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东南(2—2)

德厚

<p class="ql-block">d6 ,3月10日 住在元旦梯田顶部核心区域的民宿,周围的民宿有几百家,多层还有电梯,条件不错。早晨5:30起床,6:30早餐,7:10出发准备看梯田日出,天公不作美,夜里打雷,已下雨,大雾,7:30转大雨。团队必须按时出发,到达“”多依树梯田观景台”,下车需要打伞。大自然就是神奇,10多分钟后雨渐止,大雾慢慢散开,元阳梯田最美丽壮观的景色展现出来!天公作美,天如人愿,天赐良机啊!</p> <p class="ql-block">宛如水墨画一般的山水梯田美景,人生难得几回醉,真是令人目不暇接,仿若人间仙境一般。人生之中这感觉能有几回?</p> <p class="ql-block">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的红河州元阳县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耕耘留下的山水田园风光。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农耕文明奇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元阳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田大,坡陡则田小,甚至沟边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有数亩,小仅有簸箕那么大,往往一个山坡就有梯田千亩。</p> <p class="ql-block">多依树是元阳三大标志性景点之一(坝达,多依树,箐口村),被世人称之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每天清晨随着温度升高,水分形成浓雾弥漫起来,渐渐变成云海遮掩住梯田,云海缭绕气象万千,这一场光影里的视觉盛宴,令人惊艳!</p> <p class="ql-block">哈尼梯田景色美,</p><p class="ql-block">德厚登高拍克聪,</p><p class="ql-block">八十高龄谁怕谁,</p><p class="ql-block">六人小组快乐行。</p><p class="ql-block">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离开多依树观景平台,约15分钟车程到了箐口村,顺着木栈道,继续观赏梯田。此时太阳缓慢升起,阳光照耀大地。</p> <p class="ql-block">箐口村是元阳境内最有特色的哈尼族村寨,箐口哈尼族民俗村在上千年的开发、垦植中,构建了“森林一水系一梯田一村庄”四素同构的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呈现出“山间水沟如玉带,层层梯田似天梯”的人间仙境,蕴含着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是哈尼族传统人居环境和农耕文化的典范,也是人类梯田文化的杰作和世界农耕史上的奇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级的品牌。</p> <p class="ql-block">蘑菇房玲珑美观,独具一格。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箐口村最为典型。</p><p class="ql-block">在很早以前,哈尼人的祖先在迁徙中突遇暴雨。一位先祖看到大家淋成落汤鸡的样子,心里非常难过。这时他注意到,躲在蘑菇下的小蚂蚁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淋到。受到蘑菇顶的启发,他开始和村民一起商量能否建造一种蘑菇一样的房子。蘑菇房就这样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蘑菇房的左边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梯田,宽的二三十米,窄的不足一米,随方逐圆,依山排列,下不见底;梯田之上是巍巍高山、莽莽森林,上不见顶。据说,这里的梯田有一千多层,七千多亩,像一部鸿篇巨制的史诗,记录着哈尼人艰辛而辉煌的历史,谱写着哈尼人代代相传的农耕诗篇。</p> <p class="ql-block">大约10:30左右结束元阳梯田游览,经过1小时左右的车程下山,去建水县用午餐,餐后游览“朱家花园”。建水朱家花园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位于红河州建水县内,被誉为“西南边陲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被誉为“西南边陲大观园”。由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涵盖了家宅和宗祠,不仅是住宿和观赏的场所,也是一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景点。</p><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拥有214间房屋和42个大小天井,建筑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形成独特的“迷宫式”建筑群。整个建筑群不仅展示了精美的建筑风格,如陡脊飞檐、雕梁画栋,还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内地与边疆文化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或许正在体验百十年前的私塾课堂上课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客厅谋事时,被同行的安徽旅友抓拍(广角镜头)。</p> <p class="ql-block">接着游览“贝山陶庄”,欣赏陶瓷艺术,品味紫陶历史文化。这里的墙全部用石头和各种陶瓷建成,不仅可以欣赏到来自大自然的美丽奇石和传统生活石器,还能观看到紫陶生产过程。集生产,紫陶工艺体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p> <p class="ql-block">这座由废弃紫陶和石头搭建而成的建筑,宛如从童话中走来,矗立在建水城郊,散发着神秘而浪漫的气息。与周围的田园风光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视觉冲击,既有着欧式建筑的庄重典雅,又融入了浓郁的乡土风情。</p> <p class="ql-block">贝山陶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由建水紫陶非遗传承人向炳成倾十余年之力打造而成是一座由废弃陶瓷、石头搭建而成的独具建水紫陶文化特色的“陶瓷城堡”</p><p class="ql-block">屋檐 、走廊、墙壁、道路....一个个形状怪异的石头随处可见的陶罐零零散散的陶瓷碎片是整个山庄的“灵魂”所在在这里它们的用处被发挥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又称十七孔桥,桥长148米,坐落于红河州建水县城西。建水十七孔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建造了三孔。后来,道光年间又增建了十四孔与之相连,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十七孔桥。这座桥不仅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更是建水古城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它承载着无数人的足迹和故事,见证了建水古城的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桥面的石头已被路人踩得光滑发亮,同时印证着双龙桥的历史斑驳。</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为典型的廊桥建筑,是一座集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于一体的古桥。</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因为泸江和塌冲河在此交汇,且两河如双龙蜿蜒而得名。双龙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开始只有3孔,后因塌冲河改道至此,又于1839年续建14孔,故又称“十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d7,3月11日 早晨在建水县住宿旅馆附近,散步到十字路口,云南边境的建水古城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上午游览朱德旧居,听朱德委员长在建水驻军剿匪的往事,成长求学,救国救民的历史,追忆峥嵘岁月。游览建水古城。</p> <p class="ql-block">朱德旧居位于建水古城红井街二十一号 ,是一座普通的清末建水民居建筑。</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初,为探寻救国救民真理,背井离乡来到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在讲武堂,他结识了建水籍同学曾师仲,二人结下深厚情谊。1913年,朱德担任蔡锷麾下的少校营长,驻军建水,一到建水城,便住进了曾师仲家的这座小院。后来,他升任陆军团副(即副团长) ,直至1915年离开建水,都一直居住于此。</p><p class="ql-block">朱德在建水期间,肩负着重要使命。彼时,他的首要任务是其中一伙是以方位为首,活动在今李浩寨冷水沟到曲江东山一带的土匪;另一伙是在渣腊村烧杀抢掠的百万、莫朴、林玉清匪群。朱德通过详细勘察和周密部署,成功将这些土匪歼灭打散,保境安民。同时,他为当地百姓清淤抬石,治理象冲河,深受百姓爱戴。</p><p class="ql-block">1962年6月16日,朱德委员长重返建水时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像一位离家多年的游子,坐在小院桂花树下的小方凳上和曾家的后人们唠家常,欢笑声回荡在小院。</p><p class="ql-block"> 如今,建水县的干部群众自发筹款修缮了朱德旧居,并设立了陈列室。能看到朱德元帅的铜像,院墙内壁嵌刻着朱德一生各个时期创作的革命诗词以及同时代革命家缅怀朱德元帅的题词 。陈列室序厅正中写着“敬爱的朱总司令,建水人民怀念您” ,表达着建水人民对朱德深深的怀念与敬意。</p> <p class="ql-block">临安府署位于云南建水古城核心区域,毗邻建水文庙,是明清两代的“府”级官署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历经明、清两代8次增修扩建,至今已有630余年的可考历史。</p> <p class="ql-block">府署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明清时期的特点,中轴线对称,六进院的建筑格局。府门前,有两块石碑,写的是“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和鸣冤鼓相对,意在警告不可诬告和越级上告。</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临安府署是一个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中国古代的吏治制度和建水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松竹梅兰寓意着人品高尚儒雅。</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的东西向主干道被称为临安路。这条街道是古城内最宽阔的街道,将所有重要的古迹建筑巧妙地串联起来。临安路两侧分布着建水古城的众多重要景点,如城隍庙、崇正书院、学政考棚、天君庙、临安府署、文庙、普应寺、指林禅寺等。此外,临安路上也充满了生活气息,街边的店铺鳞次栉比,显示出古城的日常生活与旅游活动的繁忙景象。</p> <p class="ql-block">建水朝阳楼位于建水古城东端,为古临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楼之最(其余3座已毁)。也称东城门、迎晖门。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形同北京天安门,而又比筑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的天安门早建28年。因此,有“小天安门”之誉。</p> <p class="ql-block">抚仙湖,位于距昆明市52公里的澄江县境内,是中国最深高原淡水湖,面积约216平方公里,最大深度159米,平均水深95米,湖面海拔高程为1722.5米,湖面面积216平方公里,是国家4A级景区。红嘴鸥多数已迁徙北方,仍遗留部分,或许是已适应这里的气候和生活环境。</p> <p class="ql-block">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就有“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关于抚仙湖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有两位仙女下凡来到人间,路过这里,因贪恋这里的美景,便化作了抚肩而立的石人,从此,这条湖也因此得名为“抚仙湖”。</p> <p class="ql-block">红嘴鸥在中国繁殖于西北部天山西部地区及中国东北部的湿地。红嘴鸥是中等体型的灰色及白色鸥,眼后具黑色点斑,嘴及脚红色,深巧克力褐色的头罩延伸至顶后,于繁殖期延至白色的后颈,翼前缘白色,翼尖的黑色并不长,翼尖无或微具白色点斑。红嘴鸥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主食是鱼、虾、昆虫、水生植物和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云南玉溪,不能不提及红塔山香烟和褚时健。1999 年,在云南省高院褚时健进行最后的陈述:“说我受贿 3630 万人民币、100 万港币、30 万美元,我不认,我没有拿那些钱;说我违规收入 400 万,这个我承认,这是 17 年来累计多发的奖金,这个是我的错,无论怎么判我都认”。1979 年,他临危受命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彼时的玉溪烟厂濒临倒闭,入不敷出。面对这一片狼藉的局面,褚时健 在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下,玉溪卷烟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塔山”品牌响彻大江南北,单价从 5 元涨到 12 元,且供不应求。到 1989 年,玉溪卷烟厂年产量超过 100 万箱,利税高达 20 亿元以上。褚时健也因此荣获“亚洲烟草大王”的美誉,达到人生的第一个巅峰。然而,命运却跟褚时健开了一个巨大玩笑,先是妻子马静芬因一起看似平常的盆景交易被调查,紧接着,掌上明珠褚映群也被卷入一起巨额受贿案在狱中竟然自杀身亡。雪上加霜的是,1998 年,云南高院以贪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罪名判处褚时健无期徒刑。昔日呼风唤雨的“烟草大王”瞬间沦为阶下囚,人生的大起大落,让世人感慨万千。谁能想到,在狱中煎熬 11 年后,74 岁高龄的他再次闯入世人的视野,拉开了人生最为传奇的一幕。74 岁高龄的他再次闯入世人的视野。褚时健凭借着执着与智慧,在哀牢山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种出了色如琥珀、甜如蜜糖的“褚橙”。 “褚橙”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10年后产量已突破 6 万吨,年利润更是超过 6000 万元。 84 岁高龄的褚时健,再次成为令人艳羡的亿万富翁,褚时健的“橙色传奇”,这其中蕴含着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令人感慨万千!2019年91岁褚时健逝世。</p> <p class="ql-block">d8,3月12日 乘车前往东川红土地。</p><p class="ql-block">汽车沿着曲折的山径七拐八拐,来到一处叫乐谱凹的缓坡。道旁坐着一位老汉,灰黄的毡帽,古铜色的脸膛,雪白的胡须,加上红夹袄、花坎肩、羊皮褂和长烟锅,左侧站着一只老绵羊,远看像陕北的牧羊老倌,近瞧,才知是当地彝族老汉的标配,沧桑而时髦。这已经是连续十多年声名鹊起的“红土地名人”,十多年前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发现,迅速扬名海内外。每位来到东川红土地的人们都不会错过见识放羊老汉的机会,会毫不吝啬地拍照合影。</p> <p class="ql-block">到了东川,不看红土地是一种遗憾,看了红土地而未见张老爷子则是更大的遗憾。十年前的老汉已过世,接替位置的是老人侄子,而且接班人不只有一个,据说每天按时上岗下岗,为游客当模特当作上岗,多么有意思,如此具有特色。。与老汉拍照游客一般都会送上3-5元钱,有趣的是,老人还可以拿出二维码请你扫码付款。真是与时俱进啊。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东川红土地最美的景观主要有七彩坡、锦绣园、螺丝湾、乐普凹、锅底塘、打马坎、落霞沟等,分布在东川红土地山上沿公路不同的位置高度方位,各俱特色。</p> <p class="ql-block">东川红土地因土壤里含铁、铝成分较多,就形成了炫目的赤红色彩。土地被田地和农作物分割成一个个色块,远远看去,五彩斑斓,衬以蓝天白云,更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土地观景点——“锦绣园”。</p> <p class="ql-block">红土地的海拨约有2000米左右,千百年来当地农民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努力耕作,反而将红土地装点成了色彩绚丽的美景之地。</p> <p class="ql-block">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东川高温多雨,并将这片土地发育成红色土壤,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在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光线的衬映下,构成了东川红土地可与巴西红土地媲美的壮观景色。</p><p class="ql-block">东川红土地的壮观美景既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清代的东川,有另外一个美誉,那就是“天南铜都”。东川境内铜矿储量丰富,铜文化历史悠久,开采冶炼铸造历史久远。曾是古代中国最大的铜矿之一。清政府的钱币,十之七八系东川铜铸就。</p> <p class="ql-block">而正是这些铜,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东川,造就了“天南铜都”,也造就了东川红土地。古老的炼铜方法对木炭的需求量极大。据推算,仅在乾隆年间,东川每年就要砍伐约10平方公里的森林。</p><p class="ql-block">数百年后的今天,铜,几乎快挖完了,树,也砍光了。幸好上天还垂青这方山水,那些残存的铜和铁为东川创造了壮观的红土地。另外,东川一带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加上地少人多,土地贫瘠,为了生存,于是人们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垄垄梯田,在开荒裸露出地表层的红土地上种上麦子(青稞、荞麦)、土豆、油菜,于是,形成了一道道靓丽风景,整个红土地犹如一块色彩斑斓的调色板。 </p> <p class="ql-block">数百年后的今天,铜,几乎快挖完了,树,也砍光了。幸好上天还垂青这方山水,那些残存的铜和铁为东川创造了壮观的红土地。另外,东川一带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加上地少人多,土地贫瘠,为了生存,于是人们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垄垄梯田,在开荒裸露出地表层的红土地上种上麦子(青稞、荞麦)、土豆、油菜,于是,形成了一道道靓丽风景,整个红土地犹如一块色彩斑斓的调色板。 </p> <p class="ql-block">东川红土地“打马坎观景平台”,是位置最高的一处,海拔2600多米,是刚建成的三层平台。可以俯瞰打马坎村,缕缕炊烟腾空而起,晨雾与云海融为一体,田园村庄,炊烟农家,壮丽山川,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好的风景画卷。</p> <p class="ql-block">在打马坎观景平台上,极目远眺。</p> <p class="ql-block">东川红土地最美的景观主要有七彩坡、锦绣园、落霞沟、螺丝湾、乐普凹、锅底塘等,这些观景点,都是摄影同行们以其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东川红土地,,它没有丽江古城的红尘烟火,没有大理的山清水秀,没有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没有泸沽湖的超凡脱俗……可它的宁静祥和,却让人心旷神怡;它的神奇也绝无仅有,给摄影人一种独特的震憾!</p> <p class="ql-block">东川红土地落霞沟观景平台</p><p class="ql-block">落霞沟位于景区东部,是崇山环抱中下陷的一块洼地,是红土地最美的地方之一,走进红土地景区,立即被这里的美丽风光所吸引。</p><p class="ql-block">这个被誉为“上帝遗落的调色板”,堪称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果然名不虚传。抬眼眺望,红色大地上种满一片片农作物,呈现出一幅幅色彩缤纷的画卷,变幻莫测的光束,大朵大朵的云彩,将整片红土地装点得更为神奇。</p> <p class="ql-block">最为壮观而神秘的一块红土地则是落霞沟了,一块恍如一个巨大的八卦崩塌在两座大山中间、如梦幻般的红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杰作深深地震撼着前来游览拍摄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站在观景台从上往下看,两边是高耸的大山,山谷中凸出了高地、高地上的田野、村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间画卷,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举目远眺,看到的是不同的美景,层次感鲜明,以红色为底色,配以多种色块,缤纷多彩,景色宜人,似乎在享受一种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d9. 3月13日 住在红土地民宿,条件不错,与户主聊天知道这楼房砌筑和装饰一共约150万左右,吃旅游饭严然已是当地百姓生活的主要来源。</p><p class="ql-block">早晨在旅社门前。</p><p class="ql-block">8:30离开红土地下山,12:10到达原谋县用餐,下午游览物贸土林,原谋人博物馆。住宿在原谋。</p> <p class="ql-block">中国土林以云南元谋县最有名,元谋又以物茂土林最佳。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物茂乡,总面积6平方公里,海拔为1050-1200米之间,发育于河流相间砾石层、沙层夹粘土层的地层中。</p> <p class="ql-block">物茂土林以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放眼望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际。</p> <p class="ql-block">土林是世界自然奇观,由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在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地壳运动后,才形成了现在千奇百怪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远看土林如莽莽的原始森林,生机勃勃。近看似庞大的艺术群雕,又如精美的壁画,千姿百态,别具一格。山风呼啸中,眼前一片奇幻天地。</p> <p class="ql-block">土林山顶非常开阔,可俯视全景</p> <p class="ql-block">土林地域广大,景点众多,奇山怪石如神话世界一般。让人不由感叹,这里的沙粒、粘土、动植物化石,竟然能成为山成为林,历经百万年,何其震撼。而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如此壮观的奇景,何其有幸。</p> <p class="ql-block">远看土林如莽莽的原始森林,生机勃勃。近看似庞大的艺术群雕,又如精美的壁画,千姿百态,别具一格。山风呼啸中,眼前一片奇幻天地。</p> <p class="ql-block">土林是流失地貌特殊形态,是一种奇异的自然地理现象。但是由于构造运动,水文气候,土壤团力和地质灾害等综合因素影响,土林正在慢慢的萎缩和坍塌。据说每次来看土林都会发现有变化,也许在未来它会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土林是无法修复和再造的,它正在老去和衰落。诸行无常,即使大自然最美丽的景色也是如此。因此,物茂土林值得一去。我们能来到物贸土林游览不虚此行啊。</p> <p class="ql-block">物茂土林千奇百怪的土柱造型、深远宁静的幽谷地缝、高悬半空的洞穴天门、原始粗犷的沙沟荒漠、怪模怪样的五彩奇石和种类繁多的远古化石,组成了景区内丰富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又乘车到了元谋直立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元谋人的发现发生在1965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者在元谋地质考察时偶然发现的。在元谋县大那乌村北,发现了两颗猿人牙齿化石,被鉴定为属于一个男性成年人。这些化石被命名为“元谋直立人”。这些牙齿化石属于亚洲最早的直立人化石,距今约170万年。对于研究猿人化石的地理分布和体质形态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北京周口店人的头盖骨化石曾被鉴定距今60万年前)。</p> <p class="ql-block">元谋人早于“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猿人,从而把中国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万年。</p> <p class="ql-block">元谋人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元谋人的发现将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年代推前了一百多万年,达到了170万年前,这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历史记录。</p><p class="ql-block">这一发现挑战了长期以来认为人类起源地仅限于非洲的传统观念,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多元中心论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持。</p><p class="ql-block">元谋人的相关发现被写入了中国历史教科书的首页,标志着这一重要发现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元谋人的发现不仅是科学上的重要事件,也促进了对中国西南地区第四纪地质和古人类研究的关注,加深了公众对人类起源和演化的理解。</p><p class="ql-block">元谋人的发现不仅是考古学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在乎的是看风景的心情,旅行不会因为美丽的风景终止。走过的路成为背后的风景,不能回头不能停留,若此刻停留,将会错过更好的风景,保持一份平和,保持一份清醒。享受每一刻的感觉,欣赏每一处的风景,这就是人生。</p> <p class="ql-block">d10. 3月14日 8:00离开元谋县住宿旅馆,赴昆明,走高速,含途中休息,用时近4小时多,12:20到达昆明长水机场。机场很大,距昆明4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机场用简餐。昆明/南京 东航MU2756航班 15:20/17:35安全落地。愉快的滇东南10日游结束了,大家的满意度较高,住宿,餐饮,交通,景点安排,旅游服务质量方面都较好。再见滇东南,再见七彩云南,再见同行的旅友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