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大槐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169804</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 最近淘得一件清中晚期和田青白玉貔貅手把玩件。这件精致的瑞兽,身体流线,结构精巧,蜷曲的脊背上每一根鬃毛都如风拂细柳般舒展,半阖的龙目透出三分慵懒七分威严。看着这件历经三百年岁月,包浆温润的,凝聚着无数文人雅士掌中温度的赏玩品。顿感它是一扇偷窥古代文化人精神世界的玲珑轩窗……</p><p class="ql-block"> 和田玉是我国玉石界的天花板,她集天地灵秀,日月精华为一体,再加之昆仑山脉之冰川融水的喂养,才有今天独特的质地,结构,以及无穷的魅力。这种介于青玉与白玉之间的玉料,既有羊脂玉的温润,又具碧玉的苍翠,在光照下会呈现出"晴水"般的通透质感和深邃宽厚的人文美。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这样记载:“玉工取璞,必察其脉理,青白相生者,谓之天地之髓。”可见青白玉实为天地之色也。</p><p class="ql-block"> 貔貅造型的演变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华图腾史。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它獠牙毕露,充满原始巫术的神秘力量;据传是龙与狮子所生,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有着强大的能量。最初负责看守天庭的财宝,因为触犯天条而被玉皇大帝惩罚,被贬下界,只好以四方之财为食,能吞万物而不泻,所以它被视为招财进宝,堆金积玉的象征。到了汉代,我们从画像石上的貔貅可以看出,它代表祥瑞之气;时至唐宋则,演变为守护神的形象。而我的这件青白玉貔貅,把青白玉的冷峻与神兽的威猛,用刚柔并济的美学平衡完美契合在一起,让人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 掌中乾坤亦是我精神的道场,这件青白玉貔貅把玩件更是自己一种独特的身心体验。明代大儒文震亨曾这样讲过:“摩挲美玉,如对君子,三日不去手,则精气相通。”这种触觉交流其实暗合中医经络学说,指尖的穴位在与玉石摩擦中产生微电流,确能起到宁神静气的养生之效。</p><p class="ql-block"> 而今天的年轻人更在意如何将“貔貅吐珠”的意象与所指转成招祥纳财的精神崇拜。这种以古今对话所催生出“转运貔貅”的系列文创产品,让古老的,文化的,多元的瑞兽以更加时尚的配饰,重新占领年轻人的皓腕;牌友帝国里的子民们,对貔貅的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无以复加的呈度。所以文化繁盛的今天,貔貅就成为经济话题的东方不败,这种被代入到社会层面的,带有貔貅图滕的把玩件,珮饰,腰饰等等,都是倍受青睐的文玩产品,它在玉器珮饰里所占比重已经远远超过了龙图腾!这种现象级的文化元素与艺术传播只有我们炎黄子孙才能真正体会得到!所以我收藏的不仅是技艺,匠人注入器物的哲思,而是那个遥远的年代里文人雅士的温度与智慧,畅想与思念……</p> <p class="ql-block">乙巳年三月二十日<大槐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