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坳全景。图片由棋少好友李年华先生提供)</p> <p class="ql-block"> (图片中 方形围屋式建筑乃矿机关、二坑口食堂,图片为我的好友李年华先生提供)</p> <p class="ql-block"> 西华山钨矿山上矿区的坳上,其位从矿部开始,乃是一条西东走向、西高东低、长约近千米、呈斜坡状的山谷,谷底是一条两米宽不到的石街子路,解放后铺成了水泥路,路的右旁是条人工无盖沟渠,宽一尺、深两尺。整条坳上,分上坳、中坳和下坳,上坳从西钨矿部起往下至小吃部,中坳则是小吃部往下至老球场止,下坳乃老球场再往下至山上小学位置以及四三一石桥圈周围也就是原西华寺一带。</p><p class="ql-block"> 在清末民初乃至整个民国时期,坳上,这条山谷,是繁华的商业街,谷底的两侧星列着杂货铺、当铺、饭馆、茶楼、打铁铺、裁缝铺、戏班、堂班、赌场,它即是暴发富们声色犬马的营集地,又是赌徒们的伤心处,即是享乐之都,也是罪恶之渊,它也像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俞平伯书中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可以是戴诗人眼中的丁香花,总之,所有的惆怅、伤心和绝望,在民国时的坳上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上演。</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八月,西华山迎来了解放,坳上也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从那一刻起,去旧迎新、剔污纳清,开启了它的新生之旅。</p><p class="ql-block"> 站在矿部的东侧矿档案楼保卫科之间的峡口处,往坳上望去:右边是贸易公司的百货商店及副食品商店,它的对面是西钨山上矿区闻名遐迩的二坑口食堂,食堂呈围屋状,国字形,若著名的龙南关西新围,因肩负着矿部机关工作人员及二坑口五大工种工人用餐的重大使命,二坑食堂的的工作人员每一餐的制作都做到了精雕细刻、做美做精,以致使在那里用过餐的人都能久远难忘。多年后,棋少在长沙漂泊,因缘际会,见到一位西钨矿山老人,他在二坑工作过,姓周,七十多岁了,他问起我:二坑食堂是否还在?我如实告诉他:早已了无踪影。他满是遗憾和唏嘘:那里的饭菜香啊!我的朋友、军人出身、曾是矿文工团独唱演员的朱章飞先生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对二坑口食堂的可口饭菜赞誉有加,口水落落跌。</p><p class="ql-block"> 食堂斜对面一字儿往下是一栋栋坐西朝东、间距相隔四至五米的矿区家属住宅区,白墙褐瓦的住宅区居住的都是矿区的领导及矿科级干部。上世纪七十年代,记得原来是矿革委会主任后来的矿党委书记吴锡章也住在那里,高大魁梧、皮肤白皙的吴书记行止极有气势,儒雅内敛,不苟言笑,喜欢戴一顶黑色鸭舌帽,着灰白色中山装,但棋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独子,小名铁蛋,高挑而俊秀,若宋玉、潘安、贾宝玉者流。</p><p class="ql-block"> 中坳还有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在豆蔻年华痴迷地爱上了下坳的一位英俊少年,遭到家人的激烈反对,女孩不堪其折,乞孟婆解救,终于,丁香花般的生命在《花妖》故事里轮回。</p><p class="ql-block"> 干部住宅区的对面,是山上猪肉行、小吃部,小吃部的建筑款式也是独具一格,亦呈方形,上下就两层结构,上楼是就餐厅,一楼前半部是餐厅,后半部是红案、白案工作间,总占地面积约四百平米,那个地方是山上矿区工人、家属的“味蕾故乡”,当然,得有前提,那就是:钱包必须承受得起惊吓。</p><p class="ql-block"> 小吃部往下斜对面是山上新华书店,是矿山好学者的精神栖居之圣地,七十年代,经营坳上书店的负责人姓许,他单瘦、半秃,三十七、八的年龄,大余新珠西门人,非常和善,带家属吃住在店里,到了八十年代初,许经理一家人迁回城里去了,接手书店的是一位章姓女孩子,那时她才十七、八岁,棋少因为告诉她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时而被惊得目瞪口呆,于是感觉,她不及许老板。新华书店的右侧是邮电所,后来,邮电所搬迁去了老球场北侧俱乐部旁边。新华书店对面是饼屋,做核桃酥、兰花根、玉兰片、耳朵饼、月饼等,在那个吃食必须凭粮票的饥渴年代,那里的诱惑不止一点点。</p><p class="ql-block"> 饼屋的左下侧是废品回收部,再往左,是理发店,理发店对面是工商银行山上支行,这栋两层楼房后来被一位姓曾的矿二代买下了,后来,又废弃了。支行往下右侧是家属住宅区及开水房,开水房斜对面是裁缝店,而后,再往下是打铁房,这是唯一依然仅存的物象了,就是说:迹今尚存。如是,到中坳的尾部老球场了,老球场的西侧是托儿所,对面是俄罗斯建筑风格的俱乐部。</p><p class="ql-block">下坳两侧基本上是工人家属住宅区,再往下是山上学校,学校只设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初中设一年级至二年级。</p><p class="ql-block">下坳值得一提的是431石桥,石桥下东南方向原西华寺的下方住着一户吴姓人家,南安新城人,男主人乃西华山老矿工,其一子乃医学博士,脑瘤科病诊专家,现在南昌工作。吴家对面五十米处西头是山上贸易公司经理部及仓库,那个地方,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废置了,也不知什么原因,因为废置后,山上贸易公司的商店依旧运作如常,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山上贸易公司才退出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 在西华山全盛时期,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坳上,无疑,它是光芒万丈的存在,那可是矿山人心中的王府井、汉正街、上下九路、解放碑步行街呢,它是郭老诗中的《天上的市街》,那里每日,人流如织,哪怕是闲逛一趟也好,都可慰藉一下内心的焦渴,滋润一下枯竭的喉咙。</p><p class="ql-block">一景一情,一物一念,日月盈昃,盛极而衰。如今,坳上,那条山谷里所有的旧物景(除打铁房外)以及人和事都了无痕迹了,留下的是被填的山谷和山谷里新长出来的几栋民宿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没有故乡的原风景是至痛的。山上矿区土生土长的矿二代,他们心中的坳上冥迹无影了,留下的是戴望舒《雨巷》里的惆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