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天气依然不好。老天爷一整天都阴着一张脸,时不时地洒下一些雨滴。 今天的安排比较轻松:去药师寺和唐招提寺,然后去京都。早饭后,我们把行李寄存到奈良駅,然后乘坐巴士,先去药师寺。 药师寺。这是一座号称具有疗愈能力的世界遗产寺院。药师寺最初由天武天皇于公元680年建于橿原附近。当首都迁至奈良并建立平城宫之后,药师寺也随之迁移至如今的西之京。 药师寺供奉主尊药师琉璃光如来(佛教中东方三圣之一,有护佑健康,祛除疾病痛苦的法力),是最早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佛祖之一。最初是由天武天皇因妻子生病,祈求妻子能尽快康复而发愿,由持统天皇于公元680年建于橿原附近。在日语中,"Yaku"是指"药",而这座佛寺与药和治疗具有密切关系。<div>718年当首都迁至奈良并建立平城宫之后,即将药师寺迁移至如今的西之京,并进行了扩建。</div> 修复药师寺的一些木料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千年红桧。 僧坊和讲堂之间左右两边为钟楼和经楼。整体规划调和而又富有美感,曾有着“堪比水底的龙宫”的美誉。 金堂前的两座塔,这个是西塔。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鲜艳的色彩和动感十足的构造,可以感受到建造当时的都城平城京(奈良)的华丽文化。西塔内部祭祀着八相内(再现释迦生平的8个场面)中的4个场面的佛像。 保存至今的东塔古色苍然,巍然矗立在原地。东塔的错觉技艺运用让人惊叹。它虽爲三重结构, 但各层皆附有“ 裳层 ”,看上去就像一座六重塔 ,美感十足。 塔顶相轮上部的水烟由四片铜板拼合而成,上面镂刻着在天空中飞舞的天女和童子,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东塔是是保存至今为数稀少的飞鸟时代建筑之一。它创建于奈良时代,是平城京残留的最古老的建筑。 彷佛药师如来净琉璃世界的金堂,被称为“龙宫造”,享禄元年(1528)烧毁。庆长5年(1600)建立了临时金堂。 昭和46年(1971年)起历经5年,金堂以创建之初的原貌进行重建。双层屋顶,各层都有裳层。这是由著名的宫木匠西冈常一大师建造的昭和时期的大型建筑。 大讲堂。复建于平成15年(2003年),拥有药师寺独特的“裳阶”屋檐结构。正面宽度 41米,纵深20米,高约17米,是伽蓝内最大的建筑物。<div>大规模的讲堂是古代伽蓝的标配,原因在于南都佛教注重教学,众多僧侣要聚集在讲堂内讲经诵佛。特别是从天长7年(830年)起,药师寺被指定为南京三会之一“最胜会”的道场,每年都要举办迎接敕使的盛大法会。</div> 药师寺现在是日本法相宗总本山。建造之初,寺院建筑鼎盛辉煌,代表了飞鸟时代建筑最高水平,曾被誉为“龙宫”。 药师寺分南北两个部分,南侧是包括金堂、大讲堂、东西塔等在内的寺院主要部分,北侧则是以玄奘三藏院伽蓝为主。两部分中间只隔着一条小马路。这是对着北侧部分的门。 药师寺本坊写经道场。这里可以容纳数以百计的信徒同时写经。不过今天或许天气不好,或许是小日,写经的人不多。<div>写经的费用:般若心经2000円,药师经4000円,唯识三十颂5000円。写完后,存放在道场的纳经藏内世代供养。</div> 写经舘里高田好胤和尚塑像。好胤和尚1924年5月30日生于大阪,奈良药师寺第127任住持。他善于演讲,语言简洁易懂,幽默风趣,因此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妙语和尚”。他审时度势地进行佛事普及宣讲活动,倡导组织了百万卷写经活动并努力推进,为药师寺金堂的重建积累资金。并行脚万里,去了全国八百多个市、镇、村,做了八千多次演讲,成为药师寺的中兴之祖。1998年6月22日逝世。 龙笛观音。 玄奘三藏院。北侧伽蓝最主要的部分。为纪念历经17载,赴西天取经的唐三藏而建。 三藏院中央有八角形的殿堂,内有玄奘法师的头骨遗骸、玄奘译经坐像。中庭铺设的不是日本常见的碎石子,而是中国风的石砖。三藏院内有还平山郁夫的一幅巨作:由13块画板组成、涵盖7个场景、长49米的大型壁画——大唐西域壁画。 唐招提寺位于奈良市五条町。现在看来是奈良的郊区,可在1200年前日本的都城还在奈良时,这里就是当时的平城京五条二坊,也就是说位于首都的中心地区。 唐招提寺离药师寺很近。从药师寺北院出来,走不多远就到了唐招提寺。 公元759年(天平宝字3年)天武天皇的皇子新田部亲王的旧宅邸地被赐予鉴真并建成了唐招提寺。“招提”意思是在佛身边修行的道场的意思,寺名寓意就是此寺庙是为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在此修行而建立的道场。 唐招提寺又称建初律寺,这是因为日本佛教是以中国四分律的南山宗戒律为中心的,而该寺又是日本最初的律寺。时至今日依然被尊为日本律宗总本山。(图中建筑为国宝鼓楼)。 寺院的主殿——金堂(国宝),正面7间、侧面4间,坐落在约1米高的石台基上,为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 金堂内供奉着金色的主佛卢舍那佛像,高3.7米,为奈良时代特有的脱乾漆唐招提寺建筑物造,其两侧高5.36米的千手观音佛立像和高2.03米的药师如来佛立像,都是木心乾漆造。3尊大佛像前还有梵天、帝释天两尊小像和4尊天王的木雕像。 在经堂和讲堂之间,东边是鼓楼,西边为钟楼。鼓楼是楼阁式建筑,上下两层都有平台环绕。鼓楼往东是礼堂。 鉴真大师于763年(天平宝字7年)5月6日圆寂,享年七十六岁。弟子们预知鉴真即将圆寂特制作了大师的生前肖像(干漆・国宝,现安放在山内开山御影堂)。我们专程去拜谒了位于御影堂东边小树林中的鉴真大师墓。 鉴真(过海大师)是唐招提寺的创立者。他原是唐朝扬州大明寺高僧,应日本圣武天皇之邀发愿东渡传戒。从出发到754年(天平胜宝6年)到达日本为止共花费了十二年时间,尽管经历了五次失败但矢志不渝,到奈良时双目都已失明。 鉴真一到日本马上在大佛殿前开设戒坛,为圣武孝谦两天皇及众多高僧授戒。鉴真东渡不仅对日本的佛教史,对整个天平文化也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据说,在整个日本,身后一千二百年香火不断、受人朝拜的只有鉴真一人。(图为墓园的厚如地毯般的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