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漯河市实验小学课程建设中心积极响应,精心开设了“我是非遗传承人”雅趣系列课程。其中,“制作戏剧发箍”的探究学习,带领学生们走进非遗的奇妙世界,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span></p> 发箍溯源:历史长河中的头饰风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发箍,作为一种古老的头饰,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在遥远的古代,发箍最初是人们用来束发、固定发型的实用工具。在中国,发箍的形式更是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演变。秦汉时期的巾帼、唐宋时期的花冠、明清时期的额帕,它们或是用珍贵的丝绸、或是用精美的金银珠宝装饰,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成为了女性装扮中不可或缺的时尚元素,承载着不同时代的审美与文化内涵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戏曲文化里,发箍更是戏剧角色造型的关键部分,不同的发箍样式、装饰能够体现出角色的身份、性格和行当,成为戏曲艺术中独特的文化符号。</span></p> 制作工艺:传统与创意的交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制作戏剧发箍的过程,充满了艺术与技巧的融合。所需材料丰富多样,有色彩斑斓的扭扭棒,如同给发箍注入了灵动的生命力;蓬松柔软的彩色毛球,增添了发箍的活泼与俏皮;闪闪发光的珍珠,让发箍瞬间变得华丽高贵;当然,还有作为基础的塑料发箍,承载着所有的创意与装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制作步骤严谨而有序,先将扭扭棒小心翼翼地缠绕在塑料发箍上,这一步就像是为发箍打造一个独特的“骨架”。接着,把彩色毛球用胶水精心粘贴在缠好扭扭棒的发箍上,每一颗毛球的位置都经过仔细考量,它们就像夜空中的繁星,为发箍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然后,用不同颜色的扭扭棒巧妙地掰出小花瓣的造型,再把这些花瓣一一粘在发箍上作装饰,仿佛为发箍披上了一件繁花似锦的外衣。最后,将珍珠点缀其中,让发箍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整个过程中,胶水的使用、材料的搭配与造型的设计都需要耐心与细心,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发箍最终的呈现效果。</span></p> 学生创作: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学生们拿到制作材料,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发箍制作中。有的学生专注于扭扭棒的缠绕,力求让每一圈都均匀整齐;有的学生精心挑选彩色毛球,思考着如何搭配出最和谐的色彩组合;还有的学生发挥创意,在花瓣造型上加入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发箍更具个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遇到困难时,学生们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他们相互交流经验,分享创意,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非遗传承的不易与魅力。</span></p> 作品欣赏:绽放的非遗之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精美的戏剧发箍在学生们的手中诞生。这些发箍各具特色,有的色彩鲜艳,充满了童真童趣;有的造型典雅,仿佛带着古老戏曲的韵味;还有的加入了现代元素,展现出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每一个发箍都凝聚着学生们的智慧与汗水,是他们对非遗文化独特理解的生动体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位学生在分享收获感言时激动地说:“通过制作发箍,我才知道原来戏剧头饰背后有这么多学问,我感觉自己更了解戏曲文化了,以后我也要把这份美传递给更多人 。”老师在观看学生们的作品后,也对他们的创造力和认真态度赞不绝口,鼓励学生们继续保持对非遗的热爱,传承和发扬这珍贵的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美育的滋养下,学生们通过制作戏剧发箍,不仅收获了手工制作的乐趣与技能,更在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这一颗颗种子,在非遗文化的浇灌下,必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未来,漯河市实验小学将继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雅趣课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推动文化自信自强贡献力量 。</span></p> <p class="ql-block">总责编:谢迎莹</p><p class="ql-block">责 编:陈 丽 赵小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文编辑:陈 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