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山胜境的由来则与太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密切相关。太山位于太原市西南方向,距离晋祠风景名胜区仅5公里,晋阳西山大佛风景区3公里,是太原市旅游和周日休闲的绝佳去处。太山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两山夹峙,中有河滩,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深秋时节,红叶满山,景色尤为迷人。</p> <p class="ql-block">太原太山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古建筑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上。太山位于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风峪沟内,三面环山、南面带水,隐匿在峰峦环抱、松柏掩映之中。太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梁文学家沈约撰写的《宋书》,相传北汉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闻名,因此太山也名声大噪。</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价值</p><p class="ql-block">太山的古建筑价值主要体现在太山地宫和太山龙泉寺等历史遗迹上。太山地宫建于公元6世纪,是中国仅存的北齐地下佛教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地宫内部建筑独特,分为前、中、后三室,各室之间有通道相连,内部雕刻精美,壁画色彩艳丽,供奉着释迦牟尼、弥勒佛等佛像及大量的佛教故事浮雕。太山龙泉寺则依山势而建,殿堂楼阁小巧玲珑,保存和修复的有大雄宝殿、佛祖阁、观音堂等明清建筑,但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龙泉寺的辉煌,便衍生出好多故事,也附着了烟云迷茫的传说。有人说唐高宗李治在武则天的陪同下,曾到过太山东坪,登望都阁,瞰晋阳城。关于此事,在史书上并无记载,与建寺的时间也不搭界。有限的资料还难以证实这些传说,但唐显庆五年(660),千娇百媚的武则天确实陪伴高宗李治衣锦还乡来过并州。据《法苑珠林》记载,李治携皇后同游开化寺并礼佛童子寺大佛。寺中那座“坐高一百七十余尺”的大佛,给皇帝伉俪留下震撼而深刻的印象。两人“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下令并州长史窦轨等“令速庄严,备饰圣容”,还要求“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回长安后,皇帝皇后依然对大佛念念不忘,命内宫赶制两件巨大袈裟,并于龙朔二年(662)专使驰送并州,为开化寺大佛和童子寺大佛敬献。当童子寺大佛披上袈裟后,竟然“从旦至暮,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引得“道俗瞻睹,数千万众”,一时轰动并州。讲到此,武则天到没到过太山龙泉寺并不重要了,一是显庆五年(660)皇帝和皇后到并州主要是礼佛,而开化寺和童子寺的大佛足以彰显全国。虽然天龙山圣寿寺亦有石窟,但那里的造像规模显然一般,皇帝皇后不是也没去吗?二是太山龙泉寺主要是以寺庙建筑规模见长。如果说,龙泉寺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那么离李治夫妇“幸并州”已经过去了整50年,而此时,武则天已于载初二年(691)登基为武周皇帝,至神龙元年(705)执政14年。及至先天元年(712),便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天下,已开始酝酿开元盛世了。再想,在这样的时代,作为唐朝北都的太原,作为晋阳城最近的圣山佳地,在佛教盛行的当时,要肇建一处寺庙,它的辉煌、鼎盛和精致就可想而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