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行甲事件谈如何平衡做人与做官

秋枫独爱

<p class="ql-block">  陈行甲,一位在政坛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其经历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做人与做官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也引发我们对于如何平衡二者的深入思考。</p> <p class="ql-block">  陈行甲在巴东任职期间,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他深入基层,真切地了解民众的疾苦,致力于改善民生。为了推动巴东的旅游发展,他不惜亲自出镜宣传,从3000米高空跳伞,用自己的行动为巴东代言,这种真抓实干、真心实意带领人民奔小康的精神令人钦佩。而在面对腐败问题时,他更是毫不退缩,铁腕反腐,将87名罪犯送进监狱,其中不乏局长、县长等重要官员。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走形式主义路线的官员。他们热衷于包装自己,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表面文章上,开冗长而无实质内容的会议,下发不切实际的文件,开展只为应付检查的调研。这些行为看似热热闹闹、风风火火,实则对实际工作毫无推动作用,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更严重损害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他们忘记了为官的初心,把做官当成了一种谋取个人利益和升迁的手段,而不是为人民服务的职责。</p> <p class="ql-block">  在追求个人升迁的道路上,一些官员迷失了方向,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迎合上级、制造政绩假象上,甚至不惜欺上瞒下、鱼肉百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惜牺牲群众的利益,违背公平正义的原则。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党的纪律和原则,也背离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线。</p> <p class="ql-block">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古老的谚语,深刻地揭示了为官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官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意味着服务。只有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幸福,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陈行甲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才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坚守初心,为巴东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平衡做人与做官,需要坚守正义的底线。无论面对多大的压力和诱惑,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权力和利益所动摇。要以陈行甲为榜样,敢于同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作斗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的政绩不是写在文件上、汇报在口头上的,而是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上,体现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上。要把心思用在真抓实干上,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再者,要增强服务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主动倾听群众的声音,关心群众的疾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p> <p class="ql-block">  陈行甲事件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好干部应有的品质和担当,也让我们反思那些不良的为官现象。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每一位官员都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平衡做人与做官,以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和扎实的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撤回,一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