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辑改篇:严荣富</p><p class="ql-block">史料撰稿:晓事通</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故乡的小巷</p><p class="ql-block">演唱:孙青</p> <p class="ql-block">翻开南京城的历史:一条老街,一条巷子,一段历史经历了时光的洗礼许多故事都在此发生,对于老一辈南京人来说,窄小狭长的巷子是儿时的回忆!这里有27条老巷子的精彩故事,让我们一起翻看老相册,去追寻每条街巷的故事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羊皮巷可是藏得很深的小吃一条街,方圆3公里大部分南京小吃快餐 代表有小笼包子、拉面、薄饼、葱油饼、多种浇头的各式汤面等品种,价廉物美。</p> <p class="ql-block">金沙井《江宁县志》记载说,明朝时有一年大旱,河水干枯,居民在此挖井取水,却不料井中有沙,沙中还有闪闪发光的金粒,因此就将这口井取名金沙井,现在的金沙井俨然一条街名,东接中华路,西接洋珠桥,悠悠长长有二百多米远。</p> <p class="ql-block">在中山路与北门桥之间有一条古老的小巷——估衣廊。</p> <p class="ql-block">估衣廊本以卖旧衣而著名,几十年前,每天早上还有很多四处收购旧衣的人赶到那里卖旧衣,早上六七点钟到十点多钟,买卖旧衣的人把这条小小的巷子挤得满满的。现在旧衣市场在这里已绝迹多年。抄纸巷</p> <p class="ql-block">据说之前应该是钞纸巷,钞票的钞,是明朝生产印刷大明宝钞用纸的地方。就是这样一条壕气冲天的小巷,美食满天飞!饮马巷饮马巷位于中华门镇淮桥西。南宋时金兀术攻进建康府,直奔内桥王府想活捉高宗,此间康王正领一班臣子沿小道向南门逃去,快到南门时,康王的坐骑突然烦躁不安,引颈要嘶叫,拉马勒缰也无法控制,马的嘶叫必引来金兵追杀。</p> <p class="ql-block">一小臣告之,马渴需饮水。他们在小巷中找到水井,却无水桶在井下提水,最后在百姓淘米的水缸中让马饮足水,然后才逃出南门。从此,这条小巷被人称为饮马巷。</p> <p class="ql-block">利济巷位于长白街和太平南路之间,一代大文豪曹雪芹就诞生在这条不足500米长的小巷子里。而且利济巷还是二战时日军在亚洲最大的、也是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p> <p class="ql-block">琵琶巷明朝时期,街面铺长石条,下为下水道,雨过路干,甚为方便。古南京人雨天出行,人们总是穿皮靴或棉布做成的靴子,浸以桐油,靴底钉有防滑白铁钉。雨天在这条路上行走,鞋钉拍击石板声伴随石板下的水流声,形成一曲叮叮咚咚的琵琶乐章,琵琶巷的名字也因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钓鱼巷(玉壶坊)玉壶坊在白鹭洲公园附近,东起内秦淮,西连建康路,相传明朝朱武宗在此看花船,观灯之时,玉壶掉落此处而得名,后来明武宗朱厚照又在此钓鱼,于是更名为钓鱼巷。</p> <p class="ql-block">剪子巷靠近夫子庙金榜大市场旁。明初时期,那里是兵器仓库所在,仓库内有很多箭头,故名箭子巷,后谐音讹为剪子巷。《东城志略》说:“自大英府南转为剪子巷,古名周处街,在善和坊南,织锦坊东。”</p> <p class="ql-block">糖坊廊明太祖当上皇帝之后,南京的商业空前繁荣,为适应需要,便利行人,于某些行业集中所在的街道两旁建立了官廊,既可遮阳又可避雨。这样,便出现了许多带有“廊”字的地名。糖坊廊位于城南中华门内镇淮桥西北,东南起中华路,西北接长乐街,原名叫灭街,后讹化为篾街,再后来,因设糖作坊于此,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长乐街长乐街古名长乐巷、长乐坊,又称篾街(灭街)。它南接糖坊廊,北接牛市,位于秦淮河北岸,隔河与钓鱼台相对。</p> <p class="ql-block">“篾街”,顾名思义,是因古代竹器作坊和竹器手工业工人集中于此。至于“灭街”,相传产生于明洪武初年,但究竟为什么叫这么个不吉利的名字,传说很多。传说一:明朝时,因为住在这里的一户人家扎了一张大脚女人的彩灯,犯了马娘娘的讳,锦衣卫竟枉杀了整条街的人,所以叫灭街。传说二:此街曾是元朝官员福寿居住之地,元灭亡时,福寿及其部下誓死不降,纷纷合家自尽,整条街的大小人口几乎灭绝,惨烈无比,故称“灭街”。</p> <p class="ql-block">南捕厅据史书记载,清代南京城内有南捕通判衙署(简称南捕厅)和北捕通判衙署(简称北捕厅)两个专门从事缉捕工作的衙署。东起府西街(今为中山南路)西接绫庄巷的南捕厅负责辖区内陆上的缉捕工作,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原先南捕厅的建筑物毁于硝烟弥漫的太平天国。</p> <p class="ql-block">1872年重建,清末实行新政时,又在此设立警察局取代了捕厅工作,但到了抗战前夕,浮浮沉沉的南捕厅旧址房屋已经荡然无存,但以此命名的老街巷却保存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驴子巷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地区仪凤门外,是一条下关老街。</p> <p class="ql-block">在民国时期,驴子巷又被称为当铺巷,又因此处有多家经营钉马蹄掌的作坊,也叫做马掌巷。到了1950年的时候,又重新更名回最初的名字——驴子巷,并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明瓦廊明瓦廊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西侧,南起大香炉,北至石鼓路东口。</p> <p class="ql-block">明瓦,即是一种瓦片,用蛎蚌的壳磨制而成,薄而透光,可覆于屋顶,或嵌入窗棂。明朝时新街口已是商业繁华之地,此处以销售明瓦而出名。久而久之,原来的地名就没人记得了。</p> <p class="ql-block">科巷</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南京的一条老巷,既没有狮子桥的繁华,也没有明瓦廊的高调,却藏着数十家排长队的美食铺子。除了科巷菜市场,还有数不尽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土城头</p> <p class="ql-block">洪武二十三年开始建筑,因财力有限,城墙是用土筑的,只在险要处才用砖砌一部分,并开了18座外城门。外城共长120里,老百姓俗称外城墙为“土城头”。后来“土城头”成了七里镇一条街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邀笛歩位于建康路淮清桥西南。古称萧家渡。东晋时,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才华出众,一派名士习气,他素闻京城中的桓伊是著名的吹笛高手,但是两人素不相识,从未见过面。一次王徽之坐船停靠码头,恰巧桓伊岸上经过,于是,王徽之请人传话邀请演奏一曲。桓伊当时已经是朝中大官,听到此言,立刻下马依马而奏,连吹三遍,其音袅袅,其情切切。王徽之听得如痴如醉,如梦如幻。桓伊奏毕,打马而去,不复回顾。徽之听完,不发一言,凝神遥望,荡舟而去,两人从始至终没有交谈一句。从此,这个秦淮河边奏笛之处,便被称为“邀笛步”,而所奏之曲便是有名的《梅花三弄》。</p> <p class="ql-block">煤灰堆</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下的一个小巷子。清朝时,这里住了一位姓梅的地主,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将他家变成了一堆灰烬,人称“梅家灰堆”,后来误传为“煤灰堆”,于是将错就错,变成了地名。商埠街</p> <p class="ql-block">商埠街位于南京市鼓楼区老下关一带,因商埠局而得名,位于惠民河西,北起惠民桥,南至中山桥。</p> <p class="ql-block">1868年,法帝国主义在签订《中法天津条约》时,强迫清政府把南京列为通商口岸,1899年南京被迫成商埠,陆续建起帝国主义的多家商行、洋行。人们称这一地区为商埠街,一直到现在。三七八巷</p> <p class="ql-block">清朝时叫“官沟”,因巷子下面是官方用砖砌的大型排水沟而得知,年代一久,“官沟”讹变成“干沟”,还曾名“千佛庵”。</p> <p class="ql-block">解放初,“干沟”一度出名,因为有位叫“鲁大妈”的“全国爱国卫生甲等模范”,以非凡的勇敢,跳进“干沟”下的排水沟里,将还是解放前夕倒毙沟里的一孤寡老人高度腐烂尸体捞出掩埋。报纸一登,鲁大妈和“干沟”都出了名。1956年编长乐路门牌,便准备将“干沟”各家编为378号、378号之1……巷内各家认为这会造成日后通讯麻烦,编门牌的同志研究后,干脆将“干沟”称为“三七八巷”,巷内各户都是整门牌,皆大欢喜。五福街</p> <p class="ql-block">相传这里是明太祖朱元璋酿酒的地方,此地也因此而得名。据传,当时此地所酿之酒以香味满溢而闻名全国,百里之内都能闻到糟坊所酿酒之香味,而所酿之酒更是受到朱元璋的喜爱。船板巷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十分迷信,而且疑心很重,动辄杀人。有一次奸臣刘伯温编造说,有两条“鱼精”,从燕雀湖逃向秦淮河边俞通海家宅附近的一条小沟里,躲藏了起来。朱元璋信以为真,下令将秦淮河的鱼赶尽杀绝。</p> <p class="ql-block">糟坊巷糟坊巷位于长乐路中段北侧,南起长乐路,北至长生祠。糟坊,顾名思义,必与酒有关联。</p> <p class="ql-block">相传这里是明太祖朱元璋酿酒的地方,此地也因此而得名。据传,当时此地所酿之酒以香味满溢而闻名全国,百里之内都能闻到糟坊所酿酒之香味,而所酿之酒更是受到朱元璋的喜爱。船板巷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十分迷信,而且疑心很重,动辄杀人。有一次奸臣刘伯温编造说,有两条“鱼精”,从燕雀湖逃向秦淮河边俞通海家宅附近的一条小沟里,躲藏了起来。朱元璋信以为真,下令将秦淮河的鱼赶尽杀绝。</p> <p class="ql-block">他采取的措施是先在上下浮桥布满滚钩,将鱼儿堵在这段秦淮河内聚歼之,并命令部队将捕来的鱼全部用柳枝串起来挂在街上凉晒。这样,整条街就布满了落下的柳叶,因此人们就叫这条街为柳叶街,用船板拦鱼的“船板仓”(又叫船板巷);用门板在桥洞口堵鱼的“堵门桥”(今称陡门桥);设台钓鱼的“钓鱼台”;从江边将鱼往回赶的“赶鱼巷”(今称甘雨巷)……</p> <p class="ql-block">另外,还在俞家对门立一牌坊,即百猫坊,上面刻了一百个猫头,虎视眈眈地盯着俞家大门,使“鱼精”不敢出来,永无翻身之日。</p> <p class="ql-block">大小王府巷王府巷有大、小王府巷之分。大王府巷也就是现在的王府大街,北接三茅宫,南接建邺路;小王府巷东接丰富路,西接大王府巷。大小王府巷相交呈“T”字型。大王府巷如今是繁华热闹的王府大街,小王府巷却依旧是一条经历了历史风雨的小巷子。</p> <p class="ql-block">王府巷在南唐时期叫做“皇甫巷”,因大臣皇甫晖居此而得名。后音讹为“王府巷”。元朝文忠图帖睦尔称帝前,在建康做藩王时就住在此地,王府之名从那时起才真正名副其实并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状元境夫子庙状元楼大酒店门前左边的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子,可是臭名昭著的奸相秦桧府第所在地——状元境,秦桧父子都曾考中过状元,按例应该叫秦状元境,但是秦桧人品太丑,人们耻于提及其姓氏,习惯直称“状元境”。秦桧事发后,这里的秦氏族人,一部分回到乡下老家,留下来的将“秦”字上面的三横,移下来改姓“徐”也。</p> <p class="ql-block">不过这也只是民间流传,状元镜的来历还有待考证。仙鹤街古代城南仙鹤街也是云锦作坊密集的地方,相传这里的工匠师傅善于织各种仙鹤图案的云锦。他们所织的仙鹤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且千姿百态,每只仙鹤都有不同的造型和神态。他们所织的仙鹤在全国非常出名,还曾被定为御用贡品。于是,人们就把这里叫做仙鹤街。</p> <p class="ql-block">石坝街在文德桥东南,秦淮河南岸,白鹭洲的西北叫大石坝街,在街中还有一条直通白鹭洲的小街叫小石坝街。此一带地势低洼,一到汛期,秦淮、青溪两河的河水倒注于此成为泽国,清康熙年间将这里的长桥改筑成石坝,街故以石坝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南京巷子里承载着南京城许多精彩的往事,</p><p class="ql-block">如今,这些昔日的街巷有的依然屹立在古老街区的土地上,有的经过历代战火的洗礼伤痕累累,还有的被历代统治者拆迁后消失的无影无踪!</p><p class="ql-block">但是它们的昔日风采影像仍在!它们在向你招手!</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同感受街巷因历史时间而沉淀下的非凡魅力!南京古老的街巷——我的心间永远挥之不去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