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彭埠老街 | 老街旧巷深,岁月满苔痕。

陈建新

<p class="ql-block">彭埠老街是彭埠地区重要的历史遗存。上世纪五十年代,老街还保留着数百年以来所形成的市井格局。当年的彭埠老街商贸流通、列肆成市,浓缩千百年来彭埠的民生烟火气。彭埠整体拆迁后,老街随之消失,留在居民们脑海中的只有零碎的记忆。为重现彭埠老街这一段重要历史,缓和彭埠老居民们浓浓的乡愁,特打造老街记忆展示彭埠旧时遗风。</p> <p class="ql-block">元宝塘公园</p> <p class="ql-block">复建的彭埠老街位于元宝塘公园下沉式广场之中</p> <p class="ql-block">早先,彭埠处于城东边缘、备塘内侧,颇为偏僻。然而几经沧桑,随着范公塘的修筑,钱塘江海塘南移,备塘之外成了沃土良田,一片人烟稠密、农桑兴旺之地;久而久之,促使彭埠发展成城东腹地的一个商贸集市和江南小镇。一条彭埠老街浓缩了千百年来的市井、民生,沉积了厚重的人文积淀,为建东站枢纽工程,彭埠老街已被整体拆迁。</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早市,实际上就是‘三只炉子’的事故。一只是茶店的开水炉子,一只是卖早点的烧饼炉子,还有就是豆腐店里烧浆水用的地灶。天还没亮,三只炉子就烧得木佬佬旺,炉子烧旺,市面就开张了。</p> <p class="ql-block">彭埠是杭州城东地区的一个古老小镇,它最早见诸史书是在南宋。《咸淳临安志》的浙江图上,赫然标有“月塘寺”的地名,月塘寺是彭埠最古老的一座寺庙。而在《杭州府志》上则有了“彭家埠市”的记载,可见此时的彭埠已是商贸流通、列肆成市了。</p> <p class="ql-block">老街里还有一座沈宅,如果告诉你沈宅的主人叫沈乃熙,相信很多不知道历史典故的,肯定不知道他是谁,但告诉你彭埠有个名人叫夏衍,那肯定不陌生了。这座沈宅的主人就是夏衍,原名沈乃熙。</p> <p class="ql-block">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 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夏洐故居位于彭埠街道严家路50号,这是展示的是故居风貌。</p> <p class="ql-block">虽然现在的老街已不是当年的老街,没有了当年的味道,当年的场景,但老街的还原和重建,在看到时还能留下一点记忆,算是对故土的一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彭埠老街除了三只炉子还有八座桥,分别是“南有清风明月,北有普福莲花,东有太平吉庆,西有豆腐曹家。”现在的彭埠老街也有一座桥,不过成了12节气桥。彭埠老街除了炉子与桥的故事、还有墙界石的事故。这可是浓缩了千百年来的市井、民生以及人文积淀。四块墙界石,分别是“八泳堂沈界”、“思德堂邵界”、“燕贻堂翟界”和“庆余堂傅界”。</p> <p class="ql-block">现在新回归的彭埠老街坐落在元宝塘公园,沿着环站南路往东,就能看到。公园里有三片水域,恰好对应着彭埠一带三口著名的水塘,分别是茶水塘、烟火塘和元宝塘。“元宝塘”名字的由来,正是因为其形状似元宝。据说当年的元宝塘,景色宜人,水塘边垂着一片杨柳。可惜,后来因为淤泥积塞,茶水塘和烟火塘先后消失,唯一留下了元宝塘。</p> <p class="ql-block">罗家老宅位于彭埠街道白石港畔,是个五开间两进的墙门,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老宅坐北朝南,为一处两层木结构、院落式的传统民居建筑,由前院、楼屋、后院组成,格局完整,呈“日”字形平面布局,总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是一处极具江南特色的传统木结构宅院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