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瓷缘”第二期分享活动

美友12698930(谢绝鲜花)

<p class="ql-block">经群管理商定,原木文化園主理人范燕,邀请群内各位古陶瓷藏家及爱好者,于本周六下午,至原木文化園开展第二期群交流分享活动。</p><p class="ql-block">时间 :2025年3月15日下午1 : 30 —— 4 : 30</p><p class="ql-block">地点 : 湖州市仁皇山景区艺术小镇C19-1号“原木文化園”</p><p class="ql-block">晋武成老师 : “秦汉古陶瓷地域文化”探讨分享</p> <p class="ql-block">晋武成老师讲话摘录和缘友们的感悟 :</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我一心扑在文化宣传上,湖州成了我的常去之地,前前后后跑了十多趟。其中,青山坞的探寻经历尤为难忘。最早在考古讨论中听闻青山坞,我默默记下。后来在湖州博物馆的指引下,三年前我第四次前往,那里距今约3500年前的区域满是神秘。当时三角区有特殊之处的传闻,但我去时,周边变化巨大,村委会搬走,花园变打卡地,湖边路消失,幸好有宝塔村地图,让我确认了位置,也庆幸自己平日有所记录。</p> <p class="ql-block">在青山坞,我发现过品相有瑕疵却难掩价值的汉代物件,上面文字精美。后来又多次前往,在萧山看到漂亮的西晋物件时,我坚信湖州也藏有这般精美文物,只是尚未现世,这说明还有大量文化宝藏待发掘。青山坞随处可见东汉甚至战国遗迹,文化传承脉络清晰,这让我开始思考上虞越窑瓷器的发展。很多人受国外观点影响,认为中国瓷器起始另有定义,可事实上瓷器起源于中国本土。</p> <p class="ql-block">总结起来有四点:湖州、苏南、宣州等地的原始瓷器是中国古典瓷器文化的关键部分;越窑瓷器称谓源于本土文化;福建等地瓷器发展也扎根本土文化脉络;出土文物时代特征模糊,文化特征交织。自秦统一后,不同时期对事物的认知有别,像西汉器物相较如今有所逊色,我常探寻遗迹,虽收获少,但见证了工艺从战国原始阶段逐步成熟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越窑瓷器发展历史悠久,历经一千多年。北方瓷器烧制考证结果与南方不同,如荥阳到南北朝才有瓷器。宋代瓷器制作目录完备,但其工艺皆传承自越窑。越窑有广义狭义之分,关于其起源虽资料显示为唐代,但研究发现唐代工艺不及三国时期,可见瓷器工艺发展并非直线上升。</p> <p class="ql-block">以湖州青山坞和萧山出土物件为例,吴越地区工艺唐代基本定型,不少物件属越窑体系。要确定瓷器成熟源头,应从本地原始瓷器工艺追溯。研究瓷器文化,我们要有文化自信、秉持严谨态度,宋代以后瓷器工艺在各时期又有不同变化,值得深入探索 。</p><p class="ql-block">中国瓷器历经漫长复杂的发展,各时期既承接前代传统,又因市场竞争、技术革新等展现新貌。宋代瓷器延续唐代传统的同时,开拓出全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龙泉窑在瓷器史中地位显著。早年龙泉窑瓷器精美,艺术价值颇高,可在唐代发展却波折不断,质量起伏大,直至北宋早中期才走向成熟。研究宋代瓷器时,我发现其中有与越窑极为相似的,这体现了窑口间工艺传承与交流的紧密。瓷器产地遍布扬州到江西,再到吴越地区,这些地方以产青瓷为主。虽然产地繁杂,但必然有个主要源头引领我们探寻瓷器文化根源,虽难以定位,却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曾见过隋唐早期的精美莲子杯,令人难忘。瓷器和资源关系紧密,台州重视当地特殊文物,而法门寺和上林湖在瓷器考证中常被提及,不过类似工艺瓷器的产地存疑,需重新审视完善认知,像法门寺秘色瓷,就见证了江南繁荣。</p> <p class="ql-block">区分瓷器颇具挑战,古越窑历史超万年,瓷土使用是关键。从原始材料到提高瓷土比例,是不断演变的过程。原始瓷器烧制温度低、质地特殊,虽称呼表述有模糊,但反映研究的持续探索。战乱时期的瓷器发现为研究提供线索,只是瓷器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比研究瓷器时,特殊瓷器有相似性,但要思考是否属同一概念,烧制温度细微差异都会影响瓷器特性。窑口研究中,瓷器成分、烧制温度和青釉等决定其区别,温度过高成分会变化,各地资源、配方和技巧不同,造就了多样的瓷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旅游村旁汉墓出土带字文物价格亲民,日常水缸和陶瓷本质相似,只是后来陶与瓷区分不再严格。当前瓷器市场复杂,因东部旅游资源中断和资料缺失,很多内容难以清晰呈现,瓷器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未来还有诸多可能。</p> <p class="ql-block">在听了晋老师关于“秦汉古陶瓷地域文化”的探讨分享后,众缘友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与部分专家学者的高谈阔论不同,晋老师的分享极具落地性。他不仅详细指出具体地点、窑口,更佐以实证,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让大家对秦汉古陶瓷地域文化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入的理解 ,令人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谢谢提供视频的缘友!</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5日</p>