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p class="ql-block"> 教师缺乏文本解读能力,如同指挥官在战场上盲目指挥,终将导致教学失败。——李竹平</p> 活动目的 <p class="ql-block"> 文本解读教研活动是连接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素养发展的纽带,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性的研究,让教师成为文本的"解读者"而非"搬运工",最终实现从"教课文"到"用课文教语文"的转变。</p> 学习文本介绍 <p class="ql-block"> 李竹平的《语文寻意》是一本聚焦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与课程设计的专业著作,致力于帮助教师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通过深度解读文本构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作者提出“语文寻意”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应回归文本本质,从文本原生价值中挖掘语文学习价值,通过“素读”(不带预设的独立阅读)与“教学解读”双重视角,探索文本的语言密码、思维逻辑和文化内涵,最终转化为促进学生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的学习活动。</p> 活动过程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0日白天,景东县第四小学全体语文教师集中到语文教研室进行集中学习。本次学习由景东县第四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张翠兰老师组织做专题内容宣讲。</p> <p class="ql-block"> 张翠兰老师以《向专家学习文本解读》为题,从文本解读多三重主要价值和文本解读的实施理念两大方面做具体解读。</p> <p class="ql-block"> 围绕文本主旨,结合教学实际,张翠兰老师以一年级课文《秋天》为例,重点讲解了解读文本的重要性,就如何解读好我们的教材,如何素读教材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张翠兰老师就教案的书写,汇报课的申请流程,青蓝结对工程的示范课及培优辅差工作做了具体要求。</p> 活动感悟 <p class="ql-block"> 《向专家学习文本解读》活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的诗意,始于教师对文本的深情解读。正如李竹平所说:"路虽遥,追则能达;梦虽艰,持则能圆。"在这条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愿以解读为舟,载着学生驶向更辽阔的语文海洋。</p> 活动反思 <p class="ql-block">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脉,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桥梁。 文本解读活动需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素养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未来需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持续优化教研机制,让文本解读真正成为提升语文教学品质的引擎。</p> 活动寄语 <p class="ql-block"> 教研不是独行,而是一群人的携手共进。愿我们在集体备课的思维碰撞中在跨学科实践的探索中,构建“学习为中心”的教研文化,让每一次研讨都成为“追光”的起点,让每一个文本都成为点亮学生语文素养的星火。”愿我们以文本解读为舟,载着孩子们驶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让母语的光辉照亮他们的一生!</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 教研绽芳华,聚力共成长!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将继续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引,深耕“单元整体解读”与“儿童视角实践”,让每一次文本解读都成为学生语言建构的阶梯、文化浸润的甘霖。愿我们以解读为舟,载着学生驶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p> <p class="ql-block">编稿:李艳</p><p class="ql-block">审稿:张翠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