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025自驾游第23天(寻幽探胜桃花潭

伏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3月20日,寻幽探胜桃花潭</b></p><p class="ql-block"> 自从读了李白《赠汪伦》这首诗,我就想,李白去了桃花潭,那地方一定值得一去。桃花潭是怎样的一个潭,周围开满了桃花吗?他与汪伦什么关系,搞得分别时一个踏歌送行,一个写诗不舍的。后来在网上了解到这个桃花潭是长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位于安徽省泾县以西40公里处。今天我千里迢迢赶到这里,就是想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从景点分布图看,隔着一条青弋江,东岸是翟村,西岸是万村。</p><p class="ql-block"> 我先进入翟村,最早看到的是一座文昌阁,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阁为三层,每层有题刻门额,底层“盛世文明”,二层“文光射斗”,三层:“共登云梯”。</p> <p class="ql-block">  过了文昌阁就是翟氏宗祠了,又名中华第一祠,规模宏大,雕琢精美,仿皇家祠堂兴建。总建筑面积占地达8300平方米,约12.5亩。是翟氏家庭的传世之宝和遗留下来的建筑杰作。传说,1607年翟氏家族出了一位名叫翟国儒的文武状元,被明神宗万历皇帝勅封为镇抚大将军,翟大将军奉命在云南平定叛乱,平叛结束凯旋而归时不料被奸臣害死。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万历皇帝特赐忠孝堂匾一块。</p> <p class="ql-block">  从翟氏宗祠朝南走了一段路来到南陽老街和水东老街。据介绍这些老街形成于明初,明清两代逐渐兴盛。现在仍然有人居住和开店,卖酒和宣纸的店铺特别多,不知道是否与作为诗仙酒仙的李白在此居住过有关。老街不是很宽,不能进汽车,只能过板车、摩托车或电动车,并且路面全是用小石头铺成,与其他古镇大都用青石板铺的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南陽老街:</p> <p class="ql-block">水东老街:</p> <p class="ql-block">  从水东老街往西走,到东岸古渡口处,有一"踏歌楼",即汪伦送别李白的地方。阁因李白《赠汪伦》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之句而得名。踏歌楼边上就是汪伦的故居。从故居墙上的介绍,得知李白与汪伦的关系以及《赠汪伦》一诗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汪伦曾任泾县县令,善诗善歌,对李白的诗歌极为敬慕,百读不厌,他知道李白有嗜酒之好,有斗酒诗百篇之称,曾修书一封邀李白来桃花潭。书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来后才知道,桃花只是个潭名,所谓的万家酒店也只是万姓人家所开。汪伦和乡亲们的纯朴热情以及桃花潭的自然美景,使李白、汪伦情谊愈深。居住数月后,李白临行时,汪伦及众乡亲恋恋不舍,载歌载舞,踏歌相送。让李白深受感动,挥笔写下《赠汪伦》:</p><p class="ql-block"> 李白乘舟将欲行,</p><p class="ql-block"> 忽闻岸上踏歌声。</p><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水深千尺,</p><p class="ql-block"> 不及汪伦送我情。</p> <p class="ql-block">汪伦故居及踏歌楼:</p> <p class="ql-block">码头上的踏歌古岸:</p> <p class="ql-block">  从踏歌古岸坐渡船过青弋江就到西岸的万村了。</p> <p class="ql-block">  上岸后,我走过万村老街,看到青莲居、义门、万家酒店遗址等。</p> <p class="ql-block">  据青莲居碑记,唐时青莲居士李白与万巨、汪伦畅饮于兹:</p> <p class="ql-block">  唐太和六年三月,皇帝派沈传师为观察史亲至桃花潭巡查考证,得知万氏家庭确系五世同堂,302人同食同作同住,和睦相处。回京后奏报皇上,皇上感其族孝义,亲书义门二字御赠并建义门以示表彰。万氏家族以此为荣,将义门作为村子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万家酒店遗址就在桃潭西岸边上:</p> <p class="ql-block">  在桃潭西岸,我问当地人桃花潭具体位置在哪?他们告诉我说怀仙阁山下江水最深处便是桃花潭。</p> <p class="ql-block">怀仙阁:</p> <p class="ql-block">桃花潭:</p> <p class="ql-block">  我登上怀仙阁的最顶层,极目远眺对面的东岸码头,想像着当年汪伦送别李白的情景,心想李白与汪伦早已是时过境迁的历史,他们的友情能传颂至今,既有李白诗歌的力量,也有汪伦对朋友的真诚相待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