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骑楼,探看廊下烟火(广州之行3)

渔家傲

<p class="ql-block">时间: 2025年2月15日</p><p class="ql-block">地点: 广州</p><p class="ql-block">摄影: Jeams, Emily </p><p class="ql-block">文字: Emily</p><p class="ql-block">声明: 部分图片来之网络,特向原作者致谢!</p> <p class="ql-block">  午间,微风轻轻吹拂着脸颊,太阳依旧躲闪着不肯露面。四人从"白天鹅宾馆"的北门出来,穿过榕荫蔽遮的沙面……</p> <p class="ql-block">  来到紧临沙面的"六二三路",这是一条曾被鲜血染红的路!</p> <p class="ql-block">  流经桥下的珠江水见证了华夏儿女在自己的国土被列強杀戮的血淋淋事实,曾为此而发出哀鸣和呻吟!</p> <p class="ql-block">  1925年6月23日,为了声援上海的“五卅惨案”,广州的工人、学生和各界群众组织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p> <p class="ql-block">  当游行队伍行至沙基(今六二三路)时,驻扎在沙面租界的英、法军警用机关枪猛力扫射,停泊在珠江的英国军艇也向手无寸铁的游行人群开火,残酷的血腥镇压,造成了52人死亡、170多人重伤。</p> <p class="ql-block">  《三家巷》故事里周炳的恋人_区桃就倒在"沙基惨案"的血泊中,被夺去了年轻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这一血衅事件震惊了全国,激起了更为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经与殖民当局交涉,由此收回了沙面的管辖权。</p><p class="ql-block"> 为了铭记这段惨痛的历史,沙基路后来被更名为“六二三路”,并在沙面西桥头竖起了“毋忘此日”的纪念碑,醒示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p> <p class="ql-block">  昔日英、法殖民者建造的英格兰桥和法兰西桥,其目的是为了阻断华人进入沙面。如今,遗迹尚存,这也成了殖民历史抹不去的印痕和罪证……</p> <p class="ql-block">  迈过天桥,朝着探寻"市井文化"的主题而去……</p> <p class="ql-block">  羊城的街景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去"上下九甫"须经过一德路的"海味街"。这条透着"咸鱼味"的街上各类海味干货琳琅满目,小至虾干、大至鲍鱼、海参、花胶、鱼翅、陈皮等价格不菲的顶级收藏品……</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父亲每每去广州,总会去骑楼下逛逛,顺带捎回些鱼翅等干货。当家的母亲将其藏到过年时方舍得拿出来,而擅长厨艺的父亲则亲自操刀将其制成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能那时没有现今昂贵?况且幼时过于偏食的我却总是拒绝品尝,竟错过了那道鲜美的汤羹!</span></p> <p class="ql-block">  其实,海味街承载了南方人血液里沉淀的历史情怀,在海味的背后,是老一辈过去岁月的见证,时代虽变,情怀不衰,风味不变。</p><p class="ql-block"> _题记</p> 岭南风情,骑楼风貌_上下九甫 <p class="ql-block">  百年骑楼源自新加坡、香港等英属殖民地。话说当年,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借鉴了西方国家、特别是香港的经验后,1918年,广州政府掀起拆城墙运动,西关商人的西关大屋被大量拆除,随之将骑楼引入广州,由此形成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羊城:“暑行不汗身,雨行不濡屐”特有的岭南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  羊城有句俗语: 在广州,如果没有去过上下九,应该去过北京路;没有去过北京路,可能去过永庆坊,如果都没去过,那就不能算真正到过广州……因这些地方无一例外都是广州的城市标志_美丽的骑楼街。</p> <p class="ql-block">  上下九步行街地处广州市荔湾区(俗称西关)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之间。</p> <p class="ql-block">  它的标志性建筑是连绵千米的骑楼街。因其适应南方炎热多雨的气候,既可以挡避风雨侵袭,又能遮去烈日照射,形成较为凉爽的居住环境而深受当地人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清代,上下九是十三行豪商巨贾的私家园林。下九甫,即今荔湾广场一带,原有梁京兆家族沿袭七代的西关大宅子。</p> <p class="ql-block">  清朝末年,位于下九甫绣衣坊的文澜书院被称作广州商界的“众议院”,是士绅商贾代表议事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自"十三行"被焚毁,广州的商贸重心逐渐转移到"上下九、十甫/埗″。此处的甫,有商铺之意,而埗则指码头。因广州曾是洋人航轮停靠的主要涉水港,也是繁荣商埠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进入上下九甫,远远望见"莲香楼"的醒目招牌。不由联想到小时候随母亲去"金陵路"骑楼下那家专买潮汕糕点食品店的情景。那久违的"芝葱饼、蛋黄酥、花生猪油糕以及老公饼、老婆饼"等,至今想起仍让人垂涎!</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39号,是百年老字号莲香楼的铺面,这家创立于1889年的饼家,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是从开业至今没有一天停止过营业,并于2012年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闻着当年妈妈最爱的"鸡仔饼"之焦香,掠过柜面那一款款诱人的各式糕点,外出极少携物归去的我,也忍不住将那些裹挟着童年回忆的食物装入袋中……</p> <p class="ql-block">  “道广州,必言凉茶”,岭南文化的历史沉淀正成就着广东人消暑驱湿秘方_凉茶里的一个个传奇。</p> <p class="ql-block">  这尊"凉茶″铺里老叟的铜雕,将人物的神态刻画的惟妙惟肖!通过形神具备的造形,折射出廊下的人间烟火…… </p> <p class="ql-block">  岭南文化离不开一尊尊街头塑像。</p> <p class="ql-block">  而这幅街头壁画,则将上下九甫的风土人情、市井风貌一一汇聚……</p> <p class="ql-block">  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老西关是今日广州著名的美食标志,素有“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沿着骑楼一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  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上下九甫"已不乏昔日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  一路行街,"陶陶居"茶楼那幢古色古香的岭南建筑及楼顶上的"可观亭"<span style="font-size:18px;">蓦然闯入眼帘……</span></p> <p class="ql-block">  位于荔湾区第十甫2O号的"陶陶居"旗航店,自1880年成立始,至今屹立老西关已有140多年……</p> <p class="ql-block">  据说: 当年鲁迅、巴金和刘海粟也都是这里的座上常客。门首那"陶陶居"三字牌匾就出自康有为之手笔。</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曾有多少商贾名流在此把杯酌酒、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坐在"陶陶居"的酒楼上"浅吟低唱"……</p> <p class="ql-block">  冲着其后厨明档的全透明操作</p> <p class="ql-block">  平日偏爱西关美食的我们,远道而来,自然不会错失"陶陶居"总店寻味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食在广州,各自点了平日偏爱的烧鹅、虾饺、风爪等,发现总店的口味确实有别于上海的各家分店。</p> <p class="ql-block">  对我们来说: 置身"陶陶居",一壶陈皮白茶、一張广州晚报、点上"一盅二件",细品早茶文化,体味那一抹人间烟火。在这里,享受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一份闲适和恬静,一份广州特有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而广东人"啖早茶″,于老食客而言,"<span style="font-size:18px;">陶陶居"则</span>是一种象征,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p> 古老与时尚交织_永庆坊 <p class="ql-block">  在"陶陶居"满足了味蕾的诱惑,继而穿过青石板铺就的旧巷,去探访古老与时尚交织的"永庆坊"……</p> <p class="ql-block">  永庆坊位于广州市最美骑楼街_荔湾区恩宁路。其东连上下九甫商业街,南衔沙面,是极具西关人文底蕴的老城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  2016年始,由万科承接了永庆坊改造工程。</p> <p class="ql-block">  历经四年,修建后的永庆坊一、二期,旧貌换新颜,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面貌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  从恩宁路骑楼街开始</p> <p class="ql-block">  走入三横五纵的永庆坊街巷……</p> <p class="ql-block">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p> <p class="ql-block">  从南信骑楼到华光庙会</p> <p class="ql-block">  从非遗文化到潮流艺术,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只有平房和老街。</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可以感受一下百年西关地道的岭南文化。</p> <p class="ql-block">  琐呐声里,叫买"鸡公榄"的阿伯迎面走来。这里的一步一笑、一草一木都镌刻着岭南文化的独特印记。</p> <p class="ql-block">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鱼贯而入……</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李小龙"的祖屋</p> <p class="ql-block">  功夫明星虽逝,其深远的影响力却仍然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前来造访。</p> <p class="ql-block">  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是我国铁路之父_詹天佑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  永庆坊的四大主题空间包含了:一街(恩宁路骑楼街)、一涌(荔枝湾涌)、一馆(粤剧艺术博物馆)、一院(金声电影院)。</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来之广东的父母喜欢听"粤剧"。</p> <p class="ql-block">  家里留声机里时常传来"红线女"那袅袅的南国吟唱……</p> <p class="ql-block">  步入"粤剧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在这岭南风格的园林中</p> <p class="ql-block">  找寻"荔湾"的城市记忆,从其"根和魂"开始。</p> <p class="ql-block">  戏曲舞台上,粤韵悠扬的做打念唱,浓墨重彩的花脸艺术,是老西关的又一抹亮点……</p> <p class="ql-block">  南国红豆,誉满天下。台上尽情献演、台下刻意模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p> <p class="ql-block">  瞧这妆容,竟还有几份神似!</p> <p class="ql-block">  月亮桥畔,不乏锺爱粤剧的粉丝,那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与那花簪和服饰到也贴妥!</p> <p class="ql-block">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荔枝湾里,吱吱呀呀的橹浆伴着声声入耳的潺潺流水,将岭南水乡的姹紫嫣红铺展开来……</p> <p class="ql-block">  手机里捕捉到的每一片花絮</p> <p class="ql-block">  都定格成岭南的特辑……</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古朴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  还是时尚的艺馆</p> <p class="ql-block">  通过光影的折射</p> <p class="ql-block">  将这座城市的繁华和浪漫展示的淋漓尽致……</p>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