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人家

知足常乐

<p class="ql-block">  源头湾,一个依山傍水的宁静小村,十来户朱姓人家在此安居乐业。小源河自石峰尖山脚蜿蜒而过,河水清澈,如银丝带般自东向西缓缓流淌。行至村中,河面忽而调皮地向南一弯,人们便称此处为“源头湾”。站在河边,极目远眺,大片良田铺展眼前,丰收的希望油然而生。为让田地得水滋养,村民们修建了“源头坝”。伫立坝上,看河水被巧妙引导流向田间,不禁感慨,这不仅是河水的轨迹,更是村民生活的脉络。朱有德家世代单传,儿子成婚后喜得贵子。一年后,孙子呱呱坠地。待孙子三岁,儿子儿媳南下广东务工,将孙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耕田,奶奶料理家务与接送孙子上学,一家其乐融融,生活幸福美满。</p><p class="ql-block"> 后来,有人发现后山土层深处藏有黄金。人们纷纷上山挖洞淘金,财富滚滚而来。朱有德的儿子振兴亦加入淘金行列,后山因此变得千疮百孔,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影响了下游水源。此情此景引起了县政府的重视,颁布禁令,禁止再有人上山淘金,并安排县公安局人员巡查。两年间,村里十几户人家皆盖起了两层红砖碧瓦的楼房。唯独振兴未建新房,因为他妻子是唯一的独生女,其岳父岳母相继患癌症去世,耗尽家财。</p><p class="ql-block"> 源头湾的清晨,宁静而美好。太阳初升,薄雾笼罩村庄,小源河在阳光下波光粼粼。人们伫立源头坝上,看河水缓缓流向田间,心中暖意涌动。田里的稻谷已然抽穗,微风拂过,稻浪翻滚,似在诉说丰收的喜悦。村里的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笑声回荡山谷。老人们坐在家门口,闲聊家常,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朱有德家的院子里,奶奶正忙碌准备早餐。锅里煮的面条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孙子坐在小板凳上,专注翻阅一本图画书。爷爷从田间归来,手持锄头,汗水浸湿脸庞。他笑着对孙子说:“待稻谷成熟,爷爷带你去田里捉鱼。”孙子兴奋拍手,大声喊道:“好啊,好啊!”这般场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简单。</p><p class="ql-block"> 淘金虽为村里带来财富,却也带来了破坏。后山植被严重受损,水源遭受污染。县政府禁令下达后,村民们逐渐停止淘金活动。振兴虽未赚得太多钱财,却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后来他向集体承包了这块荒山用挖机进行开垦整理在后山种植果树,几年后水果挂满枝头,硕果累累,有桃子、李子、梨子、红枣、板栗、蜜桔……给他们家带来了一笔可喜的收入。期望恢复山林生态。数年过去,后山渐渐恢复生机,小源河水质变得清澈。</p><p class="ql-block"> 村民们重新拾起农耕生活。他们在田间辛勤劳作,用心呵护每一株稻苗。朱有德家的稻田里,爷爷与孙子一同插秧,奶奶站在田埂上,目光中满是欣慰的笑容。这般平凡生活,却充满幸福与希望。源头湾的人们深知,唯有保护好这片土地,方能让子孙后代继续享受大自然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源头湾,已恢复往日的宁静与美丽。小源河水清澈见底,鱼儿自在游弋。田里的稻谷金黄一片,预示着丰收季节即将到来。村里的孩子们在河边玩耍,老人们在树荫下乘凉,一切显得和谐美好。朱有德家的院子里,爷爷奶奶依旧忙碌,孙子已长大,开始帮助爷爷奶奶分担家务。</p><p class="ql-block"> 振兴在后山种下的果树,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他常带孙子上山,修剪整枝、施肥打药、採摘果实。教他认识各种植物与动物。振兴明白,这片山林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是为了给下一代留下一片绿色家园。源头湾的人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