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建水“半闲亭”——难偷半日闲?(散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每想起,或者亲自到建水,总是把她当成一本民间的书,一街的浮世绘画,一曲创世的建水交响憨沙约的小调,一城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及一部烟火气息燃烧的诗——大自然与历史人文融为一体馈赠给我们的一本书,书不大,却也丰富多彩,衣食住行……样样俱全——有些泛黄的书页中,书香气浓郁——章、节、页面中提供的段落、句、字,磨去了雌雄,“步头”、“巴甸”、“惠历”——建水以前的旧称……时间把过去的名头翻译成为今天的建水——明明暗暗,每每停下,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到她的魅力:长长短短,宽窄不一,缠缠绕绕,分不清你我地亲密着……</p><p class="ql-block"> 驾车过最多红绿灯建水大道路口上的环岛,左拐进入迎晖路:一股浓郁的历史与现当代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路中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正背面“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红底金色大字熠熠生辉,东林寺街迎晖路历史文化街区,据说是以清代、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为主,以东林路、迎晖路为主要街巷进行扩展布局改造升级的工程项目景观……不远处,高耸古城东门的朝阳楼,气势磅礴,威仪天下,奔来眼底。</p><p class="ql-block"> 停好车,用眼睛、用双脚、用双手、用好奇心……先翻开东林路——</p><p class="ql-block"> 翻过街巷之中,随处可见的小吃摊位散发着勾人的香气,引得食客们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三五成群,谈笑风生,市井烟火与人情温暖生动写照的这一段,把目光和注意力聚焦在“半闲亭”:</p><p class="ql-block"> 系明代临安知府章士元省耕憩息之所——三开间单檐飞角卷棚顶,檐下枋板雕刻着各种彩绘图案,就小窗都甚凿成花辫状,形象生动逼真……有荷花池环亭,小径纤堤,荷花池外便是稻田蛙声一片,田埂纵横,堤上,垂柳依依流苏细绿摇曳,婀娜多姿……远山近水,绿意盎然,花香鸟语,让我的想象,沉浸在这个充满文人、官员、农人愉悦气息充盈的人身上,设身处地,该有多逍遥——逍遥——逍逍遥……</p><p class="ql-block"> 建水的闲,置放在老旧有些昏暗低凹破漏在灯忽明忽暗的地方,象一张网,织的不够密,织成一块布,或者是压成一些紫陶的泥,既能慰籍人间疾苦,也象一罐解除病痛的良方一样简简单单,独特且令人敬仰的美丽……</p><p class="ql-block"> “忙里逢僧聊一话,又得浮生半日闲”。</p><p class="ql-block"> 章士元,又回到建水,回老家——建水……让我与建水民俗文化中翻飞在这方天地神秘的大门,让那缭绕的闲庭香气与深邃的文化底蕴跃然眼前,引我无限遐想。而命运的巧合,似乎总爱编织美丽的邂逅——我与张士元这位知府大人跨越时空相遇,建水文化血脉中流淌着的那一份闲——温柔与坚韧之祖籍之地,是他心中永恒的牵挂与闲情雅致中最动人的一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末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3/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