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灌木或小乔木,高9米,嫩枝无毛。叶革质,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略尖,或急短尖而有钝尖头,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干后发亮,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侧脉7-8对,在上下两面均能见,边缘有相隔2-3.5厘米的细锯齿。叶柄长8-15毫米,无毛。花顶生,红色,无柄;苞片及萼片约10片,组成长约2.5-3厘米的杯状苞被,半圆形至圆形,长4-20毫米,外面有绢毛,脱落;花瓣6-7片,外侧2片近圆形,几离生,长2厘米,外面有毛,内侧5片基部连生约8毫米,倒卵圆形,长3-4.5厘米,无毛;雄蕊3轮,长约2.5-3厘米,外轮花丝基部连生,花丝管长1.5厘米,无毛;内轮雄蕊离生,稍短,子房无毛,花柱长2.5厘米,先端3裂。蒴果圆球形,直径2.5-3厘米,2-3室,每室有种子1-2个,3爿裂开,果爿厚木质。花期1-4月。</p><p class="ql-block">生境分布</p><p class="ql-block">云南、四川、中国台湾、山东、江西等地有野生种,国内各地广泛栽培,品种繁多,花大多数为红色或淡红色,亦有白色,多为重瓣。在红色山茶组里,它是少数几个子房秃净的代表之一供观赏,花有止血功效,种子榨油,供工业用。目前我国山茶花品种已有306个以上。在浙江、福建和江苏等地已开始批量生产。目前,已成为花卉市场冬季主要的盆栽观赏花木。</p><p class="ql-block">经济价值</p><p class="ql-block">山茶不仅是名贵的观赏花木,还是重要的油料植物。山茶的种子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俗称茶籽油,其具有优质、高产、寿命长的优点,以云南、江西、湖南一带的白花油茶和云南产的红花油茶最负盛名。</p><p class="ql-block">药用价值</p><p class="ql-block">《中华本草》中记载山茶的花、根和种子均可入药。</p><p class="ql-block">山茶花:为山茶科植物山茶的花。春分至谷雨为采收期。一般在含苞待放时采摘,晒干或烘干,用纸包封,置干燥通风处。茶花性味甘、苦、辛、涩、凉;归肝、肺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消瘀肿。主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赤血痢;血淋;血崩;带下;烫伤;跌扑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麻油调涂。</p><p class="ql-block">山茶根:为山茶科植物红山茶、西南红山茶、窄叶西南红山茶、滇山茶等的根。山茶根性味苦、辛、平;归胃、肝经。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消食。主跌打损伤;食积腹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p><p class="ql-block">山茶子:为山茶科植物红山茶、西南红山茶、窄叶西南红山茶、及滇山茶等的种子。10月采成熟果实,取种子,晒干。山茶子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去油垢。主发多油腻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掺。</p><p class="ql-block">现代天然产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显示,山茶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皂苷类、多酚类、植物甾醇类、脂肪酸类和生物碱类等,以黄酮类及皂苷类成分研究较多,其中黄酮类成分主要是黄酮醇类,以槲皮素、山柰酚以及芹茶素最为常见;皂苷类成分主要为齐墩果烷型的五环三萜皂苷。山茶属植物中,茶、油茶和山茶的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过敏、降糖、降脂、抗炎、抗氧化、保护胃黏膜等方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