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溜达到圈门,老路线走戏楼(图一)和过街楼(图二)那段的京西古道(图四)。</p><p class="ql-block"> 夕阳染红了九龙山(图六)锯齿状峰峦,山谷里的京西古道越发显得昏黑,戏楼过街楼越发显得破败,干涸的黑水河(图七)和枯萎的老树(图八)越发显得空旷没有生气,几声老鸹凄厉粗哑的叫声越发显得凄清寂寥。这就是马致远所描写的京西古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位元代剧作家的家,就在距离圈门八九公里的村落,至今那里还有保存完好的马致远故居(五图)。</p><p class="ql-block"> 而我从戏楼过街楼窑神庙(图九)那里,仿佛听到了戏曲声人欢马叫声,仿佛闻到了缕缕青烟味儿。查Al大数据,早在辽金时期这里就开采煤,元代大都就用京西的煤,明清时期煤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作为京西古道重要通衢的地方更是前所未有的繁华和热闹。戏楼,过街楼,窑神庙,三位一体始建于明朝,清朝几经修缮,至今大体维持了当年的原貌。五六百年前,这里是驼队马帮歇脚的地儿,也是窑工窑主寻欢作乐的地儿,也是人们拜神祈求神保佑的地儿,当铺,窑子,酒肆,衙门等应有尽有,三教九流啥人都有。如今保留下来的过街楼特别值得一提,什么叫过街楼?顾名思义就是楼盖在街上,街在楼下。圈门的过街楼就是建在黑水河上的楼,其下是一个骑在河道上的拱券门洞,门洞宽四五米,高三米,正好可以走马车,过驼队。黑水河枯水期河道当路,洪水期泄洪,一举两得。过街楼下拱券门洞砖石结构,坚固结实,过街楼上木质结构,轻盈实用。拱券门洞的券门和圈门音相近,以讹传讹,因此这地儿就叫圈门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京西古道沿途的大小煤窑已经关闭,所有村落已经人去屋空,封山育林使这里重回于寂静。古楼残垣断壁处,繁华落尽,一地苍凉,唯余风声鹤唳。人这一辈子岂不是这样么?风流倜傥,得意荣耀,总归孤独终老,一杯烟土儿。</p><p class="ql-block"> 夜幕把京西古道圈门的一切都抹黑了时,我才离开京西古道,但我一点儿不孤单,一点儿不恐惧,一点儿不郁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