信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上海邮政博物馆建筑面积为25294平方米。博物馆由一楼中庭展区和二楼陈列主展区组成。</p> <p class="ql-block">踏入邮政博物馆大门,见镜框架“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在邮局等你”的欢迎词——嗨!今天我来啦!😎😎</p> <p class="ql-block">站在邮政博物馆门廊拍的浦东三件套。</p> <p class="ql-block">沿着楼梯拾阶而上,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又见一镜框式像架。</p> <p class="ql-block">站在镜框架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复古奢华的屋顶。</p> <p class="ql-block">奢华的铜制花纹栏杆,站在二楼栏杆前拍的一楼门框及街景。</p> <p class="ql-block">步入曾是“远东第一大厅”的邮政营业厅。</p> <p class="ql-block">营业大厅的“邮政信箱”。</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各种邮戳。</p> <p class="ql-block">营业大厅目前仍开展邮政业务。</p> <p class="ql-block">2004年10月20日,江泽民为上海邮政博物馆题写了馆名“上海邮政博物馆”。由此进入二楼陈列室展区。</p><p class="ql-block">2006年1月1日,上海邮政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二楼分为前厅——朱学范,以及起源与发展、网络与科技、业务与文化、邮票与集邮等展区。</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传世铜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壶内壁刻有铭文,大意是:齐庄公命田氏乘传车至周,请命于周天子。</p> <p class="ql-block">古代通信。</p> <p class="ql-block">汉代(公元前206~220年)信使传递命令时所用的信物和过关凭证。</p> <p class="ql-block">上海松江府城图</p><p class="ql-block">早年松江府,如今松江区。当年松江管上海,如今上海管松江,换了天地。</p> <p class="ql-block">大清邮政的邮筒,底座是盘龙柱。</p> <p class="ql-block">江海关邮局: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3月20日,清政府颁布创办国立邮政上渝谕,派赫德兼总邮政司,在上海设立邮政司办事机构。最初,邮务办事处设立在上海冮海关内。</p> <p class="ql-block">馆内详细展示了从海关邮政、大清邮政、中华邮政到人民邮政,各个历史时期邮政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邮票,是国家名片。</p><p class="ql-block">集邮,是文化活动。</p> <p class="ql-block">解放区邮票</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猴票。</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四年(1878年)8月24日,中国邮政第一枚图案为龙的邮票在上海发行。我国集邮活动由此渐起,延宕至今。</p> <p class="ql-block">大清邮政局:三分银</p> <p class="ql-block">邮政专用称</p> <p class="ql-block">上海老底子送信送报到千家万户的邮递员,好熟悉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上海邮政大楼326室是原邮务长办公室。20世纪30年代,从邮务长办公室可以直接看到黄浦江岸边码头。邮务长通过望远镜,察看黄浦江边邮政码头邮艇到岸、装卸邮件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9日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三次会议上,朱学范被任命为邮电部部长,在担任邮电部部长的十几年间,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在担任民革中央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期间,他积极推动海峡两岸通邮,始终关心邮电事业发展,为创建并发展新中国邮电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上海邮局变迁(1951年~2019年)</p> <p class="ql-block">上海邮政博物馆的全景模型。</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东方书报亭,遍布上海各个角落,是一代人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大清邮政舆图即邮政地图。“舆”指大地。。邮政舆图是为便于邮政运营服务,结合行政区划,邮运网络等特点编制的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乘坐胶囊电梯到一楼中庭。</p><p class="ql-block">上海邮政大楼中庭面积为1347平方米,原为天井,主要用于汽车邮运场地。随着邮政发展,大楼功能重新定位。修缮一新的中庭陈列着大清邮政马车、1917年购置的第一辆邮运汽车以及“行动邮车”等,留下了上海邮政百年来运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业务发展,更好服务社会的轨迹。</p> <p class="ql-block">1917年,第一列“行动邮车”(上海~南京)</p> <p class="ql-block">邮车内景。</p> <p class="ql-block">民国六年(1917年)购置的第一辆邮运汽车实体模型。</p> <p class="ql-block">1909年,标有“大清邮政沪局”字样的用来运输邮件的马车。</p> <p class="ql-block">世界各国的📧邮筒(土耳其、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邮政博物馆,来到乍浦路桥台阶坐下休息,抬头见对面“瑞康里”大楼,随手拍了几张街景。</p> <p class="ql-block">虹口区“瑞康里”历史文化风貌区。</p> <p class="ql-block">“瑞康里”建造于1930年,由英商麦加利银行建造,共有188栋。与沪上众多石库门弄堂一样,它有灰色墙体搭配屋顶深红色瓦片,黑漆大门垂下两个闪亮铜环。特殊之处在于,弄堂周遭有五条马路环绕。当时虹口主要为日本人集聚之地,所以嘉兴路地区的石库门多受日本文化影响,居民中有不少日本的高级职员。</p> <p class="ql-block">站在四川路桥上眺望:乍浦路桥、外白渡桥。</p> <p class="ql-block">站在乍浦路桥上拍摄的外白渡桥。</p> <p class="ql-block">游人在苏州河畔边喝☕️咖啡边赏美景,悠然自得,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手持自拍杆,拍摄上海大厦、外白渡桥与浦东三件套的孩童雕塑。</p> <p class="ql-block">远眺俄罗斯🇷🇺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上海邮政博物馆尽管穿越了百年邮情岁月,一砖一瓦,仍旧熠熠生辉,它是上海邮政开展革命、改革、建设光辉历程的见证者,亦是邮政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的传承者。</p><p class="ql-block">作为上海市“一江一河”地标之一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除了发挥上海邮政办公功能外,依托上海邮政博物馆,让更多市民游客走进大楼,感受建筑之美,触摸红色历史。</p> <p class="ql-block">手机摄于2025年3月8日,</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到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