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扩展·文博篇】探寻古今融合的魅力-常州博物馆

李朗诗

<p class="ql-block">常州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大道1288号,,博物馆外观设计富有创意,巧妙融合了古典和现代元素,展现了常州的独特气质。</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苏州乘高铁到达常州火车站,走出火车站直接乘公交车来到了常州博物馆,踏入博物馆大门,这座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殿堂,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带我穿越时空,领略了常州地区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与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宏伟而庄重的建筑风格。宽敞明亮的大厅,简洁而富有现代感的设计,为参观者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参观环境。大厅的导览标识清晰明了,使我能够迅速确定自己的参观路线。</p> <p class="ql-block">我首先来到了历史文化展厅,这里陈列着大量从常州地区出土的文物,从远古时期的石器、陶器,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再到唐宋元明清的瓷器、书画等,每一件文物都见证了常州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p> <p class="ql-block">展厅入口类似屏风的装置带着浓浓的古风气息,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手法仿佛要将人们带入到一段漫长的、独属于常州的历史画卷中。</p> <p class="ql-block">常州古称“龙城”,地处水乡泽国,南拥太潮,北倚长江,江河汇秀,天地所钟。新石器时代以来,东海波平,震泽底定,原隰衍沃,先民遂择高地,披荆斩棘,世代生息。</p> <p class="ql-block">在远古时期的展区,那些粗糙却充满原始气息的石器和陶器,让我仿佛看到了远古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场景。它们虽然质朴无华,但却蕴含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则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些鼎、尊、爵等器物,不仅是实用的器具,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它们身上的纹饰,如饕餮纹、夔龙纹等,神秘而庄重,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来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展区。这里的瓷器、书画、玉器等展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瓷器,有的洁白如玉,有的色彩斑斓,其细腻的质地和精美的纹饰,展现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那些玉器,温润剔透,造型各异,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除了历史文化展厅,常州博物馆还设有自然陈列展厅。在这里,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从远古生物的化石,到各种珍稀动植物标本,每一件展品都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在远古生物化石展区,巨大的恐龙骨架和各种古生物化石,让我仿佛穿越回了远古时代,亲眼目睹了那些曾经在地球上称霸一时的生物的风采。它们的存在,不仅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重要线索。</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历史是一本书,那么博物馆就是一篇目录,漫长的历史浓缩进场馆里,让我们穿越时光,从展品文物里窥见过去。</p> <p class="ql-block">参观过程中,我还注意到博物馆的展览布置非常用心。每一件展品都有详细的介绍说明,不仅包括文物的名称、年代、出土地点等基本信息,还对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还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场景复原等多种手段,使展览更加生动有趣,让参观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此外,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在参观过程中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志愿者们无论是在咨询问题还是在欣赏展品时,他们都能给予我专业的帮助和建议,让我感受到了博物馆的人文关怀。</p> <p class="ql-block">这是圩墩遗址出土的马家浜文化时期陶人面,用泥质灰陶捏塑而成,它为我们对圩墩人的面部想象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是国家二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板舆,南北朝上层士族乘坐的一种以人力抬负的乘具,在舆杠上加襻,人以双手持杠,以肩承檬。</p> <p class="ql-block">青瓷虎子-西晋(公元265~316年)·1977年武进鸣凰公社出士</p> <p class="ql-block">青瓷鸡首盘口壶-南朝(公元420~589年)</p> <p class="ql-block">青瓷堆塑罐-六朝(公元220~589年·2014年常州小黄山六朝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常州博物馆有一批花砖,于南郊茶山戚家村的南朝墓中出土,共八百五十余块,三十九种。</p> <p class="ql-block">花砖上的纹样有:人物,如侍女、武士、飞仙。瑞兽,如龙、虎、狮子、天禄、辟邪、凤凰。花卉,如忍冬、莲花,卷叶莲心。</p> <p class="ql-block">南朝传世名家的绘画作品极少,且多为后世画家的摹品,所以这批花砖是了解当时艺术特色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花砖上的图案对了解当时世俗与宗教生活也具有重要价值,比如从侍女的纹样上就能了解,当时的侍女穿怎样的衣服,梳怎样的发型,等等。</p> <p class="ql-block">一边看一边感慨,怎么能这么好看呢?只为这些花砖,便值得来一趟常州!</p> <p class="ql-block">1978年武进村前南宋墓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漆器。宋代漆器出土稀少,而这批漆器技艺精湛,典雅美观,反映了南宋时期高超的漆器制作工艺,成为了国内罕有的漆器名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葵边形朱漆托盏-宋(公元960~1279年)武进村前庄桥头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胡人陶俑-唐(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白瓷军持-唐(公元618~907年)·1972年常州砖瓦厂征集</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大文豪,也是中国古代人文学者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苏东坡曾十四次到常州,并把这里选作自己最后的归宿。苏东坡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功居雄伟的文化成就深深地吸引着常州人。</p> <p class="ql-block">眉山三苏祠《楚颂帖》拓片:吾来阳翼,船入刺溪,意思豁然。如恒平生之欲,逝将归名,殆是前缘。王逸少云,我卒当以乐死,殆非虚富。吾性好种植,微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阳颜在洞應上,柑橘栽至易得。当买一小醒,种相极三百本,屈原作(极颂),春圆若成,当作一亭,名之日隨颂。元丰七年十月二日。</p> <p class="ql-block">青花山水纹罐-清(公元1644~1911年)·清潭体育场工地征集</p> <p class="ql-block">鎏金孔雀纹银帔坠-明(公元1368~1644年)1998年常州和平新村工地明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褐色罗地贴绣牡丹莲花纹荷包-南宋(公元1127~1279年)·2018年常州周塘桥南宋纪年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皈依瓶-南宋(公元1127 1279年)</p> <p class="ql-block">铜“太子降生”像·明(公元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铜善财童子像-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这是景德镇窑影青观音坐像,南宋出土的宝贝,是佛教文化的呈现。观音头戴化佛冠,面相端庄安祥,它的珍贵之处主要是:细腻。整件作品胎质坚致细腻,釉色均匀滋润,人物造型比例协调,线条流畅,体态轻盈,是我国古代瓷塑作品中十分罕见的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铜镜是我逛博物馆最喜欢看的品类之一,总能在上边发现精美的纹样或图案。时常感慨,怎么能做得这么好看?怎么想到的?继而想,是怎样精致的人,生活在怎样有趣的时代,才能制造和使用这样的铜镜?</p> <p class="ql-block">仙人龟鹤齐寿镜-明(公元1368~1644年)·2000年常州北丰印染有限公司工地明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常州人的精巧心智,在各种灵动的刻刀中得到突出的表现。早在晋代,常州梳篦便闻名遐迩,清代更成为宫廷御用的珍品。常州的留青竹刻在中国工艺美术中享有盛誉。</p> <p class="ql-block">所刻山水,收壮美天涯于咫尺竹面,意境深远;所刻书法,保留了原作生动的墨趣和韵味;所刻花鸟翎毛,给人以文静清秀、高雅古朴的艺术享受。</p> <p class="ql-block">驿站是古代政府传递公文信函的站铺和接待过往官吏的驿馆。毗陵古驿是仅次于金陵驿的江南大驿,早在南唐时(937-975)已具有一定规模。毗陵驿从明至清大部分时间均设在朝京门外即今篦箕巷一带,站铺相递,水陆兼备,四通八达。</p> <p class="ql-block">堆瓷龙纹笔筒-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常州城内在子城河穿过顾塘河继续奔东的一段,被称为“白云溪”。这条仅长数百米的白云溪两岸可谓文芳四散,墨香飘溢。1101年,北宋大文豪苏轼就定居并终老于此。到明清之际,这里更是进士成群,大家云集,有“半湾都是诗人屋”之说。从1643年至1754年,有杨廷鉴、吕宫、赵熊诏、庄培因等4人在科举场夺魁,常州平均每2位状元中,便有1人是喝白云溪水长大的。文史大家赵翼在这里居住了40余年。有“诗书画”三绝美誉的恽南田,晚年则租了临水的一座小楼,起名“瓯香馆”。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从6岁起便随母寄居白云溪畔的外祖父家,“沿溪楼阁枕南头”。</p> <p class="ql-block">市河北岸有条“青果巷”。数百年来,这条长仅数百米的小巷不仅走出近百名进士,而且走出一批享誉中华的优秀人物:明代“唐宋派”首领之一的唐顺之,清代书画家汤贻汾,中国近代工商业开拓者盛宣怀,清末谴责小说家李宝嘉,中国新文化先驱瞿秋白,国际知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法学家张志让等等,然而,在人才辈出的常州,青果巷只是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走出常州博物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常州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大自然的神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博物馆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