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雨后彩虹</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110282</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词人,或许不曾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像荷叶上的露珠般,在北宋末年的动荡中破碎四溅,又在南渡的流离里折射出惊心动魄的光华。当她以"易安"自号时,这个取自《归去来兮辞》的字眼,既是对精神原乡的守望,亦是对命运无常的倔强宣言。她的词章如碎玉溅珠,在宋词的长河中激荡出清越回响,千年后依然能听见铿锵余韵。</p> 李清照纪念祠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纪念祠位于青州南阳河畔的范公亭公园内,是一座青砖灰瓦、砖木结构的四合小院。这里曾是李清照在青州屏居二十年的地方,也是她人生中最惬意的一段时间。</p> <p class="ql-block"> 青州李清照纪念祠,不仅是一处纪念宋代才女李清照的圣地,更是一场沉浸于传统文化的艺术体验。这里融合了古建筑、园林艺术与人文精神,让人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诗意世界。</p> <p class="ql-block"> 归来堂这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生活、研究金石书画的地方。堂内还原了当年的布置,你可以想象他们夫妻二人在灯下研读、品茶论道的场景,感受那份宁静与温馨。</p> <p class="ql-block"> 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两人共同度过了青州归园田居的十年。在这期间,他们诗酒相伴,收集金石、古籍,生活幸福美满。李清照喜欢陶渊明,因此他们的书房取名为“归来堂”,而他们的居室则被称为“易安居”,这两个名字都来源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的词作情感丰富,既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怨,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她的词句如同璀璨的繁星,照亮了那个时代的文坛,也让后世之人沉醉于她的婉约与豪放之中。</p> 李清照纪念堂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纪念堂,矗立在趵突泉公园之中,是为了纪念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而建立的。它坐落在漱玉泉之北,与这清澈的泉水交相辉映,共同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积淀。</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纪念堂,古朴典雅,弥漫着浓厚的历史韵味。匾额之上,郭沫若先生的题字“李清照纪念堂”赫然在目,笔力遒劲,展现出文学大家的卓越才华和深厚底蕴。整个纪念堂散发出一种庄重而沉稳的气息,是对李清照这位伟大女词人的崇高致敬。</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堂内,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她才华横溢,情感丰富,她的词作婉约动人。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捕捉着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抒发着内心深处的情感。她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梦想、勇攀高峰。</p> 济南古城西城(现大明湖) <p class="ql-block"> “误入藕花深处”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十九岁时在汴京写下的追忆篇。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溪亭在济南古城的西城一隅。当时大明湖水浩荡于半个济南城,北城、西城的北半部与湖水相接,藕林水径,惟舟楫可通,苏辙称它是幽人隐居之地。</p> <p class="ql-block">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到溪亭应该在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至五年(1106)之间,这期间她父亲被划入元祐党人籍,遭罢官、遣出的惩罚。她也因“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而被迫离京,与赵明诚分居,和她的父母一起避居济南。</p> 百脉泉公园 <p class="ql-block"> 百脉泉公园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是一处以泉水景观和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园以“百脉泉”为核心,因泉眼众多、形若百脉而得名,与济南市区的“趵突泉”齐名,素有“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的美誉,公园泉池中种植的荷花与清澈的泉水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自然美景。</p> <p class="ql-block"> 漱玉泉是百脉泉公园内标志性景观。四周围着汉白玉,泉水如明镜般光亮。池内北壁镶嵌“漱玉泉”刻石。漱玉泉泉边绿柳成荫,池中泉水清澈见底,泉南侧为溢水口,由自然石叠砌。这泉池水面较大,山石驳岸,错落有致。泉水出露形态为涌水状,常年喷涌,水自池底或池壁涌出,形成串串水泡,在水面破裂,泉水自南面汩汩流出,漫过卵石穿过罅隙,溢出池外,跌入一自然形水池中,再流入西护城河。漱玉泉池水清澈见底,蓄有锦鱼。水中群鱼嬉游,碧波微荡,云天倒映,景致怡人。</p> <p class="ql-block"> 相传李清照小时候,经常以漱玉泉为镜子,掬水梳妆,填词吟诗。童年的美好印象在她的记忆中实在太深刻了,所以后来她的传世之作《漱玉集》就以漱玉泉命名。除了暗含自我褒扬的意思外,主要还是寄托了对故国、对家乡、对旧时、对亲人特别是父亲怀想追念。</p> <p class="ql-block"> 百脉泉公园内水域广阔,泉池与湖泊相连,荷花主要分布在泉池周边、龙泉寺附近水域以及园内的明水湖中。夏季荷花盛开时,碧叶连天,粉白相间的花朵与清澈的泉水相映成趣,构成“清泉润荷”的独特景致。若夏季到访,可关注章丘“泉水文化节”或“荷塘月色”夜间灯光秀,体验荷泉夜景。</p> <p class="ql-block"> 百脉泉公园是“泉城”济南的缩影,展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风貌,同时承载了李清照文化、佛教历史等多元人文脉络,是自然奇观与千年文脉交融的典范。</p> 安徽乌江镇乌江亭 <p class="ql-block"> “生当作人杰”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首诗以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典故为背景,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英雄气节的推崇和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慨。该诗创作于南宋初期,据考为李清照途经安徽和县乌江镇(项羽自刎处)时所作。诗人借项羽的悲壮讽刺朝廷懦弱,具体地点为乌江亭附近。李清照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宋朝南渡,国家动荡,她可能借此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英雄气概的赞美。</p> 鸿门宴遗址 <p class="ql-block"> 鸿门宴遗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事件“鸿门宴”的发生地,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现为一座以“鸿门宴”为主题的仿古园林景区,园内有仿汉代风格的建筑群,如宴台、帷帐、雕塑等,还原历史场景。这里是楚汉争霸时期的关键地点,见证了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政治博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即源于此。项羽在鸿门设宴,意图借机铲除刘邦。刘邦在张良、樊哙的协助下巧妙化解危机,为日后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鸿门宴遗址-项王营城楼矗立在鸿门宴景区内。这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迹,石台正面刻有“项王营”三个大字,侧面则刻有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座塑像展示了项羽的英勇形象,成为营地的标志性景观。项王营城楼矗立在景区内,古朴而庄重。城楼高大雄伟,墙体坚实厚重,展现出古代军事防御建筑的风格。登上城楼,可以俯瞰整个景区,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城楼内还设有展览,通过文物、图片和多媒体等形式,详细介绍了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以及相关文化。</p> <p class="ql-block"> 鸿门宴遗址-项王营城楼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历史的魅力。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鸿门宴的故事,体验古代战争的氛围,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这位在汴京酒肆题诗惊四座的才女,从藕花深处的天真少女到梧桐夜雨的南渡遗孀,笔墨里既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娇憨,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铮铮铁骨。八百年时光流转,易安居士的词心始终如西楼明月,照着临安城的残荷听雨,她以纤纤素手执笔为剑,在泛黄的宣纸上劈开宋词的天空,让千年后的月光仍能照见那些清丽婉转的墨痕。这个在男权社会里坚持用"我"字开篇的女子,用半生流离验证了笔锋比刀剑更永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