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邮品《清明上河图》及背后的神秘传奇

老超人拙笔

<p class="ql-block">标题诗:</p><p class="ql-block"> 观《清明上河图》有感一一佚名</p><p class="ql-block"> 市井繁华入眼帘,</p><p class="ql-block"> 舟车鞍马闹喧天。</p><p class="ql-block"> 虹桥飞架通南北,</p><p class="ql-block"> 楼阁巍峨映天边。</p><p class="ql-block"> 人物百态描生动,</p><p class="ql-block"> 风情万种绘周全。</p><p class="ql-block"> 丹青妙笔留墨韵,</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存世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深藏在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犹如一颗璀灿耀眼的明珠,生动地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风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这幅传世名画的精致与真实,令人叹为观止。关于它的诞生及传世经历,更有着引人入胜的神秘传奇……</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画面)</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该画描绘了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画中500多人物,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并有二十多只船,二十多辆车,五十多头牛.马驴等牲畜,其间穿插多种活动,描绘的生动丰富;农舍绿树,山水河流,真是应有尽有,一切都清淅自然,形象逼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广阔性和多样性,真实而具体入微。有着文字难以替代的文献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传说(1):</p><p class="ql-block"> 传说,明朝有一官员,名叫莫怀古。家有三宝:一是《清明上河图》,二是玉环“一捧雪”,三是美妾雪艳。他家有一匠工叫汤勤为人奸诈,出卖了主人,投靠奸相严嵩门下,为严嵩出谋,抢夺莫家三宝。</p><p class="ql-block"> 严嵩派人勒令莫怀古把《清明上河图》献上。莫怀古舍不得把画交出,又怕得罪严嵩,就请人摹画了一张复制品给了严嵩。谁知被汤勤识破,告诉严嵩:“画中的麻雀这样小,怎么能踏满两片瓦?张择端决不能这样大意,这一定是幅摹品”。严嵩大怒,要把莫怀古以“通倭”罪名,投入监狱。</p><p class="ql-block"> 幸好莫家有一家人叫莫成,长相与莫怀古十分相像,愿意以身顶替主人一死。这样,莫怀古才带着《清明上河图》逃生,才使这幅历史名画得以保全下来。</p><p class="ql-block"> 根据这一传说,清代戏剧家李玉编成剧本,到处演出。</p><p class="ql-block"> 而现在的《清明上河图密码》电视连续剧是否也有此传说的影子,就不得而知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清明上河图》邮票整版票)</p><p class="ql-block"> 邮海茫茫,邮史浩瀚。</p><p class="ql-block"> 国家邮政局为宣扬中华历史精典文化于2004年10问18日正式发行《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一套。</p><p class="ql-block">全套邮票:九枚,(套票连印)</p><p class="ql-block">志号:2004一26。全套面值: 8.40元。</p><p class="ql-block">邮票规格:58X31㎜。版别:胶雕套印。</p><p class="ql-block">设计者: 王虎鸣。供稿: 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全套九枚(套票连印),每枚又都可以独立观赏,自成一景,九枚连接则是一副完整的《清明上河图》全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清明上河图》T(9一1):</p><p class="ql-block"> 邮票图案是汴京城外的效区图画。薄雾迷蒙,在稀疏的小树林下,有小河小桥,岸边停着一只小船,左边树荫下,静静地隐藏着几家低矮的农舍;右边小树林深处,一小队驮着木炭的毛驴从远处徐徐走来……</p><p class="ql-block"> 此枚邮票面值: 60分。</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清明上河图》T(9一2):</p><p class="ql-block"> 邮票图案左上角路端远处,有一队人为和一乘轿子,其后跟随着一些随从,有的肩挑担子,队尾有一位骑马官吏,轿中是家属。</p><p class="ql-block"> 在画的左下角的道路上,有一双绅士模样的夫妇,穿着华丽的衣服,骑着毛驴.悠然地向前行进着。后跟随两个仆人,年长者牵驴引路,年轻者肩负行李走在中间。</p><p class="ql-block"> 树林深处,可见有一小茶摊。</p><p class="ql-block"> 此枚邮票面值: 80分。</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清明上河图》T(9一3):</p><p class="ql-block"> 邮票图案是汴河岸边之景。在汴河边上,右下角的两条船已靠岸,大树下半隐半现的小船正在卸货,搬运夫背负货物往岸上运。货主坐在已堆滿整齐的小货袋上指挥卸货。</p><p class="ql-block"> 码头边上的小饭店,伙计正在挂彩旗准备开始营业。左上角的两艘船刚刚靠岸……</p><p class="ql-block"> 此枚邮票面值: 80分。</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清明上河图》T(9一4):</p><p class="ql-block"> 这是汴河中的运输之景。从河面的水流可以看清河水的流向。图案正面的一艘大船正在逆流而上,桅顶系着纤绳,顺着纤绳向左远看,五个纤夫正吃力地拉着纤绳向前迈进,姿态十分感人;此处动静有序,画面呈现一派繁忙景象。</p><p class="ql-block"> 此枚邮票面值: 80分。</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清明上河图》T(9一5):</p><p class="ql-block"> 邮票图案描绘了汴河上运输的紧张景象。此处画中的每个人神情紧张,姿态各异,形神兼备。桥面上则是车水马龙,行人稠密。</p><p class="ql-block"> 这枚邮票图案是《清明上河图》全幅画卷的最高潮处,突出呈现了作为北宋国家漕运枢纽的紧张运输气氛。</p><p class="ql-block"> 此枚邮票面值: 80分。</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清明上河图》T(9一6):</p><p class="ql-block"> 图案描绘了汴河运输码头的热闹景象。此处清晰可见的画面右下角的彩楼,其字牌上“脚店”二字亦可辨,图案中有驴车慢慢走来,又有人吆喝着牛车正在上路。展现了一处热闹非凡之景。</p><p class="ql-block"> 此邮票面值: 0.80元。</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清明上河图》T(9一7):</p><p class="ql-block"> 图案描绘了汴京城区的部分街景。其中能感受到浓厚的商贸气氛,各种小摊位周围都有生意,大宅门口有人打盹,有人聊天;大路口有挑空担子的挑夫,有扶着空轿的轿夫,还有车夫把着三头牛拉的大型运输车,似乎都在招揽生意。</p><p class="ql-block"> 一把把遮阳伞下,有不少人在饮茶或就餐,生动地展出一个商贸城市的生活侧面。</p><p class="ql-block"> 此枚邮票面值: 80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清明上河图》T(9一8)</p><p class="ql-block"> 同样描绘了汴京城区的部分街景。河边有游人,他们或手扶栏杆,似乎在欣赏河中的游鱼。</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央赫然耸立一座高大的城门,在商人的押运下,一支骆驼队正浩浩荡荡也通过城楼门洞,这是当时城市形象的代表特征,具体呈现了汴京的商业交通和繁华城市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此枚邮票面值: 100分。</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清明上河图》T(9一9)</p><p class="ql-block"> 邮票图案描绘汴京市区街景与行人。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画中所绘人物,包括男女老幼,士工农商无所不有,各类人物的动态生动自然,富有当时浓郁的社全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 此枚邮票面值: 200分。</p> <p class="ql-block">(此为《清明上河图》整版首日封)</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邮票的发行,当时创下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四个第一:</p><p class="ql-block"> 1)依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原作设计,基本反映原画风貌,这在世界同类题材中是第一。</p><p class="ql-block"> 2)雕刻版规模之大,在中外邮票印刷史上位居第一。</p><p class="ql-block"> 3)是中国引进国际先进的胶雕印刷机印出来的第一套邮票。</p><p class="ql-block"> 4)也是当时中国全套连票最多,最为精美的一套邮票。</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所得荣誉:</p><p class="ql-block"> 2005年6月1日,在武汉的“第25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中,《清明上河图》邮票荣获“优秀邮票奖”和“专家奖”。</p><p class="ql-block"> 评价:2004一T26《清明上河图》和2005一T25《洛神赋图》的连印全套邮票,(另有拙文介绍此套邮票。)无论是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展示中国古典绘画瑰宝的杰出方法。</p> <p class="ql-block">(此为《清明上河图》分组首目封) “清明上河”的含义解读:</p><p class="ql-block"> 1)“清明”可指“清明节”,也可指“清明盛世”,或画中有个“清明坊”,也可用地名来给画命名。</p><p class="ql-block"> “上河”有汴河上游,御河及“到河边”等多种意思。“图”古时对画的称号。</p><p class="ql-block"> 2)“清明上河图”是粉饰太平,还是盛世危图,“图谏”皇帝。画中展现了军力懈怠,防备缺失,城防渙散,商贾囤粮等情景。张择端对城防,安全,交通等问题表达了深深的忧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画师张择端的人物画像)</p><p class="ql-block">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今山东诸城)。北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师。(公元1085一1125年)这个时期的北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尤其是都城汴京(今开封市),可是世界级的超级大都市。</p><p class="ql-block"> 关于张择端的个人经历,史书上纪载非常有限。只知道他是山东东武人,擅长界画(是画建筑.街市.特别讲究透视和比例的那种),后来进入翰林书画院,成了宫廷画家。至于他的一生经历,史书上并没有详细描述,所以他的晚年如何?是否见证了北宋的灭亡,都是迷团。</p><p class="ql-block"> 而《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城内和近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及各色人等的生活情态。该图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手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又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精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此为电视连续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张择端,扮演者:是安。)</p><p class="ql-block">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传说(2)</p><p class="ql-block"> 北宋年间,汴京有个叫张择端的年轻画家,他天资聪颖,自幼酷爱绘画,尤其擅长细致入微的工笔画。</p><p class="ql-block"> 一天,他在市集闲逛时,被市井小民的生活场景所吸引,看到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商贩叫卖声,行人络绎不绝,各种人物形态各异,生动活泼。他被这种充满生活活力的场景所打动,决定画一幅长卷画作,来永恒地记录下这一时刻。</p><p class="ql-block"> 经过数月精心构思和细心描绘,张择端绎于完成这幅作品。画中的每一处都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汴京的城市风光和市民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当张择端绘制完《清明上河图》后,就呈献给宋徽宗。宋徽宗鉴赏后大为赞赏,当即为画题名“清明上河图”,并加盖双龙小印,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放大后的《清明上河图》局部画面)</p><p class="ql-block"> 然而,画完成后,张择端却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每当夜深人静时,画中的景象仿佛变得栩栩如生,画中的人们就开始活动起来,街市变得热闹非凡,他惊恐地发现,自己竟然无意中创造出一个画中世界。</p><p class="ql-block"> 这一秘密被一个云游的道人发现,他告诉张择端,这是因为他在作画时,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情感,使画具有了生命。道人说“这幅画是你的艺术成就,也可能成为你的灾难,必须小心保管”。</p><p class="ql-block"> 张择端听后心生敬畏,于是将画作送献到皇宫收藏。</p><p class="ql-block"> 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它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它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是研究北宋社会经济历史的主要依据。</p><p class="ql-block"> 关于它的神秘传说,更增添了这幅画作的魅力和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画面)</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作出世以来,曾五次进宫,四次被从宫盗走。辗转流传,曲折离奇,多灾多难,但至今保存较好。</p><p class="ql-block"> 据明韩鉴赏家李东阳的题跋考证,该画前面应当还有一段,描绘的是远郊的山,并且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的“清明上河图”5字签题,及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证明此图不但是北宋末年的作品,而且确实訟北宋宫中收藏过。</p><p class="ql-block"> 然而此部分今天已不复存在,有两种可能:一是此图流传太久,慢慢地开头部分损坏了,后人重新装祷就把破损处裁割掉;另就是有人有意地把前部分载下来,单做一幅画卖掉,这种在历史上屡见不鲜。</p> <p class="ql-block">(放大后《清明上河图》局部图面)</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哪代皇帝对画作赞美有加?</p><p class="ql-block"> 除了北宋的宋徽宗对画大为赞赏,并题名和加盖双龙印章外,多朝皇帝也都为赞美和欣赏。</p><p class="ql-block">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第一次观赏此画时,就流恋其中,连续几天时常前来观赏,后严令将此画严加看管,不得丢失.损坏。后来,竞要经常带在身边。</p><p class="ql-block"> 后经朝代变迁,此画流失民间。到清代嘉庆四年,《清明上河图》(1799年)第四进宫,被收藏在紫禁城的迎春阁内,后一直在清宫珍藏。</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后,溥仪(宣统)逊位。在1925年,他离宫时,将宫中的古玩字画盗往天津,即有《清明上河图》在其中。后伪满成立,他将此画带到长春伪皇宫。</p><p class="ql-block"> 1945年,东北解放,溥仪仓皇出逃,特此画带到通化,不忍丢掉。后被我军缴获,收藏于东北博物馆,1955年拨交给北京故宫愽物院。这是此画第五次进入紫禁城一一人民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放大的《清明上河图》局部)</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三个段落,展开全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市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石桥和大汴河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的是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都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兼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画卷内容,自问世以来,历代都有临摹本,且大小聚简不同。以明清朝代较多。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公开所藏有的《清明上河图》摹本有大30幅之多。</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画面)</p><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图》传世至今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1)精湛的画技:该画采用长卷形式,</p><p class="ql-block">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之间,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画通上船只穿梭于汴河之上。街道中车水马龙,店铺林立,人物众多,且形态各异,生动地再现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p><p class="ql-block"> 2)独特的构图:画作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即不断移动视点的方法,摄取所见的景象,成功地设置了全方位的,立体构图,使得画面,情节连续不断,具有移步易景的清新境界。 </p><p class="ql-block"> 3)见证历史:它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的繁荣的见证,也是当时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为我们提供了北宋时期大都市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方通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北宋历史的主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清明上河图》原画影照)</p><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也被学者们称为:“盛世危图”,因为它在展现北宋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危机。图中的细节,如凤凰台,风筝等象征着对朝廷无能的讽刺,暗示了北宋内部的腐败和外部的威胁。画中的繁忙市场和街道混乱,也揭示了当时政府治理方面的缺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综合述之,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生动记录了北宋时期汴京城市风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生活状况的精彩画作,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视觉资料,也展现了北宋时期绘画的高超水平。</p><p class="ql-block"> 而邮票《清明上河图》发行,也成为古画邮票发行,和推广做出了应有的探素和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超人拙笔于沈阳编辑</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0日</p><p class="ql-block"> (部分资料来源百度网,致谢原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